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通大学自然科学基金(09ZY006)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杜文俊汪晴陶松石诚杨晓明更多>>
相关机构:南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南通大学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针刺
  • 1篇时程
  • 1篇甩尾
  • 1篇条带
  • 1篇痛阈
  • 1篇胃经
  • 1篇结缔组织
  • 1篇后三里
  • 1篇分子

机构

  • 2篇南通大学

作者

  • 2篇孟凡迅
  • 2篇杨晓明
  • 2篇石诚
  • 2篇陶松
  • 2篇汪晴
  • 2篇杜文俊
  • 1篇鲁赛帅
  • 1篇黄凯
  • 1篇常爽
  • 1篇崔阳艳

传媒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手针针刺时程对大鼠痛阈影响的实验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手针针刺不同时程对大鼠痛阈影响的实验观察,了解合适的针刺时程在建立针刺动物实验模型以及临床针刺治疗中的科学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SD大鼠"后三里"穴5,10,15,20,25 min,采用热水甩尾测痛方法检测大鼠针刺前后的痛阈,利用统计学STATA 10.0处理分析数据。结果①针刺5 min,针刺前痛阈值(6.12±0.26)针刺后痛阈值(7.95±0.27);针刺10 min,针刺前痛阈值(5.31±0.51)针刺后痛阈值(9.27±0.44);针刺15 min,针刺前痛阈值(5.44±0.24)针刺后痛阈值(10.57±0.45);针刺20 min,针刺前痛阈值(5.29±0.22)针刺后痛阈值(10.34±0.34);针刺25 min,针刺前痛阈值(4.55±0.32)针刺后痛阈值(9.87±1.01);经配对t检验比较,均显示出有意义的差异(p<0.01)。②针刺5 min后痛阈值(7.95±0.27)与针刺10 min后痛阈值(9.27±0.44)配对t检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05);针刺5 min后痛阈值(7.95±0.27)与针刺15 min后痛阈值(10.57±0.45)配对t检验比较,具有显著意义的改变(P<0.05)。③针刺15min后痛阈值(10.57±0.45)与针刺20 min后痛阈值(10.34±0.34)以及针刺25min后痛阈值(10.8±0.89)分别配对t检验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658 3;P=0.686 2)。结论手针平补平泻针刺大鼠"后三里"腧穴15 min、即可达到较佳的调节大鼠痛阈的针刺效果。
杨晓明鲁赛帅孟凡迅黄凯常爽陶松石诚杜文俊汪晴
关键词:后三里针刺痛阈
基于大鼠结缔组织上胃经沿线条带结构分析针刺敏感与不敏感的分子生物基础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基于大鼠结缔组织上胃经沿线条带结构,观察分析针刺敏感与不敏感的分子生物基础。方法采用热水甩尾测痛方法分离出针刺调节痛阈敏感实验组与不敏感实验组大鼠,分别针刺其"后三里"穴,取结缔组织上胃经沿线条带结构,采用放免法测定SP物质(sp)、β-内啡肽(β-EP)、强啡肽(DynA)含量。结果针刺不敏感实验组大鼠SP物质(sp)、强啡肽(DynA)含量明显高于针刺敏感实验组大鼠(P<0.05);针刺不敏感实验组大鼠的β一内啡肽(β-EP)也呈现出高浓度趋势。结论大鼠的针刺调节痛阈敏感、不敏感表现与结缔组织上胃经沿线条带结构中SP物质(sp)、β一内啡肽(β-EP)、强啡肽(DynA)含量有关。
崔阳艳孟凡迅杨晓明陶松石诚杜文俊汪晴
关键词:结缔组织针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