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10B031600288)

作品数:8 被引量:55H指数:4
相关作者:魏劲松王键龚颜曾荣钟环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受体
  • 3篇受体活化
  • 3篇去卵巢
  • 3篇去卵巢大鼠
  • 3篇活化
  • 3篇活化因子
  • 3篇骨质
  • 3篇骨质疏松
  • 3篇核因子
  • 3篇核因子ΚB受...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表达
  • 2篇内固定
  • 2篇基因
  • 2篇骨折
  • 2篇OPG
  • 2篇RANKL
  • 1篇代谢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机构

  • 8篇广东医学院附...

作者

  • 7篇魏劲松
  • 5篇龚颜
  • 5篇曾荣
  • 5篇王键
  • 2篇钟环
  • 1篇陈继铭
  • 1篇林治平
  • 1篇林颢
  • 1篇吴少科
  • 1篇胡资兵
  • 1篇陈思圆
  • 1篇郭伟韬
  • 1篇魏波
  • 1篇谭宏昌
  • 1篇康毅

传媒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15
  • 7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VEGF-165-GMs复合自体颗粒骨修复兔陈旧性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VEGF-165-GMs复合自体颗粒骨修复兔陈旧性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均建立1.5 cm的陈旧性骨缺损实验模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植入自体颗粒骨+VEGF-165-GMs 1mg;B组植入200 mg自体颗粒骨;C组VEGF-165-GMs 1 mg;分别于术后3、6、9周切取标本,通过X线摄片、骨密度测量、生物力学测试、组织形态学观察等手段,观察各个时期新骨形成的情况。结果 A、B组均能较好地修复陈旧性骨缺损,A组术后各时间点X线评分、骨密度测量、生物力学测试、组织形态学观察均明显优于B组。C组各时间点均无骨性愈合迹象,9周时可见骨断端完全硬化,髓腔封闭。结论 VEGF-165-GMs复合自体颗粒骨修复陈旧性骨缺损可以明显促进局部血运重建,促进新生骨形成,提高骨改建塑形的速度和质量。
吴少科曾荣郭伟韬钟环谭宏昌胡资兵魏劲松魏波康毅
关键词:自体颗粒骨骨修复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失败的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失败的原因及总结治疗体会。方法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0例,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分析内固定失败的原因。结果内固定术后失败5例,其中螺旋刀片切割、穿出股骨头颈1例,骨折端再移位3例,髋部深部感染1例,失败率12.5%,按Sanders评分标准优良率达87.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术后失败的原因与患者自身因素、骨折类型、手术操作等相关。充分重视老年患者病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标准的手术操作,完善的术后功能锻炼计划,以及进行规范的抗骨质疏松的治疗,是避免内固定失败的有效方法。
陈继铭林栢云钟环吴新诱孙文皋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骨质疏松PFNA内固定
去势雌性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退行性改变等特征,以致骨脆性、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代谢性全身骨骼疾病。合适的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是研究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基础。本文就绝经后骨质疏松雌性大鼠模型复制的基本方法、月龄和造模的选择及常用的评价指标特点简要综述,为研究去势骨质疏松疾病动物的正确选择提供参考。
王键龚颜曾荣魏劲松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骨质疏松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调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骨质疏松是临床上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髓中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其分化平衡紊乱目前被认为是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之一。了解转录水平基因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方向的机理,为骨质疏松的药物和干细胞治疗提供新思路。
龚颜王键魏劲松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录因子
去卵巢大鼠骨代谢及骨髓细胞OPG、RANKL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去卵巢大鼠血清I型原胶原C-端前肽(PICP)、骨钙素(BGP)和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的变化,以及骨髓细胞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基因表达变化。方法取3月龄雌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2组:假手术对照组(8只)和假手术组(8只)。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复制骨质疏松大鼠模型。术后12周,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法(DXA)测骨密度,ELISA法测量血清PICP、BGP及ICTP浓度,qRT-PCR法半定量骨髓细胞OPG和RANKL mRNA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去卵巢12周后腰椎和股骨骨密度下降显著(P<0.01);血清PICP、BGP和ICTP含量显著升高(P<0.01);骨髓细胞RANKL的mRNA表达量增加(P<0.05)且OPG/RANKL的比率降低(P<0.01),而两者OPG的mRNA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去卵巢12周后的大鼠表现出高骨转换率的特点。OPG/RANKL/RANK系统失衡可能在以破骨细胞功能亢进为特点的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魏劲松王键龚颜曾荣
关键词:去卵巢大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骨代谢
去卵巢大鼠骨髓微环境中RUNX2\PPARγ基因及OPG\RANKL基因蛋白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在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骨髓微环境中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化的相互关系及其机制。[方法]将3个月龄雌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HAM)和去卵巢组(OVX),每组8只。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复制骨质疏松大鼠模型。术后14周,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法(DXA)测第4腰椎和股骨骨密度(BMD)。qRT-PCR法测量骨髓细胞RUNX2、PPARγ、OPG和RANKL mRNA表达量。石蜡组织切片HE染色测量第3腰椎和胫骨近端骨组织脂肪细胞数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胫骨近端骨组织OPG/RANKL蛋白表达量。[结果]与SHAM比较,OVX组腰椎和股骨BMD下降(P<0.05)。OVX组股骨骨髓细胞成骨分化转录因子RUNX2mRNA水平比SHAM组增高(P<0.05),成脂分化转录因子PPARγmRNA表达水平比SHAM组增高(P<0.05)。OVX组胫骨和第3腰椎脂肪细胞数目比SHMA组增多(P<0.05)。与SHAM组比较,OVX组股骨骨髓细胞RANKLmRNA和胫骨RANKL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且OPG/RANKL的比率都降低(P<0.05),而两者OPG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去卵巢大鼠骨量丢失可能是骨髓微环境中成骨细胞分化、脂肪细胞分化和破骨细胞分化紊乱导致。
魏劲松龚颜王键曾荣陈思圆林颢林治平
关键词:去卵巢大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分析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探讨前路与后路内固定在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每组各35例。前路组患者给予前路固定治疗,后路组患者给予后路固定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运动与触觉评分、伤椎高度与Cobb角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①前路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2/35),后路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1.4%(25/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前路组治疗前运动、触觉评分分别为(40.6±3.2)、(70.5±4.6)分,治疗后运动、触觉评分分别为(47.0±5.3)、(70.7±6.7)分;后路组治疗前运动、触觉评分分别为(39.5±3.5)、(53.3±4.5)分;治疗后运动、触觉评分分别为(46.6±5.6)、(58.5±6.6)分;治疗后前路组运动和触觉评分高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前路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伤椎高度分别为(1.3±0.6)、(3.6±1.2)cm,Cobb角分别为(22.0±2.0)°、(44.7±5.3)°;后路组治疗前和治疗后伤椎高度分别为(1.4±0.5)、(2.3±1.0)cm,Cobb角度分别为(21.6±2.2)°、(31.5±4.6)°;治疗后两组伤椎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前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后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采取前路固定效果明显优于后路固定效果,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魏劲松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固定后路固定
鲑鱼降钙素对去卵巢大鼠骨髓细胞OPG、RANKL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sCT)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BMD)、血清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变化的影响,以及骨髓细胞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基因表达和两者在胫骨骨骺端蛋白含量的变化。[方法]取3个月龄雌性SD大鼠24只,随机平均分3组:假手术组(Sham)、鲑鱼降钙素处理组(sCT)、安慰剂组(OVX)。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复制骨质疏松大鼠模型。术后2周CT组予鲑鱼降钙素皮下注射12周,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法(DXA)测BMD,ELISA法测量血清ICTP浓度,qRT-PCR法定量骨髓细胞OPG和RANKL的mRNA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胫骨干骺端OPG和RANKL蛋白表达量。[结果]与OVX组比较,sCT组的腰椎BMD上升显著(P<0.05),但股骨BMD改变不明显(P>0.05);血清ICTP含量显著降低(P<0.05);骨髓细胞RANKL的mRNA表达量变化不大(P>0.05),但OPG的mRNA表达量升高(P<0.05),OPG/RANKL的比率升高(P<0.05);胫骨干骺端也呈现出RANKL蛋白改变不明显(P>0.05),而OPG的蛋白分泌增加(P<0.05),从而OPG/RANKL的比率高于OVX组(P<0.05)的现象。[结论]降钙素可以预防腰椎BMD的丢失,降低血清ICTP水平,在体内可能主要通过上调OPG的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影响OPG/RANKL/RANK系统,影响破骨细胞功能,抑制骨吸收,进而达到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目的。
王键魏劲松龚颜曾荣
关键词:去卵巢大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鲑鱼降钙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