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397)

作品数:12 被引量:211H指数:7
相关作者:苏立君高丙丽王铁行刘华张宜健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矿业工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建筑科学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篇黄土
  • 3篇地铁
  • 2篇地铁施工
  • 2篇原状
  • 2篇原状黄土
  • 2篇粒度组成
  • 2篇干湿交替
  • 1篇地层变形
  • 1篇地层损失
  • 1篇地铁隧道
  • 1篇地下洞室
  • 1篇地震稳定性
  • 1篇顶板裂缝
  • 1篇冻融
  • 1篇冻融循环
  • 1篇洞窟
  • 1篇洞室
  • 1篇盾构
  • 1篇盾构施工
  • 1篇多尺度

机构

  • 6篇西安建筑科技...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西安科技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武夷学院
  • 1篇许昌学院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 1篇河北地质大学
  • 1篇浙江精工钢结...

作者

  • 6篇苏立君
  • 4篇高丙丽
  • 2篇王铁行
  • 2篇刘华
  • 1篇王俊
  • 1篇张宜健
  • 1篇任建喜
  • 1篇李彦龙
  • 1篇杨志法
  • 1篇刘超
  • 1篇王金华
  • 1篇蔡智云
  • 1篇钱文君
  • 1篇李丞

传媒

  • 2篇现代隧道技术
  • 2篇岩土力学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人民黄河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温度梯度作用下非饱和土水分迁移研究被引量:25
2016年
为了探明非饱和土中的水分在温度梯度作用下的迁移规律,开展了非饱和土在不同温度梯度作用下的气态水迁移试验和混合态水迁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土样内部的温度场在24 h内均能达到稳态且稳定后的温度场沿土样长度方向线性变化。气态水迁移量和液态水迁移量均随着温度梯度的增加而增加,气态水迁移量的增幅显著大于液态水迁移量的增幅。在气态水迁移中,温度效应随着土样初始含水率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液态水迁移中,温度效应与土样初始含水率的关系不大。最后建立了非饱和土在不同温度梯度作用下,当其水分场接近稳态时,土样内部含水率梯度的表达式,该表达式包含温度梯度和初始含水率两个影响因素。
李彦龙王俊王铁行
关键词:非饱和土温度梯度水分迁移温度效应
冻融和干湿循环对原状黄土渗透系数的影响被引量:10
2020年
为了反映冻融循环、干湿交替及其耦合作用对原状黄土纵横向渗透系数的影响,以延安Q3黄土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条件下黄土试样的表观结构特征,通过三轴渗透试验得到了渗透系数随循环次数、初始含水率、围压变化的规律,分析了各因素在耦合作用中的影响权重。结果表明:冻融引起的土体骨架结构破坏,与干湿造成的试样表面张拉裂隙均会对黄土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冻融、干湿单一条件下土体典型的破坏形式均在耦合条件下有所体现。耦合作用下黄土纵横向渗透系数随循环次数及围压的变化规律与干湿条件下的最为相似,其数值远小于冻融条件下黄土的渗透系数,且只在冻融条件下考虑初始含水率对土体渗透性质的影响。试验规律与回归分析结果均表明,耦合作用中干湿交替起主导作用,冻融循环起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以期为黄土地区地质灾害防治与构(建)筑物设计提供参考。
赵茜杨金熹赵晋萍
关键词:黄土冻融循环干湿交替
不同粒径级砂土渗透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94
2014年
渗透性是砂土的重要工程性质之一,影响砂土渗透性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土体密实程度、土颗粒自身特性、流体性质等,其中孔隙率与颗粒粒径是两个重要影响因素。而以往基于混合粒径的天然砂土的研究很难分别对这两个因素进行独立的研究。基于此,首先开展了单一粒径级砂土的常水头渗透试验,分别研究了同一粒径级砂土渗透系数随孔隙率的变化和同一孔隙率下不同粒径级砂土渗透系数随均值粒径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显示,渗透系数随着孔隙率的增加而线性增加、随均值粒径二次方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其中均值粒径的影响较大,其变化能导致渗透系数量级上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多粒径混合砂土的渗透试验,讨论了曲率系数、不均匀系数等级配参数对渗透性的影响,从而将单一粒径级的研究成果推广到天然砂土,最终拟合出渗透系数与相关影响因素的经验公式,以便工程实践参考使用。
苏立君张宜健王铁行
关键词:砂土孔隙率
黄土地区地铁隧道地层变形规律被引量:11
2015年
地铁隧道的施工必然会对周围的岩土体产生扰动,岩土体的固结和次固结将使地层产生沉降变形,而地层中存在各式各样的地下管线,如果地层变形过大,将会危及这些管线的安全,如何确保地铁施工地下管线的安全是地铁施工的关键技术。研究黄土地区地铁隧道施工对周围邻近管线所处地层的变形影响规律的目的是在保证地铁隧道施工的同时,确保管线的变形满足管线的正常使用,为地铁隧道的安全高效施工提供技术支撑。以西安地铁一号线地铁施工工程为研究背景,在分析Peck经验公式的基础上给出修正后的预测地层变形公式,在此基础上,研究距隧道轴线不同距离处的地层变形规律,以及不同地层损失率对地层变形的影响规律。采用预测公式对西安地铁一号线某区间段地下管线所处地层的变形进行预测,同时进行现场监测,通过预测与实测结果的对比验证该预测方法确实可行。在盾构施工前可对构筑物所处地层的变形进行预测,并可采取有效地加固措施以减小地铁施工对其影响。
高丙丽蔡智云王金华苏立君
关键词:黄土地区盾构施工地层变形地层损失
宽级配砾石土中降雨入渗的优先流模型被引量:3
2017年
宽级配砾石土的级配较宽,孔隙尺度跨越几个数量级,降雨入渗易形成空间上的不均匀入渗,即优先流入渗。基于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定量研究降雨在宽级配砾石土中的入渗规律。根据多孔介质分形理论及HagenPoiseulle方程,水在不同尺度的孔隙管道内入渗率的量级不同,将土体的孔隙部分划分为2个区域—基质区和优先流区,这2个区域所占的比例随雨强的变化而变化。基质区内各孔隙管道的入渗率均达到其最大的入渗率,但各不相同,孔隙管道的直径量级小,入渗率量级小,优先流区各孔隙管道的入渗率相同且均未达到其最大入渗率,孔隙管道直径量级大,入渗率的量级远大于基质区,据此特征从理论上推导了降雨在土体不同孔隙区域内的入渗量和入渗率的表达式;基于此研究了基质区和优先流区的面积在孔隙中所占比例随雨强的变化特征及相应入渗量和入渗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雨在土体中的入渗呈现出优先流区高速入渗,基质区入渗相对缓慢的特点;随着雨强的增大,优先流区域的入渗率也随之增大。降雨入渗优先流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土体多尺度的孔隙结构和无压力的自由入渗边界2个因素,其大小和分布受到土的饱和渗透系数和降雨强度的影响。从孔隙结构的角度解释了降雨入渗优先流的产生机制。
苏立君刘超刘超张崇磊徐兴倩
关键词:分形多尺度优先流降雨入渗
黄土粒度组成对其渗透系数各向异性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为了研究黄土粒度组成与其渗透系数各向异性之间的关系,从黏黄土、黄土和砂黄土区域纵向选择西安、延安和米脂三地黄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颗粒分析和三轴渗透试验,并结合电镜扫描手段(SEM)得到宏-微观不同尺度下黄土的粒度组成差异和渗透系数各向异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试验数据的规律性,提出通过粒度分布预测黄土渗透系数的经验公式,并选择4处粒度差异显著的黄土渗透试验数据对该公式进行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地域由南向北延伸(西安-延安-米脂),黄土的细粒质量分数逐渐减少,粗粒质量分数逐渐增多,粒度分布曲线由"双峰"向"单峰"过渡。黄土中竖向尺度较大的缝隙状狭长孔隙与支架孔隙是能够发育成次生管状大孔隙的微观结构基础,不同评价尺度下的孔隙特征与三地黄土竖直向渗透系数大于水平向渗透系数时的试验结果相吻合,且黏粒质量分数越多,其渗透系数越小,纵横向渗透差异越明显。本文提出的黄土渗透系数预测公式具有普适性,可供工程实际参考。
赵茜苏立君刘华刘华杨金熹
关键词:黄土粒度组成各向异性
地铁隧道暗挖施工对既有管线的变形影响规律及其控制技术被引量:27
2014年
城市地铁隧道施工中,有效保证邻近管线的安全是工程的难点之一。文章以西安地铁三号线通-胡区间为研究背景,采用FLAC数值模拟,得出了地铁隧道暗挖施工对邻近平行及垂直于隧道轴线的地下管线变形影响的规律;通过分析,预测了地铁穿越地裂缝施工后管线的变形趋势,并提出了地铁隧道下穿f4地裂缝的技术措施,以及地铁暗挖施工中对邻近管线的保护措施。工程实践表明,文章提出的控制措施合理有效。
高丙丽
关键词:地铁施工FLAC模拟
Seismic stability analysis of slopes with pre-existing slip surfaces被引量:2
2018年
In analyzing seismic stability of a slope with upper bound limit analysis method, the slip surface is often assumed as a log-spiral or plane slip surface. However, due to the presence of a weak layer and unfavorable geological structural surface or a bedrock interface with overlying soft strata, the preexisting slip surface of the slope may be irregular and composed of a series of planes rather than strictly logspiral or plane shape. A computational model is developed for analyzing the seismic stability of slopes with pre-existing slip surfaces. This model is based on the upper bound limit analysis method and can consider the effect of anchor bolts. The soil or rock is deemed to follow the Mohr-Coulomb yield criterion. The slope is divided into multiple block elements along the slip surface. According to the displacement compatibility and the associated flow rule, a kinematic velocity field of the slope can be obtained computationally. The proposed model allows not only calculation of the rate of external work owing to the combined effect of self-weight and seismic loading, but also that of the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caused by the slip surface, interfaces of block elements and anchorage effect of the anchors. Considering a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te of external work and the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the expressions of yield acceleration and permanent displacement of anchored slopes can be derived. Finally, the validity of this proposed model is illustrated by analysis on three typical slop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is more easily formulated and does not need to solve complex equations or time consuming iterations compared with previous methods based on the conditions of force equilibrium.
su li-junsun chang-ningyu fang-weiali sarfraz
关键词:地震稳定性稳定性分析SLIP排水量抛锚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注浆锚杆锚固参数反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注浆锚杆极限抗拔力一般通过现场试验进行测定,但在锚固工程数值模拟分析过程中,所需的锚固参数(如注浆体的黏结强度和摩擦角)很难直接确定。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注浆锚杆锚固参数反分析方法,即利用锚杆极限抗拔力反分析锚固参数。选取锚杆极限抗拔力作为实测目标,结合均匀试验和支持向量机建立锚固参数与实测目标之间的映射关系,通过蒙特卡洛法枚举大量锚固参数样本,利用上述已建立的映射关系计算枚举的锚固参数样本,得到对应目标的计算值。在此基础上,根据目标实测值筛分得到符合条件的目标计算值对应的锚固参数,并通过关于注浆锚杆的模型案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孙长宁苏立君朱秦李丞
关键词:注浆锚杆支持向量机反分析极限抗拔力
干湿交替过程中原状黄土的胀缩变形特性及裂隙形态演化规律被引量:5
2021年
为定量分析原状黄土的胀缩变形特性及裂隙形态演化规律,从黏黄土、黄土和砂黄土区域选择西安、延安和米脂黄土进行颗粒分析、电镜扫描(SEM)与干湿交替试验,量测干湿过程中试样的轴向、径向变形,利用PCAS软件对裂隙照片进行矢量化处理并提取各项裂隙形态学参数.结果表明:干湿交替过程中三地黄土试样的体胀程度逐渐增大,胀缩变形均以轴向变化为主,尺寸效应及干湿条件是导致及加剧试样变形各向异性的重要条件.三地黄土表面裂隙的裂隙率、总长度、裂隙条数、块区面积及块区长宽比均随干湿交替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随地域由南向北延伸(西安—延安—米脂),黄土细粒含量逐渐减少,粗粒含量逐渐增多,骨架结构由集粒镶嵌排列向粗粒直接接触变化,各项裂隙参数逐渐减小,裂隙网络形态由多边类圆形向规则窄长的四边形变化,裂隙达到稳定状态所需时间缩短.楔体状裂隙由试样边缘向中心呈放射状生长,距边缘一定距离处近垂直向的裂隙开始横向延伸并相互连接,内部贯通成一分界面,导致表层破碎土体剥落.利用Boltzmann生长模型可描述裂隙缓慢发育、快速增长、滞缓发展的三阶段生长过程,为预测裂隙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苏立君赵茜刘华刘华何江涛钱文君
关键词:原状黄土粒度组成干湿交替裂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