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JX3A17)

作品数:8 被引量:40H指数:4
相关作者:蔡红兵丁晓华王华张帆张帅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湖北省肿瘤医院武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宫颈
  • 4篇基因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基因多态性
  • 3篇HPV16
  • 3篇病变
  • 2篇人乳
  • 2篇人乳头瘤
  • 2篇人乳头瘤病毒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瘤
  • 2篇乳头瘤病毒
  • 2篇上皮
  • 2篇肿瘤
  • 2篇转化基因
  • 2篇瘤病毒
  • 2篇宫颈病
  • 2篇宫颈病变
  • 2篇宫颈上皮

机构

  • 6篇武汉大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湖北省肿瘤医...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作者

  • 6篇蔡红兵
  • 4篇丁晓华
  • 3篇王华
  • 2篇陈长春
  • 2篇张帅
  • 2篇张帆
  • 1篇王景
  • 1篇刘龙阳
  • 1篇陈惠祯
  • 1篇熊艳
  • 1篇杨超
  • 1篇胡小静
  • 1篇王慧燕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改良Piver Ⅲ型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报告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探索宫颈癌Piver Ⅲ型子宫切除术的手术范围,改进其手术技巧,以降低术后泌尿道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输血量.方法 2000年6月至2005年5月,196例Ⅰ b期及Ⅱ a期宫颈癌患者,按改良的Piver Ⅲ型子宫切除术进行手术,为研究组;1994年6月至1999年5月,176例Ⅰ b期及Ⅱ a期宫颈癌患者,按常规的Piver Ⅲ型子宫切除术进行手术,为对照组.手术范围及手术技巧的改良主要包括用电刀协助分离阴道膀胱间隙;用电刀切断宫骶韧带的1/2;分离、贯穿输尿管隧道,断扎宫颈膀胱韧带前叶,同时断扎子宫动脉,保留子宫动脉输尿管支;用S状拉钩将输尿管拉向外侧,扩张膀胱侧窝,暴露主韧带,切除主韧带的3/4,保留该韧带后部部分组织;断扎阴道旁组织2 cm;切断阴道2~3 cm.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膀胱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3.0%(45/196),对照组为51.1%(90/1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泌尿道感染率为8.2%(16/196),显著低于对照组[16.5%(29/1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人均输血量分别为(132±20)min、(322±100)ml、(154±79)ml,均较对照组减少,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7.8%(172/196)及88.6%(156/1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3).结论 改良的Piver Ⅲ型子宫切除术手术范围及手术技巧的改进是有效的、可行的.
蔡红兵陈惠祯张帆聂道梅熊艳刘龙阳
关键词:宫颈肿瘤子宫切除术
HPV16 E2基因各区域缺失与宫颈病变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检测湖北地区HPV16阳性宫颈标本E2基因碳端(C)、铰链区(H)、氮端(N)的缺失状态,探讨其与CIN及宫颈癌的关系。方法:将122例宫颈标本按病变程度分为宫颈癌组、CINⅡ~Ⅲ组、对照组。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将各组HPV16感染标本E2基因的C、H、N分别与E6基因同时扩增,检测E2基因各区域的缺失状态,并应用Scion Image4.0软件半定量分析E2、E6基因条带灰度值,判断HPV DNA的整合状态。结果:宫颈癌组E2基因C、H、N缺失率分别是22.5%,50%,77.5%;CIN组为30.77%,69.23%,92.31%;对照组为9.09%,27.27%,27.27%。E2基因C、H缺失率在3组的任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E2基因N端缺失率在宫颈癌组与对照组之间及CIN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HPV16病毒E2基因N端缺失状态与CIN及宫颈癌有内在关系。在检测HPV感染同时检测E2基因N端缺失状态,对间接判断预后及指导后续治疗有重要意义。
张帅蔡红兵丁晓华
关键词:宫颈肿瘤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E2基因人乳头瘤病毒
湖北地区宫颈癌组织HPV16 E7和E5转化基因变异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分析湖北地区宫颈癌组织HPV16E7和E5基因序列变异情况。方法:对87例宫颈鳞癌组织分别采用多重HPV16E7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和HPV16E5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并选择阳性扩增的基因片段DNA进行纯化、测序,检测基因变异。结果:测序成功的20例宫颈癌组织DNA中,HPV16E7基因的5个突变位点为:T846C、A647G、T732C、T789C、T795G,突变频率分别为85%(17/20)、70%(14/20)、15%(3/20),10%(2/20)、5%(1/20);HPV16E5基因的4个突变位点包括:A3979C、A4042G、G3868A、C3991T,突变频率分别为:80%(16/20)、90%(18/20)、5%(1/20)、5%(1/20)。结论:湖北地区宫颈癌的宫颈组织中HPV16E7热点突变为A647G和T846C,HPV16E5的热点突变为A3979C和A4042G,本研究为湖北地区宫颈癌流行病学的研究打下基础。
王华蔡红兵丁晓华
关键词:宫颈癌HPV16基因多态性
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研究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以降低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方法调查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3232例留置尿管患者,并对210例发生尿路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分别记录性别、年龄以及不同尿管留置时间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3232例留置尿管患者中210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感染率为6.50%;通过研究发现,年龄、住院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数、恶性肿瘤、激素使用以及白细胞数目的不同均为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导管留置时间、侵入性操作、白细胞数目是导致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导管留置时间、侵入性操作以及白细胞数目是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需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积极预防。
袁迎霞程袁园袁黎丽
关键词:尿路感染留置尿管
湖北地区HPV16 E7和E5基因突变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分析湖北地区宫颈病变组织中HPV16E7和E5基因序列变异及该变异与宫颈病变的相关关系。方法对HPV16E7和E5DNA阳性的20例正常宫颈、30例CINⅠ~Ⅱ、30例CINⅢ和35例宫颈鳞癌的基因片段进行纯化测序,检测基因变异。结果除了HPV16E7和E5原型序列以外,HPV16E7最常见变异为A647G和T846C的联合变异株,该联合变异株频率在正常宫颈、CINⅠ~Ⅱ、CINⅢ和鳞癌组中突变率分别为25%、30%、53.3%、62.9%;HPV16E5最常见变异为A3979C+A4042G联合变异株,联合变异株在正常宫颈、CINⅠ~Ⅱ、CINⅢ组和鳞癌组中突变率分别为30%、33.3%、56.7%、71.4%;HPV16E7和E5联合突变株在宫颈病变各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PV16E7.A647G/T846C和HPV16E5.A4042G/A3979C联合变异株为中国湖北地区宫颈病变中流行的变异株,此变异株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王华蔡红兵丁晓华
关键词:HPV16基因多态性宫颈病变
TGF-β1和P53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的关系
2010年
目的:探讨TGF-β1及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对宫颈组织标本(包括39例宫颈鳞癌,1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与17例CINⅠ级-正常宫颈)进行免疫组化法观察TGF-β1蛋白表达和用直接PCR法检测宫颈组织标本中P53 codon 72的基因型,分析其与宫颈癌发生发展之间的相关性。结果:TGF-β1的阳性率在CINⅠ组、CINⅡ-Ⅲ组分别为:11.8%、35.3%,而浸润癌组阳性率为64.3%,与前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1)。TGF-β1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有关(P=0.016),但与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与否无关(P=0.966;P=0.254)。在CIN样本中检出P53 codon 72 Arg/Arg、Arg/Pro及Pro/Pro基因型分别为52.9%、38.2%及5.9%;而宫颈鳞癌组织其中检出率分别为35.9%、46.2%及17.9%。Pro/Pro基因型在宫颈鳞癌组中所占比例显著高于CIN组(P=0.018,OR=3.300,95%CI=1.192-9.136),而Arg/Pro基因型与其比较,在两组间的分布无显著差异(P=0.205,OR=1.488,95%CI=0.804-2.756)。P53 codon 72 Pro/Pro基因型检测率在宫颈癌及CIN组织中,随着TGF-β1蛋白的表达增强,Pro/Pro检测率逐渐增高,两者呈正相关(r=0.444,P=0.006)。结论:TGF-β1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有相关,Pro/Pro基因型是宫颈鳞癌的遗传易感性基因,与TGF-β1有协同作用。
王慧燕陈长春蔡红兵王景
关键词:宫颈鳞癌转化生长因子ΒP53基因基因多态性
人乳头瘤病毒16型转化基因在不同阶段宫颈上皮病变组织中的分布及基因变异特点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16E6、E7和E5基因在湖北地区不同阶段宫颈上皮病变患者组织中的分布以及E6、E7基因的变异特点。方法从124例宫颈癌、1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级、23例CINDⅠ级和3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中提取组织DNA,用HPV16E6、E7和E5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对部分扩增的E6和E7产物片段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在宫颈炎、CINⅠ+CINⅡ级、CINⅢ级和宫颈癌组织中,E6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25.0%、29.4%、60.9%和76.6%;E7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16.7%、41.2%、43.5%和61.3%;E5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5.6%、5.9%、30.4%和40.3%。E6、E7和E5基因在不同阶段宫颈上皮病变组织中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80例宫颈癌测序组织中,有47例发生E6基因178位点的T—C突变,突变率为58.8%,相应氨基酸由天冬氨酸(Asp)改变为谷氨酸(Glu);而在20例宫颈炎和22例CINⅠ~Ⅲ级测序组织中,E6基因178位点的突变率分别为25.0%和31.8%。在30例宫颈癌测序组织中,有21例发生E7基因647位点的A—G突变,突变率为70.0%,相应氨基酸由天冬酰胺(Asn)改变为丝氨酸(Ser);而在20例宫颈炎和22例CINⅠ~Ⅲ级测序组织中,E7基因647位点的突变率分别为35.0%和40.9%。结论HPV16E6、E7和E5基因与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有高度的相关性,但E5基因在不同阶段宫颈上皮病变中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中国湖北地区流行的HPV16病毒株可能为HPV16亚洲型变异株。
张帆丁晓华蔡红兵王华陈长春张帅
关键词:宫颈疾病人乳头瘤病毒16
核医学科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研究
2015年
目的研究核医学科医院感染的有效预防控制策略,为降低核医学科医院感染提供有益借鉴。方法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定期对科室感染进行检测,重新整理和制定工作流程及标准,定期不定期进行人员培训等;对2011年2月-2013年2月医院核医学科的物体表面、分装室空气、注射室、制备室、外用消毒剂安尔碘以及医务人员手等样本进行采集,并送微生物室进行标本培养,比较科室感染控制小组成立前后科室感染的控制效果。结果改进前,空气培养、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安尔碘消毒液合格率分别为89.39%、84.85%、78.79%、100.00%,改进后分别为95.45%、100.00%、96.97%、100.00%;科室空气培养、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等细菌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用消毒剂安尔碘细菌培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核医学科细菌检测、重新制定工作流程和感染控制标准、加强工作人员无菌操作意识等措施可有效控制交叉感染,确保核医学科注射环境和配制核素药品安全。
杨超田萍胡小静
关键词:医院感染核医学科预防控制措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