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77026)

作品数:31 被引量:790H指数:15
相关作者:张建华杨琦刘若溪刘念牛胜锁更多>>
相关机构:华北电力大学国家电网公司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电气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4篇电网
  • 6篇配电
  • 5篇电站
  • 5篇配电网
  • 5篇变电
  • 5篇变电站
  • 4篇地区电网
  • 4篇电压
  • 4篇电压稳定
  • 3篇电力
  • 3篇电网络
  • 3篇信息安全
  • 3篇选址定容
  • 3篇寿命周期成本
  • 3篇输电
  • 3篇配电网络
  • 3篇配电网络规划
  • 3篇全寿命周期
  • 3篇全寿命周期成...
  • 3篇网络

机构

  • 26篇华北电力大学
  • 4篇国家电网公司
  • 2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湘潭大学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电力科学...
  • 1篇河南省电力公...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江西省电力公...
  • 1篇北京地铁运营...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国网直流工程...

作者

  • 22篇张建华
  • 6篇杨琦
  • 5篇刘若溪
  • 5篇刘念
  • 4篇苏海锋
  • 4篇梁志瑞
  • 4篇牛胜锁
  • 4篇刘文霞
  • 3篇张国华
  • 3篇唐晓骏
  • 3篇马世英
  • 3篇张硕
  • 2篇杨京燕
  • 2篇肖盛
  • 2篇李晓珺
  • 2篇范勇峰
  • 2篇苏玲
  • 2篇朱星阳
  • 2篇彭谦
  • 1篇李振动

传媒

  • 7篇电力系统自动...
  • 5篇电网技术
  • 4篇电力自动化设...
  • 3篇电工技术学报
  • 3篇电力系统保护...
  • 2篇华东电力
  • 2篇中国电机工程...
  • 2篇电网与清洁能...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现代电力
  • 1篇陕西电力

年份

  • 1篇2013
  • 8篇2012
  • 9篇2011
  • 5篇2010
  • 8篇2009
  • 1篇2008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FAHP与改进D-S理论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信息安全等级评估被引量:6
2010年
以配电自动化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分解,对分解模块进行资产归类,并参照信息安全评估标准ISO/IEC 17799:2005,分析影响各类资产信息安全的多项指标,从而构建一套多层次,多角度全面反映信息安全等级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改进的D-S证据理论和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信息安全等级的评估方法。列举了应用实例。
刘文霞张力欣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系统信息安全等级模糊层次分析法证据理论
微型电网运行及保护设计被引量:8
2011年
介绍了国内外微电网发展的现状,结合内蒙古大盛魁商业区示范性工程实例,提出了以燃气轮机为微电源的微型电网典型设计原则,并研究了微网系统的运行、控制和保护技术。以仿真实验为辅,制定了微电网控制与保护策略,以保证三联供系统冷、热、电多能源的供给可靠性。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控制方式与保护策略的有效性。
杨琦张建华
关键词:燃气轮机微型电网控制模式
基于模态法的静态电压稳定性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提出了基于模态法的静态电压稳定性分析的新方法,通过建立模态法的静态电压稳定分析数学模型,求取潮流方程雅可比矩阵的最小特征值及其相对应的特征向量,以最小模特征值来间接评估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参与因子指标,计算各个节点在最小特征值下的节点参与因子来找出哪些节点或区域的电压稳定性较差.通过对某大型电网进行研究,得到其相应的电压薄弱区域,并与灵敏度分析法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肖盛张建华郭世繁
关键词:模态分析静态电压稳定参与因子最小特征值
网络环境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信息资产识别被引量:6
2009年
结合电力控制过程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目前尚未妥善解决的问题,缺乏符合电力信息系统特点的资产识别方法是其中的主要因素之一。网络环境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属于典型的电力信息系统,在分析该系统资产识别难点的基础上,从资产分类、业务识别和资产赋值等3个方面提出完整的信息资产识别方法。在资产分类问题上,结合IEC61850标准,将实际的智能电子设备与虚拟的逻辑节点结合,定义结构化的资产模型;在业务识别问题上,以变电站自动化功能作为业务识别的对象,定义功能图的概念来反映功能与资产以及资产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资产赋值问题上,分别定义了功能级和变电站级2个层次的资产价值,来量化资产在信息安全属性上的达成程度和信息安全价值未达成时可能造成的事故影响。最后,基于IEC61850标准构建了分析实例,验证了资产识别方法的有效性。
刘念张建华张昊
关键词:电力信息系统变电站自动化资产价值
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配电网变电站选址定容优化规划被引量:29
2012年
基于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LCC)建立配电网变电站选址定容新模型,模型同时考虑了变电站上级输电网、下级配电网、变电站的初始投资、运行维护成本、停电损失、废弃成本,以LCC最低的方案为最佳规划方案,协调了规划方案的可靠性与经济性。建立了配电网停电成本计算模型,模型反映了停电频率、停电持续时间及停电电量对停电成本的综合影响,能更科学地计算出停电成本。提出了全局收敛性更好的随机变异多粒子群协同优化算法对上述模型进行优化求解。规划实例验证了上述模型和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苏海锋张建华梁志瑞张硕牛胜锁
关键词:变电站选址定容全寿命周期成本配电网络规划
电网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被引量:78
2009年
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电网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电网的安全供电能力、静态电压安全性、拓扑结构脆弱性、暂态安全性、风险指标5大类。该指标体系能够科学、全面地反映电网的安全水平,为电网安全应急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量化依据。改进了传统安全评价指标和方法,提出了系统N?K故障后失元件个数、最大供电区域指标、基于效用理论的过负荷、低电压、电压崩溃、功角失稳风险指标。该指标系统能够方便地对电网安全进行计算和分析,为电网的规划改造和安全生产运行提供了实用的辅助工具。最后以某电网为例,说明了所提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软件的实用性。
张国华张建华彭谦段满银
关键词:电网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分布式电源规划方案综合评判方法被引量:25
2012年
为了对分布式电源规划方案进行全面有效评判,提出了基于多属性决策理论的分布式电源规划方案综合评判方法,并结合实际分布式电源规划案例,对该方法的具体步骤进行了详细介绍。建立了完备的分布式电源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不同层次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入层次分析法对多指标进行综合量化分析,明确了各指标的权重,对实际案例中的3种微电网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科学合理的分析结果,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有助于分布式电源规划方案的决策。
杨琦马世英宋云亭唐晓骏
关键词:多属性决策分布式发电电源规划综合评价
考虑网络保护的广域测量系统通信时延分析被引量:18
2011年
电力系统动态监测与实时决策系统对广域测量数据的实时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文中分析了相量数据集中器(PDC)同步算法的特点和广域通信网时延的机理,建立了广域测量系统(WAMS)通信时延的计算模型;研究了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故障对实时通信的影响,以二纤双向复用段保护为例建立了保护倒换时间计算模型,分析了倒换过程中数据丢包数与倒换时间的关系,讨论了保护路径时延增加对WAMS整体通信时延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实际系统的测试结果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该研究成果对后期工程WAMS业务网的组建、相量测量单元(PMU)优化配置及PDC优化选点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文霞罗红陈锦山
关键词:广域测量系统通信时延网络保护倒换时间
基于GIS空间分析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变电站全寿命周期成本规划被引量:22
2012年
市场环境下,变电站设计方案的全寿命周期经济性是变电站规划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立基于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的配电网变电站选址定容新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规划变电站上级输电网、下级配电网及变电站的初始投资、运行成本、维护成本、故障成本和废弃成本,使得规划方案在满足可靠性要求的同时达到经济性最优。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来处理选址定容过程中地理因素的限制,提高了规划效率。提出将k均值聚类分析与多种群随机粒子群算法相结合的改进算法对上述模型进行求解,该算法克服了传统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早熟现象,全局寻优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最后规划实例证明了所提出的模型和方法是正确和有效的,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苏海锋张建华梁志瑞张硕牛胜锁
关键词:变电站选址定容全寿命周期成本配电网络规划
WAMS通信业务的系统有效性建模与仿真被引量:18
2012年
广域测量系统(wide area measurement system,WAMS)作为现代电力系统及未来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的可靠性至关重要,而WAMS通信业务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系统功能的实现。参照现有WAMS通信网的结构,建立了以子站相量测量单元(phasor measurement unit,PMU)通信模块、区域通信网、区域相量数据集中器(phasor data center,PDC)、骨干通信网为组件的WAMS通信网物理模型;借鉴基于全网业务性能平均值的通信网可靠性测度的研究理论,提出了融合网络通道、传输时延和数据可靠性3个特性指标的单一业务有效性的逻辑模型;根据WAMS数据业务的应用需求和汇集型通信的特点,基于可靠性串联模型给出了同一时标下所有通信业务同时有效的系统有效性指标及其计算公式;探讨了基于系统有效性的元件重要度的分析方法。对IEEE 14节点WAMS系统进行蒙特卡罗仿真,得出了该系统通信业务的系统有效性和系统元件重要度排序。
刘文霞罗红张建华
关键词:广域测量系统通信业务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