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Z111100074911001) 作品数:22 被引量:124 H指数:6 相关作者: 刘迎龙 范祥明 李志强 朱耀斌 苏俊武 更多>> 相关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及治疗效果评价 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年龄>6个月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或Taussig-Bing畸形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监护及治疗的效果。方法 86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或Taussig-Bing畸形合并肺动脉高压行大动脉调转术患者,肺动脉收缩压50~97mm Hg,术后给予深度镇静、过度通气、持续吸入一氧化氮等监护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术后6例发生院内死亡,病死率6.98%,存活患者发生各类并发症23例。结论年龄>6个月伴有肺动脉高压患者大动脉调转术后采用综合治疗措施,进行有效的心肺支持,可取得满意效果。 朱耀斌 范祥明 李志强 苏俊武 张晶 李晓锋 刘爱军 刘迎龙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大动脉转位 肺动脉高压 盐酸索他洛尔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 观察盐酸索他洛尔治疗CHD患儿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5年9月至201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科行 CHD 手术治疗且术后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并予盐酸索他洛尔片口服治疗的患儿21例。将患儿按照盐酸索他洛尔不同给药剂量分为3组,Ⅰ组≤0.30 mg/ (kg·次),Ⅱ组0.31~0.80 mg/(kg·次),Ⅲ组0.81~2.00 mg/(kg·次)。比较各组显效率、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点心率、收缩压、中心静脉压(CVP)。观察是否发生心动过缓、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上性心动过速等恶性心律失常。结果 Ⅰ组、Ⅱ组和Ⅲ组显效率分别为16.7% 、20.0% 和100% 。Ⅲ组显效率最高,3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Ⅰ组、Ⅱ组和Ⅲ组心率下降最大比例分别为17.2% 、21.5% 和34.9% ,用药2、4、8、12 h Ⅲ组的心率均低于Ⅰ组和Ⅱ组,但仅术后8 h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用药后不同时间点收缩压及CVP变化均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全组病例未发生心动过缓、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上性心动过速等恶性心律失常。结论 盐酸索他洛尔用于CHD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剂量越大疗效越显著。 魏丹 郭保静 贺彦 刘迎龙关键词:室上性心动过速 盐酸索他洛尔 先天性心脏病 儿童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临床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总结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患儿根治术后早期处理经验,以降低TOF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完成的TOF根治术188例,将其分为并发症组31例,非并发症组157例。对比两组患儿年龄、体质量,术前血色素、血氧饱和度、McGoon比值,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体质量监护室停留时间,正性肌力药物评分以及术后右心室流出道压力差。结果:并发症组术前McGoon比值(1.54±0.21)vs.(2.01±0.42),体外循环时间(112.54±33.32)vs.(97.03±26.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5.38±15.41)vs.(61.87±15.38)min,呼吸机辅助时间(85.64±35.38)vs.(44.62±21.84)h、监护室停留时间5.0(2.0,7.0)vs.3.0(1.0,5.0)d,正性肌力药物评分(18.21±6.27)vs.(10.16±3.18)与非并发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右心室流出道压力差21.5(12.3,33.8)vs.24.0(17.0,32.0)mmHg(1mmHg=0.133kPa),并发症组与非并发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包括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9例,渗漏综合征12例,心律失常5例,灌注肺损伤2例,感染5例。其中死亡5例(病死率2.66%)。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缩短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合理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积极腹膜透析是预防和控制TOF根治术后低心排和渗漏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呼吸机辅助通气呼气末正压治疗及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可以控制大多数灌注肺,必要时可介入封堵侧枝。 陈焱 范祥明 李志强 张辉 李玲 杨学勇 程沛 苏俊武 刘迎龙 贺彦关键词:法洛四联症 先天性心脏病 并发症 伴室间隔缺损的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主动脉瓣反流外科技术探讨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回顾性总结伴室间隔缺损的主动脉窦瘤破裂(RSVA)的手术治疗,对术前主动脉瓣反流(AR)及术后中期随访AR加重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全组94例患者,RSVA起源于右冠窦瘤91例,破入右心室流出道85例。所有患者均限期内行根治手术,术中行主动脉瓣置换(AVR)24例,补片修补破口基底部63例,直接缝合破口7例。结果:手术无死亡,术后晚期死亡1例系AVR患者。术前61例合并AR,经Logistic回归分析,主动脉瓣继发性改变和室缺直径为术前并发AR的危险因素。术后中期随访56例患者,9例AR加重,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合并AR者中期随访AR加重的比率显著高于未合并AR者。结论:早发现、早手术是避免术前AR的有效方法;RSVA术后合并有AR患者应密切随访。 刘爱军 李志强 李刚 李斌 朱耀斌 李晓锋 刘迎龙关键词:主动脉窦瘤破裂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反流 主动脉瓣置换 经右外侧小切口矫治室间隔缺损合并复杂畸形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矫治合并需行心底部操作的室间隔缺损(VSD)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比较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矫治需行心底部复杂操作(干下型VSD或右心室流出道狭窄或主动脉瓣下狭窄)的VSD 84例(A组),和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矫治不合并心底部畸形的VSD450例(B组),A组在矫治心内畸形的同时需切开主动脉、肺动脉或者右心室流出道。通过对比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引流量、监护室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观察在心底部进行复杂操作对手术的影响和治疗效果。结果:尽管A组比B组需要更长的体外循环时间[(60.68±16.12)vs.(47.07±16.55)分,P<0.05]和主动脉阻断时间[(37.68±12.84)vs.(25.16±12.60)分,P<0.05],但在术后评价指标,机械通气时间9.18vs.8.51小时、术后引流量(96.98 vs.92.30m L)、监护室停留时间(1.44 vs.1.40)天、术后住院时间[(7.00±1.76)vs.(7.06±2.23)天,P<0.05]。两组均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A组有3例血痰、肺部感染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B组有9例患儿术后血痰,2例肺部感染,临时起搏器4例。结论: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矫治VSD的同时行心底部复杂操作安全可行。 陈哲 范祥明 李磊 吴永涛 刘迎龙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修补 小儿主动脉弓部病变的个体化外科治疗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小儿主动脉弓部病变的效果。方法 78例主动脉弓部病变患儿,其中19例单纯主动脉弓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A)或合并小的房间隔缺损、轻度瓣膜反流等采用左后外侧切口,切除COA狭窄段行端端吻合;31例COA合并心内畸形采用体外循环下一期矫治弓部病变和心内畸形,端端吻合技术矫治;28例COA合并弓发育不良、心内畸形需一期矫治及主动脉弓离断(interruption of aortic arch,IAA)者采用扩大端侧吻合技术行主动脉弓重建。结果 3例死亡,未发生肾功能衰竭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右侧上下肢动脉压差由术前中位数压差43.2mm Hg下降至术后中位数压差2.4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检查跨狭窄段压差由术前(41.1±20.8)mm Hg下降至术后(16.3±11.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11.2±3.1)个月,未发生吻合口再狭窄。结论个性化选择手术方式治疗小儿主动脉弓部病变,近、中期效果良好。 李志强 刘爱军 朱耀斌 范祥明 苏俊武 程沛 刘迎龙关键词:心脏畸形 心脏手术 主动脉与人工血管侧侧吻合技术在体肺动脉分流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与人工血管侧侧吻合技术在体肺动脉分流术中的应用。方法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44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主动脉与人工血管侧侧吻合的体肺动脉分流术,其中升主动脉-主肺动脉38例,升主动脉-左肺动脉4例,升主动脉-右肺动脉2例。男、女各22例;〈1岁23例,1~3岁14例,〉3岁7例;体质量(9.24-3.6)kg。肺动脉闭锁32例(3例室间隔完整,29例伴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10例,右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狭窄和矫正性大动脉转位并肺动脉狭窄各1例。术后定期随访。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2例出现早期狭窄,1例因早期分流堵塞再次行中心分流术,1例分流过多。术后经皮血氧饱和度由0.67±0.10增加至0.81±0.07。术后动脉压增加0~25mmHg(1mmHg=0.133kPa),中位值6.5mmHg。所有患儿随访12~23个月。2例出院后第1、3个月因误吸死亡;2例人工血管狭窄;2例人工血管闭塞,其中1例术后14个月再次行体肺动脉分流术;7例肺动脉发育良好者行进-步手术治疗,其中4例行根治手术,3例行Glenn手术。余患儿经皮血氧饱和度0.82±0.05,超声心动图示分流血管通畅,血流束与人工血管口径-致。结论主动脉与人工血管侧侧吻合技术的体肺动脉分流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人工血管堵塞率低,可以推广应用。 吴永涛 李磊 范祥明 朱耀斌 陈哲 李志强 苏俊武 程沛 刘迎龙关键词:心脏缺损 心脏外科手术 112例经右外侧小切口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体会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通过分析右外侧小切口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病例,探讨右外侧小切口在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应用与推广。方法: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112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在右外侧小切口下完成。其中男性44例,女性68例。年龄平均58.7个月(6~489个月),体质量平均16.6kg(4.8~69kg)。20例合并心脏畸形如三尖瓣关闭不全,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永存左上腔静脉。结果:术后2例出现早期血痰,1例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引流偏多。均获得定期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无死亡,超声心动图示无残余分流,无胸廓畸形。结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可以在右外侧小切口下完成,该入路安全可靠,创伤小,暴露好,恢复快及美观效果强。 吴永涛 李磊 范祥明 朱耀斌 陈哲 李志强 苏俊武 程沛 刘迎龙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右外侧小切口 高频振荡通气在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重度肺损伤中应用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重度肺损伤的效果。方法体外循环术后出现重度肺损伤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8例,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无效后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存活11例,死亡7例,其中4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另3例分别死于肺动脉高压危象、肺静脉梗阻、肺出血;高频振荡通气时间为46~243(126.4±66.32)h;高频通气前pa(O2),pa(CO2)及pa(O2)/FiO2分别为(8.38±2.84)kPa,(7.73±2.26)kPa及0.87±0.12,高频通气后分别为(15.78±5.84)kPa,(5.96±1.03)kPa及0.51±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术后出现重度肺损伤且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无效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尽早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可改善患儿术后氧合和气体交换,改善患儿预后。 朱耀斌 罗朝峰 范祥明 李志强 李晓锋 刘扬 苏俊武 张晶 刘迎龙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术后 高频振荡通气 急性肺损伤 人心房利尿钠肽减轻油酸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炎症反应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人心房利尿钠肽(human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hANP)对油酸诱导大鼠肺部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各6只,麻醉完成,建立呼吸机、心电监测,稳定30min后对照组单纯给予生理盐水1mL/kg,肺损伤组给予油酸0.1mL/kg,油酸-hANP组给予油酸0.1mL/kg,并于油酸注射30min后静脉注射hANP0.1g/(kg·min);油酸注射6h后,3组采用定量ELISA检测血浆及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6,-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肺损伤组血浆与肺组织白细胞介素-1β,-6,-10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油酸-hANP组(P<0.05);油酸-hANP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ANP可减轻油酸诱导大鼠肺部炎症反应。 朱耀斌 范祥明 李晓锋 李志强 刘爱军 李刚 刘迎龙关键词:肺损伤 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