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908专项(908-02-01-02)

作品数:11 被引量:68H指数:5
相关作者:蔡榕硕白娅舒张启龙齐庆华李伟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908专项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物理海洋学
  • 3篇海洋化学
  • 3篇海洋学
  • 2篇台湾海峡
  • 2篇通量
  • 2篇潜热
  • 2篇潜热通量
  • 2篇热通量
  • 2篇无机氮
  • 2篇磷酸盐
  • 2篇活性磷
  • 2篇活性磷酸盐
  • 2篇海域
  • 1篇氮磷
  • 1篇氮磷营养
  • 1篇短波辐射
  • 1篇盐含量
  • 1篇营养化
  • 1篇中国近海
  • 1篇入海

机构

  • 11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国家海洋局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8篇蔡榕硕
  • 2篇杨绪林
  • 2篇詹建琼
  • 2篇齐庆华
  • 2篇林奇
  • 2篇陈立奇
  • 2篇杜俊民
  • 2篇张远辉
  • 2篇林红梅
  • 2篇张启龙
  • 2篇李伟
  • 2篇白娅舒
  • 2篇颜秀花
  • 1篇卢美鸾
  • 1篇林力斌
  • 1篇林辉
  • 1篇谭红建
  • 1篇高亚辉
  • 1篇周秋麟
  • 1篇黄海宁

传媒

  • 9篇台湾海峡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OM模式在厦门湾三维水动力环境模拟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9年
本文基于采用干湿网格动边界技术的POM模式,模拟了厦门湾全海域潮流场和温盐场的三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模式可较好地模拟具有大量浅滩和复杂地形的厦门湾海域的三维水文动力环境.
颜秀花蔡榕硕程殿忠
关键词:POM模式
源地黑潮及其上下游流量的变化特征被引量:10
2009年
本文基于长时间序列的海流和温盐资料(最新版SODA高分辩率再分析资料和137°E断面的观测资料),计算了黑潮流系四个主要断面的流量,并分析了它们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黑潮流系各主要断面流量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其年际、年代际变化明显.相关分析表明,源地黑潮及其上下游流量变化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变化不尽一致,其中,短期气候变化特征可能与热带太平洋的年际变化有明显关联,而年代际变化则可能与发生于北太平洋的年代际变化以及其它副热带中尺度涡旋等变化有一定联系.
蔡榕硕张启龙齐庆华
关键词:物理海洋学年变化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兴化湾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9
2011年
根据福建兴化湾2006年12月(冬季)和2007年4月(春季)表层海水以及2007年3月表层沉积物的监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域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d、Hg和As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评价了该海域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冬季,调查海域表层海水中Cu、Pb、Zn、Cd、Hg、A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20~2.42、<0.03~1.08、<3.1~16.5、<0.010~0.043、<0.007~0.170、0.82~4.00μg/dm3;春季其含量范围分别为0.91~3.80、0.18~3.40、8.7~36.0、<0.01~0.22、<0.007~0.063、0.63~1.58μg/dm3.这两季表层海水重金属的测值均低于《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第二类标准值,其中春季Cu、Pb、Zn、Cd含量的均值高于冬季,可能与陆源重金属污染物入海的影响有关.兴化湾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Hg和A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7.60~22.00、22.4~39.1、54.2~114.0、0.045~0.082、0.020~0.066、5.00~10.20 mg/kg,均低于《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的第一类标准值.该湾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平面分布特征呈近岸海域较高.此外,对其历年来监测结果的比较表明,兴化湾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Cu和Pb含量的多次监测值较接近,但重金属Zn含量的监测值存在着波动现象.
蔡榕硕白娅舒
关键词:海洋化学重金属沉积物
西太平洋热通量变化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量异常的联系被引量:4
2010年
利用EOF方法分析了1951~2008年间西太平洋湍动热通量的时空特征,并探讨了中国夏季降水异常与同期西太平洋潜热通量时空格局的联系.结果显示,西太平洋潜热和感热通量距平场具有较相似的空间分布以及显著的年际变化,但潜热通量的变化幅度较感热通量大;潜热通量距平场的空间变化存在明显季节差异.冬季潜热通量变化的显著区域位于黑潮流域,而夏季则见于西太平洋暖池区.冬、夏季潜热通量除了具有准4a振荡周期外,还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增强的长期变化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夏季西太平洋潜热通量变异主要存在着偶极型、同一型和三极子型模态,其时间系数分别具有显著的准4a、准2a和29a的周期变化,它们分别对应着不同的中国夏季降水量异常的分布,而大范围的潜热通量负异常则与中国江淮流域大部和华北北部地区的降水偏多相对应.这为中国降水量的异常及机理研究提供了必要基础.
齐庆华蔡榕硕张启龙李翠华
关键词:物理海洋学西太平洋潜热通量感热通量降水量
热带太平洋El Nio Modoki对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海温的可能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1970年代末以后,热带太平洋海区出现了一种类似El Nio但又与其有本质区别的现象:El Nio Modoki,与其相关的各种海洋大气异常变化给全球气候带来了独特的影响。利用HadISST海温和NCEP/NCAR风场等再分析资料以及相关、回归和合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El Nio Modoki与当年各季的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海表温度(SST)的关系。结果表明:(1)夏季El Nio Modoki与同年秋季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的SST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显著相关区域主要分布于黑潮以东的大片海域。(2)夏季El Nio Modoki发生期间,菲律宾北部至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的上空盛行异常偏北风,且热带西太平洋表层暖水东流,这不利于热带西太平洋暖水向中纬度地区的输送。分析结果还表明,海洋环境对风场有滞后的响应以及黑潮向北输送有减弱的现象,而这可能正是夏季El Nio Modoki影响秋季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海温偏冷的重要原因。
谭红建蔡榕硕
关键词:中国近海EL
台湾海峡海表气溶胶干沉降通量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在已改进的Williams模型中,应用GW03海表动力学粗糙度参数化方案,考虑波浪对干沉降速率的影响,结合卫星资料和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台湾海峡海表气溶胶干沉降速率,并利用2006~2007年走航观测结果计算了台湾海峡总悬浮颗粒物的入海通量.其结果表明:台湾海峡海表气溶胶干沉降速率及总悬浮颗粒物干沉降通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台湾海峡海表气溶胶干沉降速率范围为5.83~6.17 cm/s,平均值为6.00 cm/s.其中冬季气溶胶干沉降速率最大,平均值为6.08 cm/s;夏季气溶胶干沉降速率最小,平均值为5.85 cm/s.台湾海峡气溶胶总悬浮颗粒物的干沉降通量也呈现出冬季的高[均值为7.31μg/(m2.s)],夏季的低[均值为2.23μg/(m2.s)]的特征.从空间分布上看,台湾海峡海表气溶胶干沉降速率出现1个高值中心,位于台湾海峡北部海域.总悬浮颗粒物干沉降通量出现2个高值中心和1个低值中心,分别位于台湾海峡北部海域、汕头至厦门海域和南海中北部海域.
詹建琼陈立奇张远辉杨绪林李伟林奇杜俊民林红梅
关键词:气溶胶干沉降通量台湾海峡
台湾海峡大气微量金属的化学特征及其入海通量被引量:7
2009年
2006~2007年,利用大容量气溶胶采样器在台湾海峡采集79个大气气溶胶样品.采用ICP—MS分析法测定了样品中Pb、Cu、Cd、V、Zn、Fe和Al等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结果显示,台湾海峡大气微量金属含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对大部分元素而言,含量最低值出现在夏季,而最高值出现在冬季,气溶胶中微量金属的含量变化与海峡的气象条件等因素有关.通过富集因子、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对微量金属的来源进行了判别.台湾海峡大气微量金属的来源特征为:Cu、Pb、Cd、V主要来自污染源,而Al、Fe、Zn则主要来自地壳源.比较和分析了台湾海峡海域微量金属的大气与河流输入,Cu和Zn的大气输入低于九龙江和闽江的输入,而Pb、Cd的大气输入则超过了这2条河流的输入.
张远辉詹建琼陈立奇杨绪林李伟林奇杜俊民林红梅
关键词:微量金属入海通量台湾海峡
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南海海温之演变特征被引量:8
2009年
利用1983-2002年NCEP/NCAR再分析的周平均海温(SST)场、逐日OLR、风场、海平面气压场、2m高度空气比湿资料,及Woods Hole海洋研究所提供的OAFlux逐日潜热通量和ISCCP(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逐日短波辐射通量等资料,分析了南海地区季风爆发前后几周的南海多年平均SST随时间的演变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物理过程。结果表明:(1)西南季风爆发前,南海全区SST显著升高,其中北部(17°N以北)升温幅度明显大于南部;从季风爆发到季风爆发后1周(季风爆发期),南海全区SST急剧降低;之后几周(季风爆发后),SST变化存在较明显的空间差异,南海北部转为升温趋势,而南部SST持续下降。(2)季风爆发前,短波辐射增加,且南海北部增加幅度大于南部,导致南海SST上升且存在南北不均匀性。(3)季风爆发期间,南海短波辐射急剧减少、潜热通量显著增加以及西南气流的突然增强共同导致SST的下降。(4)季风爆发后,南海北部短波辐射增加而南部减少,对南北SST变化差异的产生有重要作用,同时近地层风场引起的海表动力过程也是影响SST变化的另一重要原因。(5)季风爆发前后短波辐射的变化均和云量多少有关;季风爆发期间的潜热变化在南海南部主要是风速变化的结果,北部海气比湿差的贡献比较大。
梁卫温之平李秀珍蔡榕硕
关键词:西南季风短波辐射潜热通量风应力
厦门海域水体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被引量:11
2010年
根据2003~2008年每年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于厦门海域开展的海洋环境调查的资料,研究了该海域水体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区域分布和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调查期间该海域水体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都较高,分别为0.50、0.031 mg/dm3.其营养盐含量的区域分布相差较大,其中九龙江口水体无机氮含量最高,年均含量为0.52~1.37 mg/dm3;厦门西港水体活性磷酸盐含量最高,年均含量为0.039~0.061 mg/dm3;而大嶝海域水体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最低,年均含量分别为0.06~0.22、0.007~0.016 mg/dm3.调查期间全海域水体无机氮含量呈逐年增加趋势,活性磷酸盐含量在2003~2005年间呈上升趋势,而2005~2008年则有小幅度的下降.厦门海域水体N/P原子比较高,调查期间全海域年均值为27.4~47.5,且呈逐年增加趋势.无机氮含量的明显增加趋势及越来越严重的N/P比失衡,势必对该海域海洋生态系统尤其是浮游植物群落演替产生不良影响.此外,研究还发现厦门海域水体无机氮含量与盐度呈高度负相关(r=-0.96,n=30).这有力地证明了九龙江径流输入是厦门海域无机氮的最主要来源.
陈宝红林辉张春华暨卫东周秋麟林力斌卢美鸾黄海宁陈长平高亚辉
关键词:海洋化学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厦门海域
厦门湾浮游生物量和营养盐含量时空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初步构建了一个以浮游植物(P)、浮游动物(Z)和营养盐(N,包括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为生态变量的NPZ简单生态模型,并通过与POM三维水动力模型的耦合,建立了三维浮游生态动力学模型,开展了厦门湾全海域三维浮游生态系统时空变化的模拟研究.结果显示,厦门海域浮游动植物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季生物量最高,秋、冬季较低,但不同的海区达到峰值的季节并不相同;活性磷酸盐含量冬季最高,春季最低,与浮游植物量值有较明显的反位相关系,表明厦门湾海域浮游植物的生长主要受活性磷酸盐含量限制.模拟结果符合历史观测特征,且模拟值与实测值量级比较吻合,因此所建立的三维浮游生态动力学模型可用于描述厦门湾海域浮游生态的时空变化特征.
颜秀花蔡榕硕
关键词:物理海洋学浮游生物生态动力学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