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2005PY01-20)
- 作品数:11 被引量:173H指数:8
- 相关作者:李根前蔡年辉李甜江贺斌赵文东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林学院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森林自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能源植物小桐子育苗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0年
- 综述了近年来能源植物小桐子(Jatropha curcas L.)的实生繁殖、扦插繁殖、嫁接繁殖和组织培养等育苗技术研究进展,并对小桐子的快速发展提出建议。
- 蔡年辉李根前
- 关键词:小桐子育苗
- 近自然林业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概述被引量:10
- 2008年
- 综述了近自然林业的发展历史、内涵及经营目标,并对近自然林业在我国的应用进行总结,指出近自然林业未来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
- 蔡年辉李根前
- 关键词:近自然林业
- 克隆植物中国沙棘种群稳定性维持途径的探讨被引量:11
- 2006年
- 中国沙棘属于阳性树种,因此有些学者将其视为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先锋种群,而有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它在自然状态下更新良好。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中国沙棘能够依靠克隆生长所赋予生理整合和觅养行为等特性提高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自身的繁殖和生存有效性,通过林窗更新和林缘扩散等途径维持种群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 徐德兵李根前贺斌李甜江
- 关键词:克隆生长林窗更新平茬更新
- 云南松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采用"空间差异代替时间变化法"和"样地编年序列法",探讨山地云南松种群的结构与数量动态,结果表明:种群演替方向和动态特征与其所处坡位密切相关,山脊种群密度呈先升后降再回升的趋势,种群结构经过增长、稳定和衰退之后恢复为增长型,种群生物量保持缓慢增长;山坡中部种群密度经过上升之后缓慢下降,种群结构经过增长、稳定之后转变为衰退型,但种群密度和生物量维持在一定水平;山坡下部种群密度经过增长之后迅速下降,种群结构经过增长和稳定之后转变为衰退型,种群密度和生物量保持在很低水平。故山脊种群将保持其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山坡中部形成针阔混交林,山坡下部云南松种群被常绿阔叶林所替代。但云南松种群在不同演替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也有一定差异,总体趋势是随着演替进展由集群型向随机型转变。
- 蔡年辉李根前刘代亿郭杏
- 关键词:云南松年龄结构种群密度
- 沙棘克隆生长及其生态学意义被引量:45
- 2006年
- 克隆生长赋予沙棘生理整合和觅养行为等特性,使其不仅能够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并且具有较高的繁殖及生存有效性,通过林缘扩散和林窗更新维持群落持久性及稳定性。同时,沙棘能通过克隆生长产生大量彼此联结的分株,形成庞大的地下网络结构,从而有效地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稳固土壤基质,并为其他植物的定居创造有利条件。
- 贺斌李根前徐德兵李甜江倪金碧
- 关键词:沙棘克隆生长生理整合水土保持防风固沙
- 克隆植物种群时间动态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06年
- 在对克隆植物种群数量、种群结构、生长格局和生长型时间动态进行综合论述的基础上,展望了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期望为推动克隆植物种群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 韦宇李根前李秀寨贺斌
- 关键词:克隆植物种群数量种群结构
- 人工林大径材定向培育研究现状被引量:10
- 2009年
- 由于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木材供需矛盾更加尖锐,人工林大径材定向培育已成为我国木材供应和环境建设的必然选择。重点讨论了人工林大径材定向培育的关键技术,即立地控制、密度控制、遗传控制,并对人工林大径材定向培育提出建议。
- 蔡年辉李根前
- 关键词:大径材
- 天然云南松生物量动态研究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了解天然云南松个体和种群生物量动态变化规律,为培养优质丰产云南松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样地编年序列法,并利用生长方程计算不同林龄云南松的个体生物量、种群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的变化规律。【结果】个体生物量在26龄前增长缓慢,26龄后增长速度较快;种群生物量在4龄前增加较快,5~7龄增长缓慢,8~9龄直线增长,10~20龄缓慢增加,21龄以后增长较快;在4龄前,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例较大,并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最后趋于稳定;4龄后,地上生物量占个体生物量的比例较大,占主导地位。【结论】云南松个体生物量、种群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随林龄增加而增加。种群生物量前期主要受密度影响,后期主要受个体生物量影响;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分配与云南松生态适应对策有关,在幼苗期生物量优先向地下分配。
- 蔡年辉许玉兰李根前刘代亿
- 关键词:云南松天然林生物量
- 云南松人工林与天然林群落结构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7
- 2007年
- 根据样地调查数据,对云南松人工林与天然林的群落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天然林的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人工林,人工林中云南松的重要值高达294.7,而天然林中伴生有较多的阔叶树种。(2)人工林中针叶树的枯落物占90%以上,而天然林中阔叶树的枯落物占40%。(3)云南松属于衰退种群,而滇油杉、黄毛青冈属于增长种群。(4)天然林中的云南松个体绝大多数树干通直,而人工林中1/4以上树干弯曲。
- 蔡年辉李根前朱存福黄永祥李俊楠赵文东
- 关键词:云南松人工林天然林群落结构树体结构
- 中国沙棘克隆生长调节与种群稳定性维持被引量:9
- 2007年
- 中国沙棘虽然属于阳性树种,但它能够通过克隆生长调节恢复种群数量和结构,从而维持种群的稳定性和持久性。随着种群年龄的增大,种群结构表现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稳定型(或增长型)的动态过程,种群密度及萌蘖根的生物量投资比例表现为增长、下降和回升的动态过程。形成这一动态的原因,主要归结于克隆生长所赋予的生理整合与觅养行为等特殊性。
- 张耀李甜江李根前
- 关键词:中国沙棘克隆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