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I-07)

作品数:2 被引量:58H指数:2
相关作者:罗鹏吴宁陈槐王根绪高永恒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四川省国土勘测规划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遥感
  • 1篇植物生物量
  • 1篇若尔盖高原
  • 1篇沙化
  • 1篇物种
  • 1篇物种组成
  • 1篇放牧
  • 1篇放牧强度
  • 1篇高寒草甸
  • 1篇草地
  • 1篇草地沙化
  • 1篇草甸
  • 1篇川西北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四川省国土勘...

作者

  • 2篇吴宁
  • 2篇罗鹏
  • 1篇高永恒
  • 1篇王根绪
  • 1篇陈槐
  • 1篇雍国玮
  • 1篇邱鹏飞

传媒

  • 1篇山地学报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放牧强度对川西北高寒草甸植物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被引量:53
2008年
研究了四川省红原县境内4个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随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群落表现出由垂穗鹅冠草(Roegneria nutans)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等禾草为优势种的群落向以川嵩草(Kobresia setchwanensis)和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等莎草为优势种的群落演替的趋势。生长季节6—9月,草甸植物地上生物量以不放牧为最高,重度放牧显著小于不放牧;地下生物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重度和中度放牧显著高于不放牧和轻度放牧。不放牧、轻度、中度和重度放牧草地6—9月4个月植物总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1543.3、1621.6、2294.7和2448.5g·m-2,地下生物量占总生物量比例大小排序为重牧(87.8%)>中牧(81.8%)>轻牧(76.2%)>不放牧(69.2%)。草甸植物生物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放牧作用下植物群落优势种的变化而引起的,其分配比例的变化反映了草甸植物对放牧干扰的适应。
高永恒陈槐罗鹏吴宁王根绪
关键词:放牧物种组成
若尔盖高原草地沙化及湿地萎缩现状、原因及对策被引量:5
2006年
 应用遥感影像资料和通过实地调查对若尔盖高原草地、高原湖泊近50a的动态观测资料分析表明,近40a来,该区域草地沙化加剧,以高原湖泊为代表的湿地萎缩明显。从区域气候变化、人为扰动、土地不合理利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实行分区轮放、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保护性开发利用、综合防沙治沙等对策措施和建议。
邱鹏飞雍国玮吴宁罗鹏
关键词:若尔盖高原遥感草地沙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