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JY135)
- 作品数:17 被引量:141H指数:7
- 相关作者:高运胜尚宇红王思语蒙英华王云飞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复旦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中国制成品出口欧盟增加值分解研究——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视角被引量:33
- 2015年
- 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下中国制成品出口有相当比例来自于国外增加值,传统贸易统计方法不仅存在"统计假象",且可能会为贸易政策制定带来误导。本文利用WIOD国家间投入产出表,借鉴Wang等(2013)总贸易核算法,从国家、行业及双边贸易部门层面对1995-2011年中国制成品出口欧盟的增加值结构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期间国内增加值率呈下滑趋势,且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低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国外增加值中间品重复计算比重上升,显示我国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程度不断加深,但中欧贸易差额被高估,且主要制造业部门目前仍处在全球价值链低端位置。
- 高运胜甄程成郑乐凯
- 关键词:贸易差额垂直专业化分工
- 中国高铁产业投资中东欧国家竞争力分析——基于修正钻石模型的视角被引量:4
- 2017年
- "一带一路"战略倡议为中国高铁产业走入中东欧乃至整个欧洲基础设施领域提供了良好契机,2015年12月匈塞高铁的破土动工则成为突破性进展的标志。基于修正钻石模型的分析表明,中国高铁产业在内在因素、外部机遇与技术吸收创新能力方面均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要促使高铁成为中东欧国家联通"丝绸之路"重要经济走廊,国家层面要构建长效"16+1"合作机制,企业则要积极应对欧盟激烈市场竞争与繁苛技术标准,注重进入及融资模式创新,并防范投资风险。
- 高运胜尚宇红
- 关键词:竞争力
- 中国制成品出口技术含量测度及其跨国比较研究——基于贸易增加值前向分解法被引量:4
- 2018年
- 在全球价值链深入发展的今天,一国出口产品往往使用大量的国外中间品,出口产品的技术和价值由许多国家分享。衡量一国出口产品中的国内价值含量和技术含量需要从实际要素投入角度出发。基于2015年OECD公布的区分贸易类型的国家投入产出数据,结合贸易增加值前向分解对中国制成品整体以及16个细分部门出口的贸易量和出口技术含量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不论是总体上还是行业层面上,增加值前向分解法测得的中国制成品出口额都远远低于传统海关口径统计的结果;中国制成品在整体上以及区分要素类型下的出口技术复杂程度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与欧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 袁征宇郑乐凯王清晨
-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加工贸易技术复杂度
- 融资约束与制造业GVC地位提升被引量:9
- 2018年
- 在垂直专业化分工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融资约束成为制造业全球价值链(GVC)地位升级的重要制约因素。相对于以往研究,本文以企业层面数据微观测度中国制造业国内增加值率作为新的GVC地位衡量指标,研究融资约束对制造业企业国际分工地位提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企业GVC分工地位总体较低,融资约束与中国制造业企业GVC地位提升呈现倒U型关系,较强的融资约束会显著阻碍价值链升级,但进一步区分企业异质性类型之后结果有所不同。同时,本文在金融市场化改革、适度引入外资及要素结构优化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 高运胜郑乐凯惠丽霞
- 关键词:融资约束企业异质性
- 集聚-出口双促进政策的溢出效应——来自出口加工区的微观企业证据被引量:7
- 2017年
- 本文以中国52个出口加工区作为集聚-出口政策的分析对象,利用1998-2008年中国工业企业和城市数据,检验集聚-出口双促进政策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上述双促进政策对企业生产率有着积极影响,其中出口选择效应随着集聚效应呈现出互补效应;拥有加工区的城市具有更强的集聚、出口溢出效应。但是,集聚-出口双促进政策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替代效应,这些城市的内部竞争削弱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出口加工区的成立本身对出口企业生产率有显著的贡献,但加工区内企业并未获得集聚-出口双促进政策红利,集聚政策仍然是企业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来源。
- 章韬戚人杰
- 关键词:出口加工区
- 异质性产品质量与出口加成率被引量:7
- 2017年
- 相对于已有研究分析生产率、目的市场选择和市场竞争等因素对出口加成率影响的视角,本文采用2000—2007年企业层面数据测算了28个细分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指数及按照会计方法处理的出口加成率,对中国制造业行业产品质量与出口价格加成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加成率总体并没有随产品质量而提升,但影响因产品质量的异质性而存在差异,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显著提高了加成率,而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仍处于阶段性"加成率陷阱"。
- 高运胜郑乐凯杨张娇
- 关键词:出口复杂度
- 欧元实际汇率波动与中欧贸易平衡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人民币汇率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改革领域的重要问题。当前的大量研究和讨论主要集中于美元汇率问题,较少有研究探讨欧元汇率问题。欧元作为一种新兴世界货币既在全球经济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也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的重要权重货币,因欧盟与中国已成为最大的贸易伙伴,故欧元汇率变动对于双方贸易平衡会产生重要影响。采用欧元正式进入流通领域的2002年至2011年间欧元兑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及中国与欧元区贸易季度数据,运用单位根和协整检验对欧元汇率变动对中欧贸易平衡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①②,实证结果表明两者间呈正相关变动,且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汇率波动对调节双边贸易,缓解贸易摩擦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 高运胜
- 关键词:中欧贸易汇率波动汇率弹性欧元汇率
- 维谢格拉德四国入盟十年对欧盟市场出口绩效分析--基于CMSA模型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加入欧盟十年来,维谢格拉德四国(波兰、捷克、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对欧盟的出口比例虽呈下降趋势,但仍有80%左右依赖于欧盟市场,且四国出口产品在欧盟的份额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斯洛伐克表现最佳,而匈牙利则提升缓慢。论文通过恒定市场份额分析(CMSA)模型阐释了四国出口欧盟绩效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入盟十年来,维谢格拉德四国在欧盟市场份额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各国出口产品在细分市场上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优势,而不是出口结构的优势。波、捷、匈三国出口结构对各自出口绩效的贡献基本呈现中性,较差的产品结构带来的负效应基本上抵消了较优的市场结构带来的正效应;而斯洛伐克的出口结构对其出口绩效贡献了明显的正效应,这主要得益于其较高的市场结构效应。
- 尚宇红高运胜
- 关键词:欧盟出口绩效
- 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价格汇率弹性估计:垂直专业化视角被引量:8
- 2015年
- 调整汇率水平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有多大?现有文献认为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价格的汇率弹性系数非常小,因而调整汇率水平对中国对外贸易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在政策层面,汇率调整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理论上的研究与现实相悖,原因何在?本文从垂直专业化视角作了解释:中国各省份的垂直专业化比例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价格的汇率弹性的正向效应占据主导地位,各省份制造业出口产品价格的汇率弹性系数随着垂直专业化比例的提高而上升。与现有文献对中国的研究相比,在加入垂直专业化比例的影响后,中国各省份出口产品价格汇率弹性的系数要远远大于文献中的估计结果。对差异化产品样本、不同运输方式样本以及使用中国出口欧盟15国的11个制造业产品的垂直专业化比例样本所做的稳健性检验结论都很稳定。
- 汪建新高运胜常影
- 关键词:出口产品价格汇率弹性汇率传递效应垂直专业化
- 欧债危机对中国对欧出口的影响与路径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欧盟是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随着欧债危机的持续发展,欧盟诸国经济复苏乏力,由此导致了欧盟市场需求减弱、对华直接投资与贸易融资减少、欧元大幅贬值,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问题,给中国对欧盟出口贸易带来很大冲击。本文根据历年中欧贸易的各项数据,对比分析了欧债危机发生以来中国对欧出口贸易额、出口欧盟所占总出口比重以及贸易竞争力指数变化的情况;从市场需求、贸易政策、贸易融资、直接投资、汇率波动这五个方面分析欧债危机对中国对欧出口贸易环境的影响。最后,本文对近期中国对欧出口贸易形势进行了展望。
- 张永安徐利成
- 关键词:欧债危机中欧贸易贸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