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525)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卢鹤立刘桂芳赵金彩徐明曾小平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教育部开封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碳排放
  • 1篇低碳
  • 1篇低碳经济
  • 1篇整治
  • 1篇整治潜力
  • 1篇生态
  • 1篇生态退化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土地整治
  • 1篇农村
  • 1篇农村居民
  • 1篇农村居民点
  • 1篇情景
  • 1篇情景模拟
  • 1篇熵权

机构

  • 5篇河南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开封大学

作者

  • 3篇刘桂芳
  • 3篇卢鹤立
  • 1篇刘晓静
  • 1篇曾小平
  • 1篇赵金彩
  • 1篇李晓婉
  • 1篇徐明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生态经济
  • 1篇河南科学
  • 1篇Scienc...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6
  • 3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西双版纳地区森林变化碳效应与生态效益评估被引量:7
2022年
减少发展中国家因森林砍伐与森林退化导致的碳排放和保持碳储量(REDD+),不仅能减少因森林砍伐和森林退化造成的碳排放,而且还可以带来其它生态效益,如减缓森林破碎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增强水土保持功能等。以中国的西双版纳地区为研究区域,以毁林最严重的1976-2007年为REDD+基线,基于卫星影像,并结合植被指数,提取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基于IPCC温室气体清单方法,计算了研究区的森林碳储量变化。在此基础上,对REDD+的碳汇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系统综合评估。结果显示:(1)1976-2007年间天然林碳储量从占总碳储量的78.24%减少至50.52%,这是造成西双版纳地区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2)1976-2007年,天然林的斑块数量和平均最近邻距离分别增加了120.00%和25.21%,平均斑块面积下降了71.98%,说明天然林的破碎化程度加剧。从研究区整体景观格局来看,斑块数量、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均一性指数分别增加了8.16%、51.39%和34.07%;与此同时,平均斑块面积和景观内聚力指数分别下降了26.26%和2.13%,表明研究区整体景观格局朝破碎化方向发展,这和碳排放的增加相一致。(3)该区的土壤侵蚀程度逐年加剧,并与碳储量的减少密切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侵蚀剧烈的区域,其平均碳排放也相对较高。1999年到2007年间,剧烈侵蚀区域的平均碳排放是轻度侵蚀区域的6倍多。这些结果说明:如果REDD+政策得以实施,不仅能减少因毁林和森林退化导致的碳排放,而且能带来高的生态效益。从这个角度出发,REDD+的本质可以认为是以"增汇"或"减排"为主导功能,同时提升生态效益的一种管理方式。
刘桂芳关瑞敏夏梦琳卢鹤立卢鹤立郑辉
关键词:毁林碳排放
REDD+集成评估模型构建与情景模拟被引量:4
2014年
减少发展中国家因毁林与森林退化导致的碳排放、保护与增强森林碳储量以及加强森林可持续管理,即REDD+,将成为未来承诺期国际社会关于林业减缓气候变化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REDD+的实行,在降低森林碳源和增加碳汇的同时,还能增强森林的社会和生态等多种功能和效益.本研究主要从REDD+的碳汇-生态-社会效应出发,考察REDD+机制能否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作用.研究区域设定为REDD+的热点地区——印度尼西亚研究中首先基于CA-MCE土地利用动态模型、簿记法碳循环模型和供求平衡情况下利润最大化的碳市场最优价格模型等模型簇构建REDD+集成评估模型;通过设定三种情景:当前基准情景、经济发展情景和REDD+情景,来模拟REDD+的政策效应.结果显示,和当前基准情景相比,REDD+情景可以减少6%的森林砍伐,带来约0.14 Mt CO2e的碳减排,并有效遏制研究区的水土侵蚀.与此同时,通过国际碳汇补偿机制,REDD+将带来当地农民收入的增加,帮助他们摆脱单纯依赖木材采伐和经济作物种植获取收入的方式.本研究实例可以为REDD+的实行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参考.
卢鹤立刘桂芳
关键词:碳排放情景模拟
我国碳排放成因分析及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首先全面分析了我国碳排放的现状,然后从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技术创新、人口与城市化和政策与体制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并从建立现代低碳配套体系、建立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和建立现代低碳市场机制等方面,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最后从低碳工业、低碳农业、低碳城市和碳汇减碳等方面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途径进行了论述。
曾小平
关键词:碳排放
Modeling the impacts of policy interventions from REDD+ in Southeast Asia: A case study in Indonesia
2014年
Reducing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REDD+) and enhancing "removals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by fores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rough positive incentives is regarded a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the post-2012 climate regime for stabiliz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an important way of engaging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global mitigation efforts. We aimed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effectiveness of REDD+ by integrating it into a land use option framework. One of our goals was to develop scenarios for evaluating the impacts of land use changes on carbon and environmental processes. In addition, we aimed to quantify the potential economic benefits to society of compensated reductions and to identify hotspots for applying REDD+. Three land use change scenarios were examined:(I) business as usual(BAU),(II)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III) REDD+. A case study in Indonesia was examined using these land use scenarios and policy interventions, evaluating their effects on carbon emissions, socioeconomics, and environmental features of a spatial system using land use models. Significant emissions and water erosion reductions were predicted to be achieved under the REDD+ scenario, due to reduced deforestation of <6% over the next decade; >0.14 Mt CO2 e reduction was predicted relative to the BAU scenario. Furthermore, the spatial land use model indicated that REDD+ payments of forest carbon credits in the compliance market would play a key role in compensating rural communities and plantation companies for their opportunity cost in ending deforestation. This study provides an example of integrating land use modeling with a scenario analysis framework to evaluate plausible future forecasts and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REDD+.
LU HeLiLIU GuiFang
基于熵权可拓模型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分级评价——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
2016年
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评价对于农村居民点整治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利用熵权可拓模型,通过选取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土地利用状况等13项影响因素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对巩义市所辖15个乡镇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加以评价,将其划分为优先整治区、重点整治区、适度整治区和限制整治区.结果表明:1巩义市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整体北高南低,区域差异明显,其中回郭镇和竹林镇属于优先整治区;2米河镇属于重点整治区;康店镇、河洛镇等5个镇区属于适度整治区;3芝田镇和鲁庄镇等7个乡镇为限制整治区.根据研究结果,结合镇区的实际发展状况提出相应的整治模式,对巩义市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
胡一航刘桂芳
关键词:土地整治农村居民点可拓理论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西双版纳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被引量:1
2014年
根据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和国际上通用的评价方法,基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对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科学评估,结果显示:1976—1988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 467.68亿元下降为1 360.25亿元,到2003年更降到1 219.68亿元的低值,这表明近30年来西双版纳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下降,且下降速率有增大的趋势。导致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天然林和橡胶林面积的此消彼长,由于橡胶林的单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仅为天然林和其他次生林的一半左右,因此该地区橡胶林取代天然林的种植模式必将造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退化。
卢鹤立牛安逸赵金彩李晓婉刘晓静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退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