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815012)

作品数:12 被引量:29H指数:4
相关作者:吴波魏德敏吕文龙赵新宇王明君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广东省水利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建筑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8篇混凝土
  • 5篇钢筋
  • 5篇钢筋混凝
  • 5篇钢筋混凝土
  • 4篇框剪
  • 4篇框剪结构
  • 4篇剪结构
  • 3篇地震
  • 3篇混凝土框架
  • 3篇薄弱层
  • 2篇柱结构
  • 2篇钢筋混凝土框...
  • 2篇板柱结构
  • 1篇弹塑性
  • 1篇弹塑性损伤
  • 1篇弹塑性损伤本...
  • 1篇渡槽
  • 1篇渡槽槽身
  • 1篇振动
  • 1篇振动台

机构

  • 1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重庆大学
  • 2篇广东省建筑科...
  • 2篇中建国际(深...
  • 1篇广东省水利电...
  • 1篇广东省建筑科...

作者

  • 6篇吴波
  • 5篇魏德敏
  • 3篇吕文龙
  • 2篇王明君
  • 2篇黄仕香
  • 2篇赵新宇
  • 2篇贾浩华
  • 1篇熊伟
  • 1篇徐梦华
  • 1篇高平
  • 1篇张衡

传媒

  • 5篇工程力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混凝土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水力发电学报
  • 1篇工程抗震与加...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型渡槽槽身的地震扭转效应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通过多跨联合的横向地震激励的流固耦合计算分析,研究了横向地震激励下槽身的扭转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横向地震作用下,每跨两端支撑刚度的差异对槽身的扭矩影响不大,但是地震附加扭矩对槽身两端截面正应力的影响较大;对于简支槽身的渡槽,以跨中截面的弯曲内力作为控制条件来设计整个槽身是可以满足结构抗震安全要求的。
高平魏德敏徐梦华
关键词:水工结构流固耦合渡槽地震
部分柱顶滑移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被引量:4
2011年
从抗倒塌角度出发,提出了部分柱顶滑移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的设想,并建议了具体的设计方法及步骤。通过弹塑性分析,初步比较了该类新型结构与常规框剪结构的经济性及弹塑性地震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柱顶滑移释放部分框架柱的柱顶内力,可在造价略有增加的情况下,使结构具有更好的抗倒塌能力;2)与滑移柱顶相联的摩擦支座的摩擦系数在一定范围内时,该新型结构既具有与常规结构相近的抗侧刚度以确保小震不坏,又能在大震下确保结构的竖向承载能力以实现大震不倒。
吴波吕文龙熊伟
关键词:框剪结构
Basic Principal and Design Methodology of Progressive Storey Collapse Resistance in a New Type RC Twin-frame Structure
According to earthquake hazard,normal frame structures could hardly avoid failure of ’Strong Beam and Weak Col...
Haohua Jia~(1
文献传递
混凝土空间板柱结构震致落层倒塌的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开展了2个具有薄弱层的3层混凝土空间板柱结构模型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采用加速度峰值逐级加大的El-Centro(NS)波作为输入激励,直至薄弱层发生落层倒塌。量测了倒塌前、倒塌后模型各层的水平加速度响应,以及倒塌碰撞引发的薄弱层及其下层楼板的竖向加速度响应。模型M-2相比于模型M-1额外施加了附加配重。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地震损伤程度的增加,模型的扭转效应有所增大;2)倒塌前模型M-1和模型M-2的基本频率仅比初始值分别降低8.9%和4.7%,采用频率改变幅度进行结构倒塌预警可能是不现实的;3)倒塌碰撞导致模型各层的水平加速度出现短时剧烈波动,波动期间模型M-1和模型M-2各层的绝对加速度最大值介于5g^10g之间,分别为倒塌前各层绝对加速度最大值的5倍~20倍和10倍~50倍;4)倒塌碰撞引发的楼板竖向加速度高达30g^40g。
吴波王明君赵新宇
关键词:板柱结构薄弱层振动台试验地震
部分柱顶滑移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的深化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从抗倒塌角度出发,采用理论分析和算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部分柱顶滑移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的框架梁设计、摩擦系数下限值估算、摩擦支座中震耗能等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考虑框架梁塑性铰区受拉纵筋强化并调整设计步骤后,框架梁的经济性更好;2)基于D值法的摩擦系数下限值估算方法与现行规范联系紧密,便于工程人员应用;3)中震作用下摩擦支座可提供较大附加阻尼比,耗能效应较为明显。
吴波吕文龙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
混凝土框剪结构的落层倒塌碰撞试验被引量:10
2012年
开展了3个单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模型结构的落层倒塌碰撞试验,具体分为低周反复推拉和单向推覆两个阶段。该文主要介绍第二阶段的试验情况,该阶段重点考察模型结构的落层倒塌模式和相应的碰撞荷载时程及其平面分布。试验结果表明:①剪力墙面外折断和柱轴压比增大是诱发落层倒塌的重要原因;②落层倒塌碰撞是一个多体接触的复杂动态过程,碰撞荷载时程包含两组波动;③碰撞荷载的大小与碰撞双方材质密切相关,混凝土构件撞击钢板产生的总碰撞荷载最大值是倒塌层及其以上总重力荷载(含楼板和梁的自重、柱和剪力墙自重的一半,以及全部配重)的7.90倍,而混凝土构件撞击钢-混凝土组合板产生的总碰撞荷载最大值仅为倒塌层及其以上总重力荷载的3.58倍。
吴波黄仕香赵新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连续落层倒塌的混沌特征
2012年
汶川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破坏的主要特征为柱铰式薄弱层屈服破坏,而抗震规范所倡导的"强柱弱梁"机制未能实现。本文基于混沌理论的观点,通过分析框架结构的两种屈服模式,首次在薄弱层屈服引起连续落层倒塌的破坏过程中发现了明显的混沌特征,即具有对初始状态的敏感依赖性以及非周期运动的出现。本文引入混沌理论研究建筑震害,假定混沌运动的简单吸引子是梁、柱的塑性铰,奇怪吸引子是结构的薄弱层屈服。通过研究,提出了在主结构中增设次结构可避免出现屈服后负刚度和混沌现象的设计建议。
贾浩华魏德敏
关键词:吸引子
结构倒塌时楼板碰撞效应的简化评估方法被引量:1
2013年
针对上楼板、下楼板碰撞的两种极限状态——完全塑性碰撞和完全刚性碰撞,开展了碰撞过程中动能转移量的理论分析,考察了上板、下板质量比对动能转移量的影响,同时进行了2种极限状态下动能转移量的数值计算;提出了结构倒塌时上板、下板碰撞效应的一种简化评估方法,具体包括2个步骤:1)下板的非线性静力分析:2)采用能量平衡原理估算上板的最大允许重力荷载。研究表明:上板、下板质量比等于1时,完全塑性碰撞后的总动能转移百分比和下板动能转移百分比分别为33.3%和16.7%;完全刚性碰撞后的下板动能转移百分比与碰撞前上板速度、碰撞后上板周边反弹速度等参数有关,上板、下板质量比等于1时下板动能转移百分比为44.4%~97.1%;采用通用软件ABAQUS计算得到的两种极限状态对应的下板动能转移白分比,总体上与理论分析结果较为接近。
吴波黄仕香
关键词:连续倒塌
混凝土空间板柱结构的震致落层倒塌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根据2个具有薄弱层的三层混凝土空间板柱结构模型的震致落层倒塌试验结果,分析了倒塌碰撞过程中模型各层的层间剪力时程曲线,并与倒塌前的相应曲线进行了对比;近似估算了倒塌碰撞过程中模型各层的等效层间剪力及其冲量,并与简化的静止倒塌模型碰撞时上部结构所受水平冲量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1)倒塌碰撞时模型各层产生了时间很短但量值较大的等效层间剪力,这对结构非薄弱层的抗侧能力是一个考验;(2)薄弱层及其以上部分自重增加,将使碰撞过程中各层的层间剪力显著增大;(3)按静止倒塌模型计算得到的上部结构所受水平冲量约为等效点百分数等于0时试验模型相同位置水平冲量的4~5倍.
吴波王明君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薄弱层层间剪力地震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层屈服倒塌能力评价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在框架薄弱层进入塑性工作阶段后,地震反应将大幅衰减,如地震持续作用,或者再遭遇较大余震时,结构可能会倒塌。通过分析钢筋混凝土框架薄弱层承载力退化和刚度退化,探讨发生落层倒塌的内部原因和外部条件,揭示框架薄弱层倒塌临界状态应遵循的变形准则和稳定准则。通过分析试验数据,阐述基本原理,推导计算公式,提出了基于Pushover分析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抗层屈服倒塌能力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柱端弹塑性损伤是薄弱层承载力和刚度退化的内在原因,竖向荷载引起的等效负刚度是抗侧刚度丧失的外部条件;影响抗倒塌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竖向动力放大系数λ、刚度退化系数βu和刚重比ζ,当λ=βuζ时,框架薄弱层处于倒塌临界状态。最后提出了抗地震倒塌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贾浩华魏德敏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