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325-5)

作品数:3 被引量:79H指数:3
相关作者:王礼茂张林余慧超王睿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碳密度
  • 2篇碳贮量
  • 2篇贮量
  • 2篇护林
  • 2篇防护林
  • 2篇防护林体系
  • 1篇三北
  • 1篇三北防护林
  • 1篇三北防护林体...
  • 1篇森林植被
  • 1篇商品贸易
  • 1篇碳排放
  • 1篇固碳
  • 1篇固碳潜力
  • 1篇长江中上游
  • 1篇长江中上游防...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3篇王礼茂
  • 2篇张林
  • 1篇余慧超
  • 1篇王睿博

传媒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森林植被碳贮量及固碳潜力估算被引量:25
2009年
基于"八五"期间长江中上游流域各省的森林资源调查资料,结合经典的材积源生物量法估算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生物量碳密度和碳贮量,并根据不同树种生物量-生产力回归关系推算了该地区当前的固碳潜力。结果表明:长江中上游地区森林平均碳密度为25.75 t/hm2;碳贮量为1 394.59 Tg(1 Tg=1012g),其中林分(包括经济林)碳贮量为1 204.30 Tg,灌木林为134.37 Tg,竹林为55.92 Tg,三者分别占总碳贮量的86.36%、9.63%和4.01%。整个防护林体系森林植被的固碳潜力为368.56 Tg/a。位于本区西部的四川盆地嘉陵江流域和西部高山峡谷区,其森林碳密度、碳贮量和固碳潜力较高,而东部地区的川鄂山地长江干流、鄱阳湖水系以及洞庭湖水系相对较低,因此,长江中上游森林碳密度、碳贮量和固碳潜力总体上呈现自西向东逐渐降低的趋势。
张林王礼茂王睿博
关键词:碳密度碳贮量固碳潜力
中美商品贸易的碳排放转移研究被引量:40
2009年
中美两国均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且双边贸易额巨大。由于两国在基础设施、技术、能源综合效率和资源禀赋上存在差异,使得中美商品贸易中存在碳排放转移。论文采用投入产出法的思想,结合经济、能源与贸易三系统,建立了基于国际商品贸易的碳排放转移模型,并分别测算了1997年与2002年中美商品贸易中各相应部门的碳排放转移量。研究表明:①1997年与2002年,基于中美商品贸易的中国部门载碳量分别达到4010.13×104t碳与5056.21×104t碳,占中国相应部门载碳总量的6.61%与8.33%;而美国部门载碳量仅为290.65×104t碳与335.61×104t碳,仅占美国部门载碳总量的0.53%与0.66%;②1997年与2002年,中美商品贸易的碳转移总量达3719.75×104t碳与4719.60×104t碳,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其压延加工业是主要的碳转移部门;③1997年与2002年,通过国际商品贸易,美国分别有相当于其相应部门碳排放总量的6.77%与9.32%的碳被泄露到了中国,中国为美国的碳减排做出了很大的潜在贡献,美国等发达国家应该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提供切实有效的气候与环境友好型技术援助。
余慧超王礼茂
关键词:商品贸易
三北防护林体系森林碳密度及碳贮量动态被引量:14
2010年
基于1989-1993、1994-1998、1999-2003三期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结合区域尺度的材积源生物量模型估算了三北防护林工程区3个时期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生物量碳密度和碳贮量,分析了不同林种的碳贮量动态。结果表明:三北防护林工程区三个时期碳密度分别为35.21、36.01和41.56 t.hm-2,暗示我国的森林质量在逐步提高;碳贮量分别为458.10、519.96和1268.84 Tg(1 Tg=1012g),分别占全国森林碳贮量的9.89%、10.95%和24.23%。相对于人工林,天然林碳贮量仍是森林总碳贮量的主体,占71-84%,并且所占比例有增加趋势。随林龄的增加,天然林碳密度呈现显著增加趋势,但人工林仅在初始阶段呈现增加趋势,到近熟林就逐渐趋于稳定;人工林碳贮量随林龄增加而降低,但天然林以中龄林碳贮量最高,之后随林龄增加而降低。就林种而言,用材林和防护林占据主导地位,但随时间推移,防护林碳贮量所占比例越来越接近用材林。
张林王礼茂
关键词:碳密度碳贮量三北防护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