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6001)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4
相关作者:毛献忠李林燕张鑫祝倩方莹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海啸
  • 3篇地震
  • 3篇地震海啸
  • 2篇海沟
  • 1篇深圳海域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危险性分析
  • 1篇琉球海沟
  • 1篇马尼拉海沟
  • 1篇华南沿海
  • 1篇海槽
  • 1篇海啸预报
  • 1篇海域
  • 1篇反问题
  • 1篇风险分析
  • 1篇NAR
  • 1篇潮汐
  • 1篇冲绳海槽

机构

  • 5篇清华大学

作者

  • 5篇毛献忠
  • 2篇李林燕
  • 1篇方莹
  • 1篇祝倩
  • 1篇张鑫

传媒

  • 2篇海洋学报
  • 2篇海洋预报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浙江沿海潜在区域地震海啸风险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采用COMCOT海啸模型建立三重网格模型模拟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9.0级地震引发的海啸发生、发展以及在我国东南沿海传播过程。震源附近浮标站以及浙江沿海的潮位站实测资料验证结果显示,大部分监测站首波到达时间和海啸波的计算值相差在15%以内,表明模型可较好的模拟海啸在计算域内的传播过程。研究表明日本南海海槽、冲绳海槽以及琉球海沟南部是影响浙江沿海主要的区域潜在震源,通过情景计算分别模拟3个潜在震源9.1级、8.0级和8.7级地震引发的海啸对浙江沿海的海啸风险,计算结果表明,海啸波产生后可在3~8h内传至浙江省沿岸,海啸波达1~3m,最大可达4m,此时浙江沿岸面临Ⅲ~Ⅳ级海啸风险,达到淹没至严重淹没等级。
毛献忠祝倩Wei Yong
关键词:地震海啸冲绳海槽琉球海沟
深圳海域潮汐海啸波耦合数值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以COMCOT海啸模式和TPXO7.1全球潮汐模式为基础,采用三层嵌套网格,建立了南海海啸与潮汐耦合计算模型,分析深圳海域海啸和潮汐相互作用。潮汐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高、低潮位平均误差小于15cm,20cm;在潮汐验证的基础上,以马尼拉海沟潜在地震海啸源为案例,进行8.0,9.0级地震海啸与潮汐耦合情景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9级地震海啸在深圳海域外海波高为140~150cm,如先行波为正波发生在高潮时将产生异常高潮位,负波发生在低潮时将产生异常低潮位,线性叠加计算结果偏大,在25.0cm之内,到达时间差异小于6min。
李林燕毛献忠
关键词:海啸潮汐深圳海域
马尼拉海沟潜在地震海啸对我国华南沿海危险性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采用COMCOT模型建立南海多重嵌套网格对马尼拉海沟潜在震源进行数值模拟,评估马尼拉海沟地震海啸对我国华南附近海域的影响。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马尼拉海沟地震震源深度为33~40 km时,地震引发的海啸危险性最大;在此基础上,设置5种马尼拉海沟潜在地震海啸情景,其中情景二、四和五,其地震震级分别为Mw8.6、Mw8.8和Mw9.0,引发的海啸会严重威胁到我国华南沿海大部分海域,危险等级为Ⅲ-Ⅳ级,有淹没至严重淹没危险。
张鑫毛献忠
关键词:马尼拉海沟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
南海海啸反问题预报模式被引量:4
2012年
通过COMCOT海啸模型计算南海马尼拉海沟潜在震源区单元板块单位滑动产生的海啸波在区域内传播过程,将计算结果组成相应南海海啸波数据库。采用浮标监测数据与数据库结合通过最小二乘法构建南海海啸预报模式。以假想马尼拉海沟发生8.3级地震海啸为案例,应用预报模式对华南地区进行海啸预测,采用30 min和60 min监测数据分别反演计算,在三个近岸验证点的波高和正问题结果比较误差分别在25%和17%之内,到达时间及相位基本一致,预报的计算时间在2 min以内。
李林燕毛献忠
关键词:地震海啸海啸预报反问题
深圳大鹏湾波高实时预报被引量:5
2016年
采用非线性自回归神经网络与带外部输入的非线性自回归神经网络建立了深圳大鹏湾浮标站有效波高实时预报模型,分别预报了湾口与大梅沙两处浮标站点的3 h、6 h与12 h有效波高。预报结果显示:湾口浮标处3 h、6 h预报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较好,相对误差在10%以内,相关系数在0.8以上;大梅沙浮标处波高3 h预报绝对误差在0.10 m以内,相关系数在0.6以上。
方莹毛献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