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09MA084)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成惠林励宁朱林许晓宇吴伟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脊髓
  • 2篇脊髓损伤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夹
  • 1篇钳夹
  • 1篇切口
  • 1篇椎板
  • 1篇小切口
  • 1篇脊髓损伤模型

机构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作者

  • 2篇励宁
  • 2篇成惠林
  • 1篇张翔圣
  • 1篇吴伟
  • 1篇许晓宇
  • 1篇朱林

传媒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局部低温在脊髓损伤中的研究及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其高致残率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庭、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除了传统的手术和药物治疗外,低温治疗是一种重要的物理干预手段。其中,全身低温由于不可避免的并发症,使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局部低温作为另外一种低温方式,在克服各种全身并发症的同时,可有效提高脊髓对致伤因素的耐受能力,促进SCI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故已广泛用于预防脊髓在胸、腹主动脉瘤术中的缺血损伤,并在外伤性SCI的临床治疗领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文中回顾局部低温技术的发展过程,总结该技术目前在临床SCI中的应用现况,并对其发展进行展望。
励宁成惠林
关键词:脊髓损伤
显微镜下行小切口-单椎板咬除建立大鼠钳夹型脊髓损伤模型
2013年
目的建立显微镜下小切口一单椎板切除后钳夹型脊髓损伤(SCI)模型。方法将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18)和对照组(n=12),两组均在显微镜下行小切口一胸11椎板咬除,实验组用动脉瘤夹夹闭脊髓2min,对照组不夹闭脊髓。术后进行组织学染色、磁共振(MRI)扫描及BBB评分。结果实验组大鼠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尿储留和肠功能下降,组织学染色见脊髓结构不规则、片状出血、神经元坏死及髓鞘空泡化。MRI提示出血和水肿并存;对照组未见明显异常;对照组术后BBB评分均为21分,实验组术后1d评分均为0分,1周后为(4.58±0.67)分,2周后恢复至(13.00±1.04)分,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显微镜下行小切口一单椎板切除术建立钳夹型脊髓损伤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励宁成惠林张翔圣吴伟朱林许晓宇
关键词:脊髓损伤动脉瘤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