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科技攻关项目(06YFJMJC07900)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杨卫东王增光毓青陈旨娟杨树源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市海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癫痫
  • 2篇电生理
  • 2篇致痫
  • 2篇致痫灶
  • 2篇手术
  • 2篇痫灶
  • 2篇立体定向技术
  • 2篇脑内
  • 2篇额叶
  • 2篇额叶癫痫
  • 2篇成像
  • 1篇电生理监测
  • 1篇电生理学
  • 1篇电图
  • 1篇血肿
  • 1篇血肿清除
  • 1篇血肿清除术
  • 1篇影像
  • 1篇影像融合
  • 1篇诱发电位

机构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海河医...

作者

  • 6篇毓青
  • 6篇王增光
  • 6篇杨卫东
  • 4篇陈旨娟
  • 2篇陈英
  • 2篇浦佩玉
  • 2篇李红
  • 2篇张建宁
  • 2篇杨树源
  • 2篇王凤楼
  • 1篇郝彩江
  • 1篇薛敬元
  • 1篇张成周
  • 1篇郝志东
  • 1篇孙健
  • 1篇张权
  • 1篇岳树源
  • 1篇高硕

传媒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年份

  • 4篇2010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联合应用Co-SEP、MEP和ECoG监测指导功能区继发性癫痫手术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诱发电位和皮层脑电监测技术对功能区继发性癫痫外科手术的指导作用。方法:对14例中央区病变的继发性癫痫患者在术中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SEP)及皮层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以定位脑功能区;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界定致痫灶皮层区域。结果:14例均通过Co-SEP位相倒置界定中央沟位置,并电刺激中央前回,分别于口轮匝肌、大鱼际肌、小鱼际肌及趾短屈肌处引出MEP,以此指导的手术在切除病变及致痫组织时避开中央区的损害;并在ECoG监测下指导病灶周围致痫区皮层的手术治疗。术后观察1~2周,患者癫痫发作均较前明显减少或消失;2/14例(14.29%)术后出现一过性失语或肢体无力,余病例无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术中联合应用Co-SEP、MEP和ECoG监测指导重要脑功能区继发性癫痫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可为手术提供成功的保障。
陈旨娟毓青杨卫东李红王增光
关键词:癫痫神经外科手术诱发电位
额叶癫痫致痫灶综合评估定位及手术治疗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分析额叶癫痫临床和术前各项辅助检查资料,结合术中脑电监测及手术疗效来评价致痫灶的定位及对手术的指导。方法2005至2009年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对23例额叶癫痫患者行AEEG、VEEG检测和头MRI检查,其中17例行发作间期^18F—FDG-PET—CT检查,11例行MEG检查,2例行功能磁共振检查(fMRI),10例行手术治疗并行术中ECoG及DEEG监测。分析临床发作特征及各种检查对致痫灶定位的价值,比较EEG和MEG痫性放电与致痫病灶的一致性,对额叶致痫灶的部位、手术方式及术后转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作的症状、发作间期EEG、发作期EEG、MRI和PET-CT检查有致痫灶定位意义的结果分别为56.52%、56.52%、60.87%、54.55%和94.12%,各项结果一致时对定位有帮助;MEG比EEG的定位更精确;术中ECoG及DEEG监测对手术治疗的范围有指导意义。结论额叶癫痫的致痫灶定位应坚持综合检查评估定位方法,手术疗效取决于术前定位的准确性及致痫灶能否完全切除。
毓青杨卫东王增光高硕薛敬元陈旨娟陈英王凤楼
关键词:癫痫额叶电生理学诊断显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融合指导立体定向脑运动皮层区小病灶切除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血氧水平依赖效应的功能核磁共振成像(BOLD-fMR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融合技术指导立体定向下脑运动皮层区小病灶切除的方法。方法15例额叶后部一中央前回病灶患者,病变直径1.5~3cm,采用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BOLD—fMRI、DTI和计算机结合完成图像融合,直观显示病灶、运动皮层和皮质脊髓束结构,明确它们之间的相邻关系,设计手术入路和立体定向下病灶切除的策略。结果15例患者的融合影像显示运动皮层区和皮质脊髓束位于病灶的后外侧,均受压、变形和移位,其中4例肿瘤边缘与上述重要神经组织结构紧密接触。病变镜下全切12例,次全切除3例(胶质瘤)。病理学诊断为脑膜瘤6例,星形细胞瘤Ⅱ级者3例,星形细胞瘤Ⅲ级者2例,脑脓肿2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BOLD—fMRI和DTI影像融合后可优势互补,能安全、准确、有效的指导立体定向运动皮层区小病灶的切除,避免了运动皮层区和皮质脊髓束损伤,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杨卫东王增光张权浦佩玉毓青杨树源张建宁岳树源孙健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影像融合立体定向技术脑内病灶
MRI引导下定向小骨窗浅层脑内血肿清除术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应用核磁共振(MRI)引导、局麻定向下小骨窗浅层脑内血肿清除方法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18例自发性浅层脑实质内出血的患者,头部安装Leksell立体定向框架,行MRI扫描定位,制定手术路径。局麻皮肤直切口,小骨窗(直径2.5~3.0cm)清除血肿;深部残余血肿者,血肿腔内置管、注入尿激酶溶解引流。结果本组术中完全清除血肿12例;深部残余血肿6例,血肿腔内置管、注入尿激酶溶解引流,血肿排空中位时间36h,患者病情均得到改善。结论立体定向MRI扫描定位能清晰显示血肿及其周围神经组织结构的三维解剖影像信息,准确的选择小骨窗部位和清除血肿的手术路径,最大限度减少了手术损伤和病人的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
王增光郝彩江杨卫东浦佩玉毓青杨树源张建宁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立体定向技术小骨窗
神经影像联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指导运动区继发性癫痫手术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探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核磁共振成像(BOLD-fMRI)、弥散张量成像(DTI)联合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及皮层脑电图监测(ECoG)在M1区继发性癫痫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例M1区继发性癫痫患者,男13例,女6例,病史0.5个月至20年,术前行BOLD-fMRI、DTI检查显示手功能激活区和投射纤维束及其与致痫病灶的毗邻关系,术中应用Co-SEP、MEP及ECoG,进一步明确M1区的位置及指导致痫病灶和致痫灶切除,尽可能保护神经功能 术后复查BOLD-fMRI了解神经功能保留情况.结果 12例可见激活区及纤维束位于致痫病灶边缘,余6例则因致痫病灶挤压、而移位,1例胶质瘤病灶边缘与M1区和皮层下白质纤维紧密接触.术中均通过Co-SEP位相倒置界定中央沟,2例与解剖学及影像学位置不一致 并分别于口轮匝肌、大鱼际肌、小鱼际肌或趾短屈肌等处引出MEP 术毕复查MEP仍存在.ECoG监测显示19例病灶及其附近皮层可见棘波发放,其中15例致痫灶与M1区有部分重叠,经处理后致痫区皮层棘波明显减少或消失.少突胶质细胞瘤病例病灶因紧邻运动区,为次全切,余者病灶全切 致痫灶全切者16例.术后观察6~12个月,患者癫痫发作改善程度达Engel Ⅲ级及以上者18例 复查BOLD-fMRI激活区较前范围增大,DTI显示投射纤维束与对侧趋于对称 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失语或轻偏瘫,无病例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胶质瘤患者随访期间未见复发征象.结论 BOLD-fMRI、DTI联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指导M1区继发性癫痫手术,可优势互补,能有效指导M1区病灶和致痫灶的切除及神经功能的保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杨卫东陈旨娟毓青王增光郝志东李红张成周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神经电生理监测癫痫
EEG和MEG在额叶癫痫致痫灶定位的价值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评估脑电图(EEG)和脑磁图(MEG)在难治性额叶癫痫(FLE)致痫灶定位的价值,以提高术前定位的准确性。方法:16例FLE患者,根据临床发作表现、发作间期和发作期EEG、MRI、PET-CT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后致痫灶定位仍困难,再行MEG检查。其中9例行手术治疗,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和/或深部电极脑电图(DEEG)监测并验证术前定位的准确性。结果:本组发作表现、EEG、MRI、PET-CT能准确定位的比率分别为:18.75%、31.25%、25%、43.75%;MEG棘波源定位优于EEG,可局限在脑回水平;EEG记录的痫性波范围比MEG广,但棘波优势区与MEG结果一致;术中ECoG和/或DEEG监测结果证实MEG定位的准确性。结论:MEG是一种能准确定位FLE致痫灶的术前无创性检查技术,与EEG检查相结合,可全面反映FLE的电生理状态,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帮助。
毓青杨卫东陈旨娟王增光陈英王凤楼
关键词:额叶癫痫脑电图脑磁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