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Z109021202)

作品数:6 被引量:136H指数:5
相关作者:王朝辉黄婷苗郑险峰侯仰毅顾炽明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冬小麦
  • 4篇小麦
  • 3篇冬小麦产量
  • 3篇小麦产量
  • 3篇秸秆
  • 3篇秸秆还田
  • 3篇还田
  • 2篇氮肥
  • 2篇养分
  • 2篇养分吸收
  • 1篇氮肥用量
  • 1篇氮量
  • 1篇氮释放
  • 1篇氮素
  • 1篇氮素调控
  • 1篇氮素利用
  • 1篇氮素利用效率
  • 1篇氮吸收
  • 1篇养分调控
  • 1篇栽培

机构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国家农业信息...

作者

  • 4篇郑险峰
  • 4篇黄婷苗
  • 4篇王朝辉
  • 3篇侯仰毅
  • 2篇张敏
  • 2篇李霞
  • 2篇顾炽明
  • 2篇薛绪掌
  • 2篇王国栋
  • 1篇解迎革
  • 1篇张富仓
  • 1篇李晓
  • 1篇陈菲

传媒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沟式栽培的全封闭温室降温方法与作物生长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利用地温相对恒定、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的特点,在全封闭温室内采用沟式栽培法,根据蒸腾量进行补充灌溉,营造适宜作物生长的条件,研究不同沟深栽培条件下温室内环境因子的差异及其对小白菜蒸腾速率、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环境下,0.7 m和0.9 m深度处理的温度较温室内对照CKi有明显的降低,最大温差大于20℃;光照强度随着沟深的增加而减弱,但0.9 m深度处理的光照强度仍能满足光合作用的需求;空气相对湿度基本保持在25%-75%之间,适宜植株生长;水分生产率的大小在各处理中表现为0.9 m〉0.7 m〉0.5 m〉0.25 m〉CKi〉CKo。高温季节0.7 m和0.9 m的深度更适宜小白菜的生长。沟式栽培法可解决全封闭温室的高温、高湿问题,同时可提高作物水分生产率。
张敏张富仓薛绪掌李霞王国栋
关键词:水分生产率
还田玉米秸秆氮释放对关中黄土供氮和冬小麦氮吸收的影响被引量:33
2015年
【目的】在陕西关中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研究还田玉米秸秆的氮释放对土壤供氮和冬小麦氮吸收的影响,为优化区域秸秆还田的小麦氮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试验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在陕西省周至县终南镇进行,冬小麦播种后,在小麦行间填埋装有风干玉米秸秆的尼龙网袋,采用网袋法与15N同位素交叉标记还田玉米秸秆和氮肥,在秸秆还田条件下,设置不施氮和施氮200 kg N·hm-2两个处理,重复4次,定期取样测定网袋中剩余秸秆的氮素变化和收获期小麦不同器官的氮含量,研究小麦生长季还田玉米秸秆的氮素释放,秸秆氮和肥料氮的去向,及不同来源的氮素对小麦地上部氮吸收的贡献。【结果】残留在玉米秸秆中的总氮量从小麦播种到越冬前降低,此后到返青期上升,返青期后又逐渐下降。从播种至收获,不施氮和施氮量200 kg N·hm-2时,秸秆自身氮素的释放量分别为19.7和18.3 kg·hm-2,吸持的土壤氮为10.4和7.5 kg·hm-2;吸持肥料氮(施氮时)为3.6 kg·hm-2,因此秸秆向土壤净释放的氮素分别为9.4和7.2 kg·hm-2。小麦收获期,不施氮和施氮200 kg N·hm-2时分别有65.1%和67.7%的秸秆氮残留在未腐解的秸秆中,31.5%和30.4%随着秸秆腐解释放进入土壤或损失,小麦当季吸收利用的秸秆氮很少,分别为3.4%和1.9%。秸秆还田条件下,施氮量为200 kg N·hm-2时,经吸收进入小麦地上部、残留于土壤及损失、被玉米秸秆吸持的肥料氮分别占施入土壤肥料氮总量的25.0%、73.2%和1.8%。土壤氮对小麦当季氮吸收的贡献最大,肥料氮次之,秸秆氮的贡献最小,不施氮与施氮时,分别为98.3%和69.2%、0和30.1%,1.7%和0.6%。小麦吸收的土壤、肥料和秸秆氮素主要分配在小麦籽粒中,不施氮与施氮时分别为98.1%和68.8%、0和30.5%、1.9%和0.7%。【结论】在陕西关中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种植一季小麦后,还田秸秆氮主要残�
黄婷苗郑险峰王朝辉
关键词:关中平原氮释放冬小麦15N示踪
日光温室内负水头灌溉条件下茄子生长及生理特性的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研究日光温室内负水头灌溉对茄子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温室水分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设定灌溉系统的负压值为70hPa,每周常规灌溉的灌水量为负压自动灌溉系统下植株耗水量的1.5倍,在日光温室内进行负水头灌溉与常规灌溉下的茄子栽培试验,分析2种灌溉条件下植株的生长动态、一周内2种灌溉下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以及生育期内茄子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70hPa负压灌溉下温室土壤含水量基本控制在14.48%左右。负水头灌溉下茄子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展开度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常规灌溉,其中株高和叶片数与常规灌溉相比差异显著。2种灌溉方式下茄子叶片的光合、蒸腾作用及气孔导度的日变化趋势相同,均呈双峰曲线;负水头灌溉下茄子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均显著高于常规灌溉。负水头灌溉下茄子产量为常规灌溉的1.44倍,负水头灌溉和常规灌溉下的作物水分生产率分别为17.86,8.27kg/m3,两者差异极显著,负水头灌溉的水分生产率为常规灌溉的2.16倍。【结论】负水头灌溉在持续供水的同时又能精确控制土壤含水量,有效减少土壤渗漏和地表蒸发,具有良好的节水效果且更有利于作物的生长,茄子的产量和水分生产率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李霞解迎革王国栋薛绪掌张敏陈菲
关键词:常规灌溉茄子
秸秆还田措施下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研究关中地区秸秆还田措施下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为相同区域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氮肥的优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周麦23”为供试材料,进行一季以5个氮肥用量(0,84,168,252,336 kg/hm2)为主处理、秸秆还田与否为副处理的田间裂区试验,分析不同氮肥用量对秸秆还田措施下小麦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及地上部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与单施氮肥处理相比,在低施氮量(〈168 kg/hm2)下,氮肥配合秸秆还田处理的冬小麦产量有降低趋势,在高施氮量(〉252 kg/hm2)下,氮肥配合秸秆还田处理的冬小麦产量呈增加趋势,但两者差异不显著;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均呈现为相同施氮量下,秸秆还田处理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分别提高了3.29%~24.46%和15.04%~30.05%。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籽粒、茎叶和颖壳中的氮素含量及茎叶和颖壳中的钾素含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颖壳磷素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降低趋势,籽粒中钾素含量受施氮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相同施氮量下,与单施氮肥处理相比,氮肥配合秸秆还田处理籽粒的磷素及钾素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结论】氮肥配合秸秆还田能提高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秸秆还田配施适量的氮肥有提高冬小麦产量的趋势,秸秆还田后氮肥施用量应高于非秸秆还田的田块,但考虑到生产成本及潜在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因素,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关中地区冬小麦施氮量不宜高于336 kg/hm2。
顾炽明黄婷苗郑险峰侯仰毅王朝辉
关键词:秸秆还田氮肥用量籽粒产量养分吸收冬小麦
秸秆还田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69
2015年
【目的】陕西关中平原是我国典型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冬小麦播种前将上季收获后的玉米秸秆还田是当地普遍采用的作物秸秆管理方式。本研究以优化秸秆还田条件的小麦养分资源管理,实现作物增产和肥料增效为目标,通过2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探索关中地区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高产高效的最佳养分管理措施。【方法】试验于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在陕西省周至县终南镇进行,供试冬小麦品种为周麦23,夏玉米品种为郑单958。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玉米秸秆全量还田(S1)和秸秆不还田(S0),副处理为5个不同氮肥施用水平(N 0、84、168、252和336 kg/hm^2),种植作物为冬小麦。通过不同氮水平的回归分析,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对后茬冬小麦的籽粒产量、生物量和收获期地上部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与玉米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收获期地上部氮、磷、钾养分吸收量的影响均表现出低氮降低、高氮增加的趋势。第一年和第二年在施氮量分别低于N 153和187 kg/hm^2时,秸秆还田处理小麦减产,相反则增产,并且增产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生物量与产量趋势一致,前后两年玉米秸秆还田与不还田条件下,冬小麦生物量相等时的氮肥用量分别为N 190和202 kg/hm^2。在产量构成要素中,同一氮水平时,秸秆还田对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没有明显影响,而每公顷穗数却表现为低氮降低、高氮增加的趋势,所以秸秆还田后穗数增加是小麦增产的主要原因。同时,在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地上部氮、磷、钾吸收量增加时,第一年的氮肥用量分别高于N 275、123和213kg/hm^2,第二年分别高于N 200、165和241 kg/hm^2,但氮、磷、钾的收获指数不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递增。而且过量施氮也会造成小麦籽粒磷含量的降低。【结论】在综合同一
黄婷苗郑险峰侯仰毅李晓王朝辉
关键词:秸秆还田冬小麦养分吸收养分调控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调控的影响被引量:20
2013年
以周麦23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的大田试验研究了关中地区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氮肥水平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单施氮肥处理,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处理冬小麦产量在低施氮量处理时有降低的趋势,在高施氮量处理时有增加的趋势,但两者间的差异不显著;秸秆还田配施氮肥能有效提高冬小麦的氮素利用效率,冬小麦的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了1.6%-9.1%;秸秆还田措施配施适量的氮肥有降低冬小麦百公斤籽粒需氮量的趋势。综合考虑到生产成本及潜在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因素,在秸秆还田条件下,试验地区冬小麦施氮量以252-321 kg·hm-2为宜。
顾炽明郑险峰黄婷苗侯仰毅王朝辉
关键词:秸秆还田氮肥氮素利用效率冬小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