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12326)

作品数:8 被引量:89H指数:6
相关作者:陈学好周福才杨爱民周建华胡其靖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南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黄瓜
  • 2篇烟粉虱
  • 2篇叶片
  • 2篇设施蔬菜
  • 2篇蔬菜
  • 2篇取食
  • 2篇黄瓜叶
  • 2篇黄瓜叶片
  • 2篇瓜蚜
  • 2篇粉虱
  • 2篇蓖麻
  • 1篇性诱
  • 1篇性诱剂
  • 1篇性状
  • 1篇嗅觉反应
  • 1篇夜蛾
  • 1篇营养
  • 1篇营养物质
  • 1篇诱导抗性
  • 1篇诱集

机构

  • 8篇扬州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江苏徐淮地区...

作者

  • 7篇陈学好
  • 5篇周福才
  • 4篇杨爱民
  • 3篇徐强
  • 3篇张建军
  • 3篇胡其靖
  • 3篇齐晓花
  • 3篇周建华
  • 3篇何菁
  • 2篇任佳
  • 1篇邵久之
  • 1篇樊继德
  • 1篇许学文
  • 1篇杨峰
  • 1篇钱媛媛
  • 1篇罗晶晶
  • 1篇朱碧云
  • 1篇顾爱祥
  • 1篇李传明
  • 1篇张仁英

传媒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安全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果实涩味分子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3年
涩味严重影响果实的风味品质,大多数作物果实中主要的涩味物质是单宁,因其对果实品质及人体的重要作用,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迄今,对单宁的生物合成路径和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已有了较大进展。本文综述了果实单宁的化学特性、生物合成途径,以及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的调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今后这一领域需要研究的主要方向,以期进一步开展对单宁形成中不同环境因素和诱导因子的作用、转录因子的调控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调控果实中涩味物质的合成,改善其风味品质。
罗晓文刘敏齐晓花徐强陈学好
黄瓜果肉厚度遗传效应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本研究以厚果肉黄瓜自交系D8和薄果肉自交系XUE1为亲本杂交后再自交及回交所获得的6个世代(P_1,P_2,F_1,BC_1,BC_2和F_2)为实验材料,肉瓤比的比值记录为表型值,黄瓜果肉厚度遗传分析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黄瓜果肉厚度的遗传适合D-0模型,即为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BC_1、BC_2和F_2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9.50%、1.30%和21.87%,多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1.66%、23.14%和52.94%。因此,黄瓜果肉厚度的选择宜在晚世代进行。
朱碧云朱碧云陆璐许学文徐强齐晓花
关键词:黄瓜
瓜蚜取食对黄瓜叶片中抗生物质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以抗蚜品种早二N和感蚜品种四川寸金为试材,研究瓜蚜取食对2个品种黄瓜抗生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瓜蚜取食后,黄瓜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上升,取食72 h达最高值,此后逐渐下降,取食96 h时恢复到取食前水平;当瓜蚜取食时间较长时,虫口密度对黄瓜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有一定的影响。黄瓜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在瓜蚜取食后迅速上升,取食48 h达最高值,此后逐渐下降,取食96 h时恢复到取食前水平;瓜蚜虫口密度越大,对黄瓜叶片中游离脯氨酸诱导强度越大。瓜蚜取食后,酚类化合物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取食48 h后上升且高于取食前,取食72 h达最高值,此后逐渐下降,取食96 h时恢复到取食前水平;随着瓜蚜虫口密度的提高,黄瓜叶片中酚类化合物含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在瓜蚜取食后快速上升,取食48 h达最高点,此后逐渐下降,取食96 h时恢复到对照水平;随着瓜蚜虫口密度的提高,黄瓜叶片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周福才任佳陈学好杨爱民胡其靖张建军何菁
关键词:黄瓜瓜蚜营养物质诱导抗性
蓖麻叶片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幼虫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了解不同生育期蓖麻叶片乙醇提取物对斜纹夜蛾的影响,为蔬菜斜纹夜蛾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研究了3个生育期(初果期、盛果期、成熟前期)蓖麻叶片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幼虫的嗅觉反应、取食行为和幼虫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幼虫2龄和5龄幼虫的驱避率均在69%以上;和对照相比,幼虫对处理包菜的取食量下降了42.46% ~47.08%,取食活动次数和取食时间减少,幼虫的成活率下降了38.10% ~52.39%.3个生育期的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幼虫的驱避作用强弱顺序依次为成熟前期、盛果期、初果期,但在斜纹夜蛾幼虫的取食量、成活率上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蓖麻叶片对斜纹夜蛾具有一定的驱避作用和抗生作用.
高军顾爱祥周福才李传明
关键词:蓖麻提取物斜纹夜蛾嗅觉反应取食行为
黄瓜几丁质酶基因克隆及与白粉病抗性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本研究采用常规PCR技术在黄瓜抗白粉病品种JIN5-508中克隆得到几丁质酶基因,并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该基因在接种白粉菌后的表达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接菌后几丁质酶基因表达量明显上升,在24 h达到最高值,是其对照的7倍;接菌24 h后,几丁质酶基因表达量迅速下降,最终与对照趋于一致。从具有不同抗白粉病特性的品种中克隆得到几丁质酶基因并进行同源性比对,获得4个多态性位点,对品种间几丁质酶基因开放阅读框(ORF)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对,发现了2个氨基酸差异位点,其中抗感白粉病品种在第557个碱基位点即第184个氨基酸位点上存在差异。进一步以抗病品种JIN5-508与感病品种D8杂交得到的F2代为材料,从苗期(2~3片真叶)人工接种白粉菌,1周后根据幼苗发病情况鉴定出F2代中表现为抗病的植株和感病的植株,并以此为材料克隆几丁质酶基因,成功克隆得到F2抗与F2感的几丁质酶基因,发现F2抗性植株中克隆到的几丁质酶基因差异氨基酸位点处的氨基酸与抗病品种一致,而从F2感病株中克隆得到的几丁质酶基因差异氨基酸位点处的氨基酸与感病品种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几丁质酶基因与黄瓜的白粉病抗性密切相关,可利用此差异位点进一步发展与黄瓜白粉病相关的功能性分子标记。
罗晶晶张仁英齐晓花徐强陈学好
关键词:黄瓜白粉病几丁质酶基因基因表达抗病性
黄瓜叶片物理性状对黄瓜抗蚜性的影响被引量:22
2014年
为了研究黄瓜叶片表面物理性状在抗蚜性方面的作用,以黄瓜蚜虫(瓜蚜)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和田间研究了蚜虫在13个黄瓜品种上的存活率、繁殖率,以及种群趋势指数,探讨了黄瓜叶片茸毛密度、叶片维管束埋深和表面蜡质含量等物理性状与蚜虫种群趋势指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品种黄瓜的若蚜存活率及单头蚜虫的产仔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蚜虫在抗虫黄瓜品种‘阿信’上的存活率最低(40.16%),在感虫品种‘pepino’上的存活率最高(55.86%);在不同的黄瓜品种上蚜虫的产仔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在感虫黄瓜品种上蚜虫的单头产仔量均在60头以上,而在抗性品种‘EP6392’上单头产仔量仅为48.25头。不同抗性黄瓜品种叶片的茸毛密度、维管束埋深和表面蜡质含量等物理性状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感虫品种‘四川寸金’的茸毛密度(372.63根·cm 2)是高抗品种‘阿信’(190.50根·cm 2)的1.96倍,高抗品种‘阿信’叶片维管束埋深最深(0.5 mm),明显大于高感品种‘秀燕’(0.38 mm)和‘pepino’(0.40 mm),高抗品种‘阿信’叶片表面蜡质含量(4.56 mg·g 1)是感虫品种‘仪黄’(1.19 mg·g 1)的3.8倍。叶片茸毛密度、维管束埋深和表面蜡质含量等物理性状与黄瓜上蚜虫种群趋势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叶片茸毛密度与瓜蚜种群趋势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8.312 1x+10.700 0(r=0.819 8,P=0.000 6);而叶片维管束埋深和表面蜡质含量分别与瓜蚜种群趋势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0.004 2x+0.557 1(r=0.682 9,P=0.010 1)、Y=0.181 0x+8.286 8(r=0.752 7,P=0.003 0)。种群趋势指数(Y)和叶片茸毛密度(X1)、维管束埋深(X2)及表面蜡质含量(X3)3个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为:Y=38.624 6+0.043 1X139.165 3X21.044 3X3(r2=0.830 7),通径系数分别为P茸毛密度→Y=0.414 2,P维管束埋深→Y=0.166 0,P蜡质含量→Y=0.206 7,表�
任佳周福才陈学好胡其靖杨爱民周建华邵久之钱媛媛
关键词:黄瓜叶片物理性状瓜蚜种群趋势指数
性诱剂和黄板对设施蔬菜烟粉虱诱集效果的比较被引量:21
2015年
【背景】烟粉虱是设施茄果类蔬菜上的重要害虫。【方法】在温室辣椒和黄瓜田中,研究3种方式(悬挂性诱剂、黄板和性诱剂+黄板)对烟粉虱的诱集作用。【结果】性诱剂和黄板对烟粉虱均有较好的诱杀效果,在黄瓜田悬挂性诱剂和黄板4 h后,性诱剂、黄板、性诱剂+黄板上分别诱集到烟粉虱成虫13.80、7.40和31.20头;随着悬挂时间的延长,诱虫量逐渐增多,悬挂24 h后,3种方式的诱集量分别达到32.20、31.80和52.80头。在48 h以内,性诱剂诱虫量明显多于黄板,但48 h后黄板上的诱集量明显多于性诱剂。对黄瓜上残留成虫的性比调查发现,诱集处理24 h后,悬挂性诱剂和性诱剂+黄板的黄瓜上烟粉虱性比分别为4.05∶1和3.31∶1,而悬挂黄板的黄瓜上烟粉虱性比接近1∶1。不论是性诱剂还是黄板,1 d中以10:00-14:00之间对烟粉虱的诱集量最大。性诱剂不同悬挂高度对烟粉虱的诱集效果不同,在辣椒田,性诱剂白板的下端与辣椒顶部冠层叶相平时对烟粉虱的诱集量显著多于白板下端高出辣椒顶部冠层叶上部10 cm与50 cm的处理。诱集处理4 d后,性诱剂、黄板和性诱剂+黄板对蔬菜烟粉虱的校正防效分别为68.18%、60.42%和77.40%。【结论与意义】性诱剂对烟粉虱雄虫有强烈的专性诱集作用,黄板和性诱剂联用对烟粉虱的诱集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周福才周建华杨爱民衡森陈学好张建军何菁
关键词:设施蔬菜烟粉虱性诱剂黄板无公害控制
设施蔬菜烟粉虱生态控制技术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为实现对设施蔬菜烟粉虱的无公害控制,以番茄和辣椒为试验材料,系统研究秋季无防虫设施的日光温室外栽种蓖麻、温室内蔬菜行间间作芹菜、蔬菜喷施茉莉酸甲酯及调整蔬菜定植时间等措施对蔬菜烟粉虱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外种植蓖麻,温室内蔬菜上烟粉虱成虫和若虫量分别下降74.27%和53.48%。番茄行间以3∶1和8∶1的密度间作芹菜,在烟粉虱虫口密度较低的环境中,番茄上烟粉虱成虫量分别下降89.33%和88.00%,若虫量分别下降50.00%和50.00%;在烟粉虱虫口密度较大的环境中,烟粉虱成虫量分别下降70.61%和52.25%,若虫量分别下降70.21%和52.36%。番茄上用浓度为10-4、10-5、10-6、10-7 mol·L-1的茉莉酸甲酯喷施1次后,烟粉虱虫量分别下降75.08%、58.81%、45.04%和30.70%;增加喷施次数,烟粉虱虫量显著下降,如喷施浓度为10-5的茉莉酸甲酯1、2、3次后,烟粉虱虫量分别下降58.81%、69.28%、73.65%。秋季适当推迟辣椒定植时间,避开烟粉虱向温室内迁入的高峰,辣椒上烟粉虱虫口密度明显下降。与吡虫啉防治区相比,综合防治区(芹菜+蓖麻+MeJA处理)烟粉虱成虫和若虫量分别下降63.4%和59.0%,表现出较好的控制效果。
周福才杨爱民陈学好杨峰樊继德周建华胡其靖张建军何菁
关键词:设施蔬菜烟粉虱芹菜蓖麻茉莉酸甲酯生态控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