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CX2-SW-125)
- 作品数:1 被引量:49H指数:1
- 相关作者:胡耀国朱炳泉常向阳张正伟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攀登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滇-黔地球化学边界似基韦诺(Keweenaw)型铜矿床的发现被引量:49
- 2002年
- 在滇-黔边界北西向地球化学急变带的北东侧存在很强的铜异常,野外观察发现了富的自然铜-氧化铜工业矿体和广泛的矿化点,矿化受二叠纪玄武岩最上部古火山口环境和上覆宣威组炭泥质层控制,产于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含炭硅质岩、硅质沥青岩和气孔状熔岩中,矿层厚度变化在15~80 m,矿石矿物主要为自然铜、氧化铜矿和辉铜矿,其中鲁甸沿河铜矿铜含量变化在0.5%~20%左右(在一个剖面上平均为4%).自然铜呈板片状、网脉状、浸染状产出.氧化铜、辉铜矿和硅铜矿类呈浸染状、团块状产出,矿化与阳起石化、沥青化、沸石化和硅化密切相联系,表明成矿涉及在强壳幔相互作用、有机-无机相互作用下的还原环境,成矿温度变化在400~100℃,从成矿地质背景、矿石类型和蚀变现象看,与美国苏必利湖的Keweenaw自然铜矿床较为相似.
- 朱炳泉胡耀国张正伟常向阳
- 关键词:地球化学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