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3007430873302)

作品数:1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沈鹏韩景献赵岚韩鹦赢李国民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梗塞性
  • 1篇多发梗塞性痴...
  • 1篇针刺
  • 1篇针刺效应
  • 1篇教育
  • 1篇教育背景
  • 1篇梗塞
  • 1篇梗塞性
  • 1篇梗塞性痴呆
  • 1篇痴呆

机构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作者

  • 1篇于建春
  • 1篇李国民
  • 1篇韩鹦赢
  • 1篇赵岚
  • 1篇韩景献
  • 1篇沈鹏

传媒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不同教育背景研究者对多发梗塞性痴呆的针刺效应不同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不同教育背景实验者对多发梗塞性痴呆(MID)大鼠的针刺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栓子注入法建立MID模型,观察"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对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职业针灸师穴位组、职业针灸师非穴组,非职业针灸师穴位组和非职业针灸师非穴组6组大鼠的行为学、体重、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的影响。结果:职业针灸师穴位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缩短,体重增加,HK、PK,G6PD活性显著增高(P<0.05)。非职业针灸师组大鼠以上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职业针灸师针刺治疗MID作用显著,其机制与上调HK、PK、G6PD活性有关;而非针灸师针刺后无效,这种差异可能与不同教育背景研究人员对于中医理论的理解和针刺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实施手法有关。
赵岚沈鹏韩鹦赢李国民韩景献于建春
关键词:针刺多发梗塞性痴呆教育背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