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674156)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1
相关作者:陆坤权沈容孙刚王学昭曹则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理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电流变
  • 5篇电流变液
  • 2篇极性分子
  • 2篇分子
  • 1篇导电
  • 1篇导电机理
  • 1篇电场
  • 1篇悬浮液
  • 1篇梳状电极
  • 1篇频率响应
  • 1篇屈服强度
  • 1篇挥发
  • 1篇硅油
  • 1篇KELVIN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宁...

作者

  • 4篇陆坤权
  • 3篇沈容
  • 3篇孙刚
  • 2篇王学昭
  • 2篇沈容
  • 2篇王德
  • 1篇焦明春
  • 1篇刘寄星
  • 1篇刘灿灿
  • 1篇韦世强
  • 1篇崔平
  • 1篇曹则贤
  • 1篇纪爱玲
  • 1篇路阳

传媒

  • 2篇物理学报
  • 1篇物理
  • 1篇第七届全国液...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0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巨电流变液对电场的动态响应和频率响应
巨电流变液基于极性分子主导的电流变效应,或称之为极性分子型电流变液(PM-ER),与传统电流变液的性质有很大不同。本文报道巨电流变液在电场中的动态行为及在交流电场中的频率响应的系统研究结果。用于研究的巨电流变液是将我们自...
沈容刘锐陈科王德孙刚陆坤权
文献传递
梳状电极测量电流变液屈服强度
<正>电流变液在外场作用下发生从液态到类固态的转变,一般地,同心圆筒式及平行板流变仪用来表征这种变化。对于传统的电流变液,其屈服强度一般小于10kPa,这两种流变仪完全能够满足测量的需要。但随着电流变液材料研究的发展,高...
沈容王德焦明春孙刚陆坤权
文献传递
纳米TiO2颗粒对电流变悬浮液中硅油的挥发增强效应被引量:1
2015年
物理化学性能稳定的二甲基硅油常作为电流变液分散相,当与纳米量级的介电颗粒混合组成电流变悬浮液时,在非密闭环境下极易挥发,时间足够长时,可完全挥发.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对二氧化钛和硅油组成的悬浮液中硅油挥发增强现象,分析表明,纳米颗粒在电流变悬浮液的硅油气-液界面上形成纳米尺度的凸型曲面,使液面上蒸气压大大提高,导致挥发增强.本文还对颗粒浓度,环境温度和硅油黏度等对硅油挥发增强效应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王德沈容刘灿灿韦世强陆坤权
关键词:电流变液悬浮液
极性分子型电流变液被引量:9
2007年
电流变液在电场作用下软硬连续可调的奇特性质具有广泛和重要的应用价值。传统电流变液是基于颗粒极化产生的相互作用,根据介电理论预测,其剪切屈服强度的上限约为10kPa。电流变液被发明50年来,阻碍其应用的主要原因是剪切强度低。近年来发明的"极性分子型电流变液"是一类新型电流变液,其屈服强度比传统电流变液大一个数量级以上,且与电场强度呈线性关系,这一点和传统电流变液中的平方关系也明显不同。文章作者提出了极性分子在颗粒间强局域电场中的取向并与极化电荷作用的模型,成功地解释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根据这一原理,有可能制备出屈服强度高达MPa的电流变液。
陆坤权沈容王学昭孙刚曹则贤刘寄星
关键词:电流变液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型电流变液导电机理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极性分子型电流变液是一种新型的电流变材料.其介电颗粒上吸附极性分子,极性分子在颗粒间强局域电场作用下发生取向是产生巨电流变效应的关键.通过对Ca—Ti—O(CTO)体系极性分子型电流变液电流密度的测量发现,其导电行为遵从Poole-Frenkel效应的规律,这是极性分子型电流变液的重要特征之一.而500℃处理过的CTO粉体不含极性分子,所配制的电流变液无巨电流变效应,其电流密度随外电场强度近似地呈线性关系,显示出传统电流变液特性。
王学昭沈容路阳纪爱玲孙刚陆坤权崔平
关键词:电流变液极性分子导电机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