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524)
- 作品数:34 被引量:412H指数:11
- 相关作者:牛海鹏肖东洋张小虎张合兵李明秋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的土地生态状况评价——以河南商丘市为例被引量:2
- 2015年
- 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基于生态位理论,从土地生态状况的需求生态位和现实生态位的耦合关系,构建土地生态状况适宜度模型,并利用ARCGIS软件对河南省商丘市土地生态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土地生态状况有所差异,其中,虞城县除中部地区、睢县除中部地区、宁陵县除中部地区、夏邑县西北部和永城市南部土地生态状况为优级;夏邑县东南部、永城市东北部、民权县和柘城县大部分地区土地生态状况为良级;土地生态状况中等的有梁园区和睢阳区;各个县区的中部地区土地生态状况一般或者差。土壤污染状况和人口密度是影响土地生态状况的主要因素。
- 李悦张合兵
- 关键词:土地生态
- 基于时空数据融合的县域水稻种植面积提取被引量:11
- 2020年
- 受云雨天气和卫星自身回访周期的影响,县域尺度水稻种植面积的提取往往难以获取完整时间序列的高空间分辨率影像,利用单一MODIS数据导致提取精度不高。针对上述问题以河南省优良水稻种植区原阳县为例,采用增强型自适应反射率时空融合模型(Enhanced spatial and temporal adaptive reflectance fusion model,ESTARFM),融合中高分辨率的Landsat数据和高时间分辨率的MODIS数据,获取完整时间序列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经过TIMESAT滤波平滑处理后,利用研究区内水稻与其他地物的时序NDVI曲线,设置合理的NDVI阈值,采用决策树分类的方法提取水稻种植面积。结果显示,总体分类精度为92.23%,Kappa系数为0.9043。提取的水稻制图精度为96.73%,用户精度为93.51%,说明ESTARFM模型能很好地融合出高空间分辨率影像,解决数据缺失问题,可为县域尺度水稻种植面积提取提供参考。
- 牛海鹏王占奇肖东洋
- 关键词:水稻数据融合
- 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南省为例被引量:26
- 2017年
- 闲置宅基地退出是实现耕地保护和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把握农户的闲置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其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对于制定合理的宅基地退出机制至关重要。文中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对河南省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意愿与其影响因素存在空间分异性,高城镇化率地区农户退出意愿高于低城镇化率地区,丘陵地区农户退出意愿高于平原地区。其中,"对退出结果的预期"、"生计类型"、"对相关政策的了解度"、"家庭年收入"、"闲置宅基地数量"与农户退出意愿均呈显著正相关;"附属建筑新旧程度"、"家庭规模"、"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与退出意愿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尊重农民意愿、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建立有效的利益驱动机制有利于提高农户的退出意愿,促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合理有序的退出。
- 佟艳牛海鹏樊良新李瑞华
- 关键词:耕地保护通径分析闲置宅基地意愿
- 基于单边界二分式CVM的不同样本方案下耕地保护外部性测度与分析——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被引量:10
- 2017年
- 耕地保护的外部性显著,探析不同样本方案下基于单边界二分式CVM的耕地保护外部性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科学测度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本文以焦作市为例,分别测度了均分样本、非均分样本和分类非均分样本三种不同方案下耕地保护外部性,明晰了样本分类与合并、投标值样本数量及其均衡性对耕地保护外部性测度结果有效性与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结合案例比较,在科学设置投标值和假想市场、合理进行假想偏差规避以及合适样本数量下,本研究中均分样本、非均分样本方案测度结果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可确定为现实条件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下限,即耕地保护最低经济补偿标准。(2)以非均分样本方案测度结果为基准,均分样本和分类非均分样本方案下测度结果的偏差值分别为41.5元和255.5元,偏差率则分别为3.2%和19.5%。因此基于单边界二分式CVM测度结果与投标值样本数量显著相关,与投标值样本数量均衡度的相关性则不显著。(3)在进行二分式CVM样本方案设计和实施时,均分样本、非均分样本、分类非均分样本方案均可采用,但各投标值(包括分类样本)最低样本数量需达到30份以上,其测度结果才具有较高的有效性。(4)在实践上,应基于最低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资金来源等条件,建立区域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动态提升机制,完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体系。
- 牛海鹏王坤鹏
- 关键词:支付意愿
- 中原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测度——以新郑市为例被引量:4
- 2015年
- 基于已构建的中原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文明指标体系,以县域尺度(新郑市)进行了土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测度分析。主要结论为:1已构建的指标体系能有效评价中原粮食主产区县域尺度的土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2新郑市梨河镇、辛村镇和龙王乡为土地生态文明建设模范乡镇,城关乡和新郑市区为土地生态文明建设先进乡镇,龙湖镇、郭店镇和观音寺镇等6个乡镇为土地生态文明建设良好乡镇,辛店镇和薛店镇为土地生态文明建设普通乡镇。依据测评结果,建议辛店镇和薛店镇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快推进中低产田改造等生态工程建设,减少化肥面源污染,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其次,加强土地集约利用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最后,构建高效灵敏的土地生态安全预警体系。
- 张合兵蔡太义黄会娟张丛志牛海鹏马守臣徐丹
- 关键词:指标体系
- 1996—2013年河南省耕地数量时空动态变化及其特征分析被引量:10
- 2018年
- 为掌握1996—2013年河南省耕地数量时空动态变化特征,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5种耕地变化测度模型,揭示其内在的变化规律,为耕地利用调控机制与政策完善提供支撑。结果表明:(1)1996—2013年河南省耕地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建设占用和生态退耕;(2)河南省各地级市之间的耕地数量空间差异在逐渐扩大,对区域差异分析可知,耕地区位指数越大、聚集程度越高,耕地相对变化越小,而耕地区位指数越小、聚集程度越低,耕地相对变化则越明显,该特征反映了耕地聚集程度对区域耕地相对变化的影响;(3)1996—2013年河南省耕地重心和经济重心都向南偏移,移动轨迹方向相反,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说明经济的发展与耕地的减少是同步的,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考虑耕地可持续发展问题;(4)应依据以上对耕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性,提出合理的耕地保护建议和措施。
- 牛海鹏刘昶娆肖东洋
- 关键词:耕地数量
- 基于农户决策行为的耕地质量保护机制探析被引量:2
- 2014年
- 耕地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均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自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户已经成为耕地利用和投资的主体,是耕地利用最基本的利用决策单位。农户生产经营和投资决策行为对于耕地质量影响显著。本文基于农户决策行为,从耕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入手,在分析耕地产权制度与耕地质量保护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耕地质量保护机制的设想,即明晰耕地产权、有效的耕地产权保护、耕地产权的可转让性及允许耕地承包经营权抵押。
- 李明秋李滢牛海鹏张梦琳
- 关键词:农户耕地质量
- 不同土地承包权调整模式下农户投入意愿与选择取向被引量:3
- 2016年
- 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基于问卷调查法和综合分析法分析了不同土地承包权调整模式下(3—5年、5—10年、10—20年、30年和长久不变)农户的投入意愿和选择取向。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农户对土地承包权调整相关政策的认知和了解度较高。(2)无论是经营自家承包地还是租用他人承包地,随着承包期限(或租用期限)的延长,农户的投入意愿逐渐提高。(3)受访农户总体上希望土地承包期限延长,但仍有近50%的农户希望定期调整土地承包权。研究结论表明,提高农户对现行农村土地承包权期限、承包方的责任和义务的了解和认知度,有利于激励农户对农地的投入意愿;土地承包权的稳定性是影响农户对农地投入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应进一步保持农村土地承包权的总体稳定性,强化农地承包权的用益物权属性;不同类型的农户对土地承包权调整模式的选择取向具有较大差异性,反映出土地承包权稳定性下正效应(促进农户投入,提高农地集约度)和负效应(较大比重农村人口"生而无地"的不公平性)的共存性,应在保持土地承包总体稳定的基础上,考虑家庭人口变动和农村人口迁移进行土地承包权的局部调整。
- 牛海鹏张杰
- 关键词:土地承包权
- 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分析与制度选择被引量:22
- 2014年
- 本文通过横向对比解读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的制度特征以及纵向总结考察模式的整体演化或变迁路径,认为各地因采取的方法与路径不同所产生的效应及其显著程度不同。其中,市场主导、宅基地跨区域流转更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农民利益维护,但目前尚没有一种模式已经完全具备上述特征。因此,未来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改革应强调以农民为交易主体的市场竞争性原则,突出远距离的跨区域流转,注重政府的引导与规范,发挥中介机构作用,同时还应协同相关制度的建设与改革。
- 张梦琳
-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
- 村级尺度耕地细碎化测度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研究影响耕地细碎化各因素的关系与影响程度,对农用地整治和制定耕地政策提供依据.建立耕地细碎化指数,选取地块分散度、规模、形状、通达度、密度和边界密度6项因素计算指标,以大河涧乡潘家荒村为研究区域,计算指标分值并标准化,然后计算耕地细碎化指数,并对该指数进行灵敏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所建立的耕地细碎化计算模型所求得的总耕地细碎化指数,综合考虑耕地细碎化的6个核心影响因素,具有一定全面性和灵活性;(2)地块分散度、地块规模、地块密度在建立的4个分级中影响程度较高,说明这3个计算指标对耕地细碎化的影响程度较强;(3)地块分散度、地块形状和地块密度对权重的改变反应较为明显,而地块通达度几乎不受权重影响,地块分散度、地块形状和地块密度3项指标在耕地细碎化中影响程度最高.
- 刘轩张小虎刘文锴
- 关键词:耕地细碎化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