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77058)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3
相关作者:单国强祝凌燕张义峰赵丽霞叶敏强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衍生化
  • 2篇色谱
  • 2篇全氟化合物
  • 2篇氯苯
  • 1篇毒性
  • 1篇毒性效应
  • 1篇亚胺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分析
  • 1篇异构体
  • 1篇人体血清
  • 1篇色谱分析
  • 1篇四氯苯醌
  • 1篇碳二亚胺
  • 1篇同分异构
  • 1篇同分异构体
  • 1篇谱分析
  • 1篇全氟辛酸
  • 1篇柱前衍生
  • 1篇柱前衍生化

机构

  • 4篇南开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作者

  • 4篇祝凌燕
  • 4篇单国强
  • 1篇赵丽霞
  • 1篇张义峰
  • 1篇叶敏强

传媒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化学进展
  • 1篇色谱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四氯苯醌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
2014年
四氯苯醌(TCBQ)是高毒致癌化合物,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茶叶中主要的茶多酚活性成分。利用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通过细胞存活率MTT毒性实验,探讨EGCG是否能解除TCBQ的毒性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5~40μmol·L-1)的EGCG对TCBQ(200μmol·L-1)导致的细胞毒性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此保护与EGCG和TCBQ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有关,紫外吸收光谱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实验结果表明EGCG降低TCBQ毒性的原因可能是其促使TCBQ还原为四氯氢醌TCHQ,并延缓了TCHQ的自氧化过程。
单国强叶敏强祝凌燕
关键词:HEPG2细胞细胞毒性
衍生化技术用于全氟烷酸化合物色谱分析的现状与趋势被引量:6
2012年
全氟烷酸化合物(PFAAs)是一类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环境污染与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PFAAs缺乏紫外或荧光官能团,不能用常规的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LC/UV)或荧光检测器(FD)进行分析,同时PFAAs难以挥发,也不能用气相色谱(GC)进行分离检测。当前定量分析环境介质中的PFAAs多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但是LC/MS法检测成本高,难以推广,还存在基质干扰效应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发展衍生化LC或GC色谱分析法用于PFAAs的分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衍生化技术用于PFAAs色谱分析的发展,通过与LC/MS进行比较,讨论了衍生化色谱分析法的优缺点、应用范围及研究意义,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单国强孙怀华侯征祝凌燕
关键词:全氟化合物衍生化色谱
全氟辛酸的3,4-二氯苯胺衍生化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介绍了一种可用于环境污染物全氟辛酸(PFOA)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HPLC/UV)分析方法。首先选用3,4-二氯苯胺为衍生化试剂,利用碳二亚胺法合成PFOA的酰胺化衍生产物(其在255 nm处紫外吸收最大)。然后确定四氢呋喃或水相介质中mg/L水平PFOA的衍生化条件及薄层硅胶色谱净化步骤。建立柱前衍生-HPLC/UV方法,以合成的全氟辛酸-3,4-二氯苯酰胺为对照品,外标法定量,PFOA上机测定的定量限为0.5mg/L。通过加标回收试验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其中有机相及水相衍生法的回收率分别为91.8%-108.7%及40.1%-53.7%。与已报道的柱前衍生-HPLC/UV方法比较,本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衍生产物稳定、原料廉价易得、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将本方法应用于光催化降解研究中PFOA的降解动力学实验,结果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LC/MS)的结果一致,说明本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单国强余梦琪虞盛松祝凌燕
关键词: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全氟辛酸碳二亚胺
全氟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的环境行为及毒性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2年
以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和全氟辛烷羧酸(PFOA)为代表的全氟化合物(PFAS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目前已经在全球自然环境、野生生物及人群中广泛检出,其环境与健康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传统的电氟化法生产工艺使PFASs产品存在碳链同分异构体。这些PFAS的同分异构体可能具有不同的环境行为和毒理效应。随着分析方法的逐渐成熟,目前,国外的学者已经在该研究领域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以PFOS和PFOA为例,在介绍了PFAS同分异构体的来源、命名和世界各地生产厂家的异构体组成等基本信息的基础上,还系统介绍了环境介质中PFAS同分异构体的分析方法、环境迁移转化差异及源分析研究;生物和人体的生物累积性及毒理学差异等;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为今后PFAS同分异构体的环境问题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
张义峰赵丽霞单国强祝凌燕
关键词:全氟化合物同分异构体分析技术人体血清毒性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