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2A124863)

作品数:1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李景峰邹立学卢宏伟郑启新郭晓东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型胶原
  • 1篇缺损
  • 1篇桡骨缺损
  • 1篇煅烧骨
  • 1篇骨缺损
  • 1篇骨修复
  • 1篇BMP2

机构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篇莫路姣
  • 1篇郭晓东
  • 1篇郑启新
  • 1篇卢宏伟
  • 1篇邹立学
  • 1篇李景峰

传媒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年份

  • 1篇2009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骨形成蛋白2活性多肽/Ⅰ型胶原复合煅烧骨修复兔桡骨缺损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自行研制合成的骨形成蛋白2(BMP2)活性多肽与Ⅰ型胶原复合煅烧骨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作用。方法实验分3组。A组:单纯煅烧骨组;B组:含Ⅰ型胶原的煅烧骨组;C组:BMP2活性多肽与Ⅰ型胶原复合煅烧骨组。3组材料植入前分别电镜扫描观察。取大白兔36只,随机分成3组,建立桡骨中段10mm骨缺损模型,分别将材料植入兔桡骨缺损处,术后4、8、12周行X线评分,8、12周行组织形态学观察与评分,比较各组植入材料的成骨作用以及取材后抗折强度。结果36只大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1)复合材料电镜扫描结果:孔隙率高,复合结构紧密;(2)术后不同时间X线评分示C组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织学观察,8周时评分为:A组4.67±0.52、B组5.33±0.52、C组6.83±0.41。12周评分为:A组评分为6.17±0.41、B组为7.33±0.52、C组为8.67±0.52;(4)各组植人材料抗折强度的测定:术后12周,C组材料抗折强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结论单纯煅烧骨及复合材料组均有修复骨缺损的能力,但以复合BMP2活性多肽的含Ⅰ型胶原的煅烧骨较为理想。
李景峰郑启新郭晓东卢宏伟邹立学莫路姣
关键词:煅烧骨骨缺损BMP2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