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45267)
-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峰梁雷何丽汤淳张建丽更多>>
- 相关机构: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DL微生物菌剂对小流域水质处理效果被引量:3
- 2011年
- 针对小流域污染源分散,污染类别繁杂,传统净化工艺水质处理效果不明显等存在的问题,采用微生物复合菌剂分解污水中有机物的方法,以沈阳满堂河作示范流域,通过对DL微生物菌剂室内模拟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河水治理。研究结果表明,DL生物复合菌剂能有效净化污水。水温在15~20℃时,COD平均去除率64.2%。但菌剂的活化受温度影响很大,水温在13℃以下COD平均去除率仅为25%。水温环境偏低抑制菌种的繁殖和生命代谢过程即影响DL菌种对污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率。
- 梁雷何丽汤淳刘峰刘强张建莉
- 关键词:河流污染水温污水处理
- 浑河上游不同类型农户氮负荷特征被引量:5
- 2011年
- 选取浑河上游大伙房水库上游的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对农户氮素非点源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氮素流动的特点,将农户分为养殖型农户、蔬菜种植户、传统种植户3种类型。氮素污染负荷顺序为:养殖型农户(348±76kg·hm-2·a-1)>蔬菜种植户(307±127kg·hm-2·a-1)>传统种植户(213±126kg·hm-2·a-1)。不同农户农田氮损失量的大小顺序为:蔬菜种植户(256±21kg·hm-2·a-1)>养殖型农户(188±52kg·hm-2·a-1)>传统种植户(168±65kg·hm-2·a-1)。表明,该地区的蔬菜种植户、养殖型农户对水体质量影响较大,是氮素非点源污染重点防治对象。在农户氮排放中,居民生活排放的氮素占28%,农田氮损失占72%,说明农田是主要的氮污染源,但居民生活的氮素污染也不可忽视。该研究范围内最佳氮循环的临界值为395.5kg·hm-2·a-1,此时的总流动量是1883.3kg·hm-2·a-1,氮素输出是376.7kg·hm-2·a-1。
- 梁雷刘峰何丽张建丽庄晓虹汤淳
-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小流域氮负荷氮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