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10Y0030)

作品数:14 被引量:52H指数:5
相关作者:陈丹程清吴晓青黄庆德任瑞琴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黄酮
  • 8篇自微乳
  • 8篇微乳
  • 7篇自微乳化
  • 6篇微丸
  • 5篇柚皮
  • 5篇柚皮苷
  • 4篇新橙皮苷
  • 4篇橙皮
  • 4篇橙皮苷
  • 3篇滴丸
  • 3篇色谱
  • 3篇总黄酮
  • 2篇液相色谱
  • 2篇液相色谱法
  • 2篇溶出度
  • 2篇色谱法
  • 2篇生物利用度
  • 2篇相色谱
  • 2篇高效液相

机构

  • 14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福建生物工程...

作者

  • 14篇陈丹
  • 10篇程清
  • 9篇吴晓青
  • 8篇黄庆德
  • 7篇任瑞琴
  • 5篇邱红鑫
  • 5篇郑利
  • 4篇刘永静
  • 4篇曾令军
  • 3篇黄群
  • 2篇连赟芳
  • 1篇蔡韦炜
  • 1篇陈抒云
  • 1篇陈琛
  • 1篇李德焱
  • 1篇林宏
  • 1篇吴熙

传媒

  • 3篇中国医院药学...
  • 2篇药物分析杂志
  • 2篇中国现代应用...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成药
  • 1篇中草药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的性能评价及总黄酮含量测定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考察并评价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的性能,建立该制剂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通过考察微丸的外观性状、大小以及成乳后的乳滴粒径分布、自微乳化时间、Zata电位、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等,评价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的性能;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新橙皮苷为指标成分,在284 nm波长处,测定其总黄酮的含量。结果:研制的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为球形黄褐色小丸,分布在16~30目(收率92.5%);自微乳化成乳后,微乳平均粒径(78.8±12)nm,且在不同p H分散介质、不同转速和不同温度下,自微乳粒径无明显变化。总黄酮在4.44~26.64 m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99.9%(RSD 1.0%)。结论: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具有良好的自微乳化性能,建立的紫外分光光度法简便、准确,可用于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制剂的载药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吴晓青陈丹黄群
关键词:微丸性能评价总黄酮
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的方法,研究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将随机分组的大鼠分别灌胃给药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液及玳玳黄酮有效部位混悬液,剂量120 mg·kg-1(按玳玳总黄酮含量计),分别于0.083,0.167,0.333,0.5,0.667,1,2、4、6、8、10、12和24 h取血。采用HPLC同时测定血浆样品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浓度,运用DAS 3.0药动学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比较口服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及玳玳黄酮有效部位混悬液的药动学参数,柚皮苷AUC0-24分别为(17.710±6.588)和(9.139±1.982)mg.h.L-1,ρmax分别为(4.816±1.329)和(1.575±0.324)mg.L-1,tmax分别为(0.611±0.086)和(0.917±0.204)h,t1/2分别为(13.078±6.382)和(11.678±6.919)h,新橙皮苷AUC0-24分别为(18.094±4.892)和(10.961±2.276)mg.h.L-1,ρmax分别为(5.657±1.391)和(2.096±0.512)mg.L-1,tmax分别为(0.583±0.091)和(0.806±0.222)h,t1/2分别为(14.606±7.562)和(10.985±6.963)h。以玳玳黄酮有效部位混悬液为参比,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93.78%和165.08%。结论玳玳黄酮研制成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制剂能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和改善其药剂学性质。
吴晓青陈丹黄庆德程清黄群李德焱
关键词:微丸相对生物利用度
玳玳果黄酮自微乳化微丸的薄层色谱鉴别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建立玳玳果黄酮自微乳化微丸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选择柚皮苷、新橙皮苷为指标,采用硅胶G薄层板,氯仿-甲醇-水(13∶6∶2)下层溶液为展开剂,3%三氯化铝乙醇液显色,105℃加热后,紫外灯365 nm处观察,研究玳玳果黄酮自微乳化微丸的薄层色谱鉴别。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我们建立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玳玳果黄酮自微乳化微丸的质量控制。
吴晓青陈丹黄庆德程清任瑞琴陈琛
关键词:薄层色谱鉴别柚皮苷新橙皮苷
玳玳果总黄酮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英文)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玳玳果总黄酮有效部位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分别采用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法(DPPH.法)、水杨酸法(Fenton反应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TBAS法)等方法,进行玳玳果总黄酮有效部位抗氧化药效实验研究,评价玳玳果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测定玳玳果总黄酮对小鼠肝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结果玳玳果总黄酮有效部位对DPPH.自由基及.OH自由基均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其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半数清除率计分别为0.417 mg.mL1和3.807 mg.mL1,同时对小鼠肝脂质过氧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良好的量效相关性。结论玳玳果总黄酮有效部位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
刘永静陈丹邱红鑫吴晓青
关键词:总黄酮抗氧化
闽产玳玳果中有机酸的鉴别及含量比较分析
2013年
目的分析比较闽产玳玳果中有机酸种类及不同生长季节玳玳果中有机酸含量。方法运用Agilent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磷酸盐缓冲液[0.01 mol.L-1(NH4)2HPO4,磷酸调pH 2.2]-甲醇(98∶2)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玳玳果中主要含有柠檬酸、L-苹果酸、酒石酸、草酸等有机酸,其中柠檬酸含量最高;玳玳果中有机酸的含量随生长成熟期的变化而表现出差异。结论首次明确了玳玳果中主要有机酸的种类,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玳玳果中主要有机酸含量的方法,比较了不同生长季节玳玳果主要有机酸含量变化,为玳玳果药用价值的深入开发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曾令军陈丹任瑞琴程清郑利陈抒云
关键词:有机酸高效液相色谱法
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的体外溶出性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体外溶出度。方法:运用HPLC法测定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在纯化水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溶出度,分别用零级动力学方程、一级动力学方程和Higuchi方程对溶出数据进行拟合,并采用相似因子(f2)分析溶出曲线。结果: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溶出过程以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最佳。柚皮苷和新橙皮苷溶出曲线的f2为92.48。结论: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在体外释放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能够从自微乳化微丸中同歩释放。
黄庆德吴晓青陈丹程清黄群
关键词:微丸柚皮苷新橙皮苷溶出度
玳玳果黄酮滴丸的溶出度及速释机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评价玳玳果黄酮滴丸的溶出度并初步探讨其速释机制。方法:在多种pH值溶出介质中采用多条溶出曲线评价玳玳果黄酮滴丸的体外溶出度,以柚皮苷为指标成分,运用HPLC法考察玳玳果黄酮滴丸在不同时间的累积溶出百分数,并通过差示扫描热分析研究滴丸的速释机制。结果:4种释放介质中柚皮苷在2.12~53.00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玳玳果黄酮滴丸中柚皮苷在20 min时累积溶出度可达85%。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显示,玳玳果黄酮在PEG4000-PEG6000中形成了某种形式的固体分散体。结论:玳玳果黄酮滴丸具有良好的溶出度,玳玳果黄酮有效部位在滴丸内形成了良好的固体分散体,使药物在基质中的分散度增加而达到速释。
邱红鑫陈丹吴晓青程清任瑞琴
关键词:柚皮苷溶出度
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在大鼠小肠的吸收特性和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考察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在大鼠小肠的吸收特性和促吸收效果,探讨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的吸收部位及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以柚皮苷和新橙皮苷作为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的特征成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检测在相同给药质量浓度下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不同给药质量浓度下空肠肠囊内的药物浓度;并比较相同质量浓度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与玳玳黄酮有效部位提取物的吸收效果。结果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在不同肠段中90 min的累积吸收量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依次下降,但吸收差异很小,即十二指肠至回肠均是玳玳黄酮的有效吸收部位。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质量浓度分别为3.6、7.2、12.0 mg/mL时,在空肠段的吸收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表现出一级吸收动力学过程;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吸收速率常数(Ka)均随药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表明其为被动吸收;在相同给药剂量下,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在大鼠空肠90 min的累积吸收量是玳玳黄酮有效部位提取物的1.3倍。结论大鼠小肠上中段是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的最佳吸收部位;其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扩散;与玳玳黄酮有效部位提取物比较,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可显著改善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肠吸收。
吴晓青陈丹程清任瑞琴黄庆德郑利
关键词:肠吸收新橙皮苷
玳玳果黄酮滴丸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血脂作用研究被引量:35
2011年
目的建立大鼠高血脂模型,观察玳玳果黄酮滴丸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血脂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60只,♂,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其余高脂饲料喂饲,建立高脂血症模型,测定用药前后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含量;同时取肝脏切片,HE染色,观察玳玳果黄酮滴丸的降血脂作用。结果玳玳果黄酮滴丸各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高血脂大鼠血清中TC、TG和LDL-C含量;能明显升高大鼠血清中HDL-C含量。病理切片结果显示,玳玳果黄酮滴丸能够明显减轻肝脏的脂肪变性。结论玳玳果黄酮滴丸对大鼠高脂血症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并能够阻止高脂血症大鼠的肝脏脂肪变性。
邱红鑫陈丹刘永静吴晓青任瑞琴程清
关键词:降血脂作用脂肪肝
玳玳果总黄酮自微乳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的肠吸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考察自微乳剂型对玳玳果总黄酮在大鼠肠吸收的影响。方法建立外翻肠囊模型,采用HPLC-MS法测定玳玳果总黄酮中柚皮苷与新橙皮苷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吸收,与非自微乳剂型玳玳果总黄酮比较。结果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吸收有显著性差异(P<0.05),依次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在空肠的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相同剂量下自微乳剂型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累积吸收量分别是非自微乳剂型的1.33和1.31倍。结论自微乳能显著改善玳玳果总黄酮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肠吸收。
程清陈丹黄庆德曾令军郑利连赟芳
关键词:肠吸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