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740045)
-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 相关作者:黄永红申民周苹更多>>
- 相关机构:黑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 非言语交际符号的性别差异被引量:2
- 2012年
- 非言语交际符号和言语交际符号同样在人们的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它的隐性特征,往往被人们忽视。而其中的性别差异更是微妙。文章选择了几个非言语交际符号如目光交流、面部表情、手势、体触及副语言,并进行了性别差异的分析。通过了解这些差异,人们可以在工作与生活中成功地与异性沟通,在跨文化交际中成功地与异文化的人交流。
- 黄永红
- 关键词:性别差异
- 副语言符号的文化阐释被引量:1
- 2014年
- 副语言符号是指人们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对声音的使用,包括音高、语速、节奏、音量、音调及其他声音。副语言符号在交际中不仅具有表达感情色彩、反映社会地位、反映个性等功能,在不同的文化中还存在显著的文化差异。
- 黄永红
- 关键词:副语言符号文化阐释
- 试析桑顿·怀尔德《漫长的圣诞晚餐》中的时间符号被引量:1
- 2011年
- 本文根据法国戏剧符号学家于贝斯菲尔德的理论,对美国作家桑顿.怀尔德的独幕剧《漫长的圣诞晚餐》里的时间符号进行了文本细读。从历史时间、个体心理时间和仪式回归时间三个层面分析了说明文字、人物话语、循环词等时间能指所传递的符号意义,以期用不同视角对怀尔德的艺术创作轨迹进行溯源和传承。
- 申民
- 关键词:心理时间仪式绵延
- 基于符号学理论的翻译研究现状调查与分析
- 2012年
- 作为一般方法论的符号学可以广泛应用于许多学科,用来研究语言、文学、艺术、大众传播、文化交流和自然科学等领域,具有鲜明的跨学科、跨文化特征。中国符号学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起点高、速度快。很多学者采用符号学的方法探讨同样身为交叉学科、肩负异质文化交流重任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这种结合可以充分发挥符号学方法论的优势,拓展翻译研究的视野,深化翻译研究的意义,将翻译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 周苹
- 关键词:符号学翻译研究语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