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J0095)

作品数:7 被引量:60H指数:7
相关作者:陈丹邱红鑫刘永静于丽丽吴晓青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黄酮
  • 3篇滴丸
  • 3篇总黄酮
  • 2篇正交
  • 1篇血症
  • 1篇血脂
  • 1篇血脂作用
  • 1篇正交实验
  • 1篇正交实验法
  • 1篇正交试验
  • 1篇脂肪
  • 1篇脂肪肝
  • 1篇脂血症
  • 1篇指纹
  • 1篇指纹图
  • 1篇指纹图谱
  • 1篇溶出度
  • 1篇中药
  • 1篇中药研究
  • 1篇柚皮

机构

  • 4篇福建中医药大...
  • 3篇福建中医学院

作者

  • 7篇邱红鑫
  • 7篇陈丹
  • 5篇刘永静
  • 3篇于丽丽
  • 2篇任瑞琴
  • 2篇程清
  • 2篇吴晓青
  • 2篇黄庆德
  • 2篇叶梦屏
  • 1篇黄群
  • 1篇林宏
  • 1篇吴熙

传媒

  • 3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不同生长季节玳玳果中总黄酮的定量分析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季节玳玳果中总黄酮的含量差异,以便更有效地利用玳玳果总黄酮。方法以柚皮苷为对照品,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不同生长季节的玳玳果中总黄酮含量进行定量分析,检测波长为284nm。结果建立了玳玳果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 ,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季节的玳玳果中总黄酮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及重复性良好,准确度高,可做为玳玳果总黄酮的定量分析方法 ,且玳玳青果中总黄酮的含量最高。
刘永静陈丹邱红鑫叶梦屏
关键词:总黄酮
玳玳果及其总黄酮有效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建立玳玳果药材及其总黄酮有效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其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运用HPLC对6批玳玳果及其总黄酮有效部位进行指纹图谱的分析和方法学考察,流动相采用0.05%磷酸水-0.05%磷酸乙腈梯度洗脱,250-4Lichrocart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检测波长284nm,流速1.0mL/min,柱温25℃。结果:建立了玳玳果药材及玳玳果总黄酮有效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各批玳玳果药材及其总黄酮有效部位的相似度均>0.900,玳玳果药材指纹图谱与玳玳果总黄酮有效部位指纹图谱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及重复性良好,特征性及专属性强,可作为有效控制玳玳果药材及其总黄酮有效部位质量的方法。
刘永静陈丹于丽丽邱红鑫黄群
关键词:总黄酮HPLC指纹图谱
生物色谱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9
2010年
生物色谱是采用各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材料(例如酶、细胞膜、仿生物膜、活细胞、细胞壁等)作固定相的一种新兴色谱技术。分子生物色谱技术是目前唯一的具有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分离和结构鉴定一体化分析的新技术,其在中药研究方面已有较广泛的应用。
邱红鑫黄庆德陈丹叶梦屏于丽丽
关键词:中药
玳玳果黄酮滴丸的溶出度及速释机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评价玳玳果黄酮滴丸的溶出度并初步探讨其速释机制。方法:在多种pH值溶出介质中采用多条溶出曲线评价玳玳果黄酮滴丸的体外溶出度,以柚皮苷为指标成分,运用HPLC法考察玳玳果黄酮滴丸在不同时间的累积溶出百分数,并通过差示扫描热分析研究滴丸的速释机制。结果:4种释放介质中柚皮苷在2.12~53.00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玳玳果黄酮滴丸中柚皮苷在20 min时累积溶出度可达85%。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显示,玳玳果黄酮在PEG4000-PEG6000中形成了某种形式的固体分散体。结论:玳玳果黄酮滴丸具有良好的溶出度,玳玳果黄酮有效部位在滴丸内形成了良好的固体分散体,使药物在基质中的分散度增加而达到速释。
邱红鑫陈丹吴晓青程清任瑞琴
关键词:柚皮苷溶出度
玳玳果黄酮滴丸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血脂作用研究被引量:35
2011年
目的建立大鼠高血脂模型,观察玳玳果黄酮滴丸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血脂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60只,♂,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其余高脂饲料喂饲,建立高脂血症模型,测定用药前后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含量;同时取肝脏切片,HE染色,观察玳玳果黄酮滴丸的降血脂作用。结果玳玳果黄酮滴丸各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高血脂大鼠血清中TC、TG和LDL-C含量;能明显升高大鼠血清中HDL-C含量。病理切片结果显示,玳玳果黄酮滴丸能够明显减轻肝脏的脂肪变性。结论玳玳果黄酮滴丸对大鼠高脂血症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并能够阻止高脂血症大鼠的肝脏脂肪变性。
邱红鑫陈丹刘永静吴晓青任瑞琴程清
关键词:降血脂作用脂肪肝
玳玳果中总黄酮研究提取工艺被引量:31
2009年
目的:优化玳玳果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次数对玳玳果总黄酮提取含量的影响。结果:玳玳果总黄酮的提取影响程度为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乙醇用量。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采用6倍量75%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h。结论:该实验确定的提取工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可为提取玳玳果总黄酮的工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刘永静陈丹黄庆德于丽丽邱红鑫
关键词:总黄酮正交实验法
玳玳果滴丸的制备工艺优选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研究影响玳玳果滴丸成型的各种因素,确立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滴丸的硬度、圆整度、溶散时限和丸重差异作为综合评定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优选出滴丸的处方和成型工艺。结果:玳玳果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药液温度85℃,滴距5cm,冷却距离70cm;最佳基质为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PEG4000(PEG6000∶PEG4000)=2∶1;最佳冷却剂为液体石蜡∶二甲基硅油=2∶1;最佳药效部位与基质比例为1∶4。结论:本法工艺简单、可行、稳定,重现性好,可作为玳玳果滴丸的制备工艺。
邱红鑫陈丹刘永静吴熙林宏
关键词:正交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