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781002)

作品数:11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黄宁康杨斌汪德志雷家荣熊器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理学
  • 4篇核科学技术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SIC涂层
  • 5篇C-
  • 4篇离子束
  • 4篇离子束混合
  • 3篇离子
  • 3篇XPS分析
  • 2篇涂层
  • 2篇氢离子
  • 2篇吸收光谱
  • 2篇聚变
  • 2篇聚变堆
  • 2篇光谱
  • 2篇光谱研究
  • 2篇红外
  • 2篇红外吸收
  • 2篇红外吸收光谱
  • 2篇MO薄膜
  • 2篇W
  • 1篇等离子体
  • 1篇第一壁

机构

  • 7篇四川大学
  • 3篇中国工程物理...
  • 2篇电子科技大学
  • 2篇南昌航空工业...
  • 2篇教育部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湖北科技学院

作者

  • 9篇黄宁康
  • 7篇汪德志
  • 7篇杨斌
  • 5篇雷家荣
  • 3篇熊器
  • 2篇刘耀光
  • 2篇杜晓松
  • 2篇刘春海
  • 1篇张东
  • 1篇张光学
  • 1篇董珍
  • 1篇任丁
  • 1篇胡永红
  • 1篇李月生
  • 1篇张瑞谦
  • 1篇赵龙
  • 1篇杜良
  • 1篇曾俊辉
  • 1篇杜纪富
  • 1篇姜辉

传媒

  • 3篇功能材料
  • 2篇原子与分子物...
  • 2篇南昌航空工业...
  • 1篇核技术
  • 1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Journa...
  • 1篇Transa...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IR研究H^+辐照对Mo涂层的影响
2007年
在不锈钢基体上采用离子束混合技术及电子束处理方法进行Mo薄膜沉积,沉积后的试样再进行氢离子注入.分别对氢离子注入前后的样品进行500~4000波数范围内IR分析,研究了氢离子辐照前后涂层的红外光谱振动吸收峰的变化,对Mo涂层的抗氢机理进行了探讨.
刘春海杜晓松汪德志黄宁康杨斌
关键词:MO薄膜离子束混合IRH^+辐照
Effect of Heating on Hydrogen Retention in C-SiC Coatings
2008年
C-SiC coatings were prepared on stainless steel with magnetron sputtering deposi-tion followed by Argon ion bombardment. These samples were implanted by 5 keV hydrogen ion beam. SEM, SIMS and IR transmission were utilized to study the mechanism and the stability of hydrogen retention of C-SiC coatings. Comparison was made between the samples with and without removing Argon by heating then followed by H+ ion implant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removal of argon by heating can improve the hydrogen retention of the C-SiC coatings.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hydrogen barrier for the C-SiC coatings was investiga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property of hydrogen retention for the C-SiC coatings is still good after heating at 573 K, but it becomes worse after heating at 873 K, and it loses after heating at 1 173 K.
杜纪富黄宁康
关键词:热稳定性
H^+辐照前后W涂层表面的XPS分析被引量:2
2002年
对离子束混合技术在不锈钢基体上沉积的W膜进行了H+ 辐照前后的XPS分析 ,研究了H+ 辐照对W的结合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 ,沉积的W膜中除了单质钨外 ,还有部分钨的氧化物 ,H+ 辐照结果表明 ,H+的辐照使钨的结合能向低能方向偏移 ;钨的氧化物有所减少 。
杨斌雷家荣汪德志黄宁康
关键词:离子束混合XPS分析
污染氧对氢离子辐照前后50%TiC-C薄膜的影响研究
2006年
采用离子束混合技术在不锈钢衬底上制备50%TiC-C薄膜,用剂量1×1018ions/cm2、能量5keV的氢离子对薄膜进行辐照。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氢离子辐照前后的50%TiC-C薄膜进行组成元素化学结合能谱的分析,着重研究污染氧对薄膜氢离子辐照前后的影响。研究发现氢离子辐照会引入更多的污染氧进入膜内,但污染氧不影响薄膜的阻氢性能。
姜辉黄宁康
加热去氩处理工艺对离子束混合沉积的C-SiC涂层阻氢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利用Ar^+离子束混合技术在不锈钢基体上沉积C-SiC涂层,然后对部分样品进行加热去氩处理(400℃,30min),再用5keV氢离子源辐照样品。通过扫描电镜(SEM)的表面形貌观察、二次离子质谱仪(SIMS)的H与Ar元素深度分布和正离子质谱分析,研究去氩处理对氢离子辐照的C-SiC涂层的形貌和阻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去氩处理,样品中不锈钢基体内的氢浓度降低了80%,显示出去氩处理的C-SiC涂层具有更高的阻氢性能。研究结果将为该技术应用于不锈钢基体上C-SiC涂层制备工艺的进一步改善提供依据。
任丁张瑞谦黄宁康曾俊辉杜良张东
关键词:扫描电镜二次离子质谱
H^+辐照对不锈钢基体上涂覆W膜的微观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对奥氏体不锈钢基体上采用离子束混合技术进行不同厚度的钨膜沉积 ,沉积后的试样进行了H+注入前后的XRD和SEM微观分析 ,研究了H+辐照对W膜的晶体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 ,沉积的W膜基本上是非晶的 ,还出现了由于污染造成的钨的氧化物。氢离子的辐照模拟结果表明 ,少量晶化的W向非晶化转变 ,污染的氧化物被择优溅射掉。H+轰击对W膜表面形貌的影响不大 ,它仍然致密、均匀、完整且无明显损伤。
杨斌雷家荣汪德志黄宁康
关键词:离子束混合氢离子聚变堆第一壁微结构
H^+辐照前后C-SiC涂层的XPS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对不锈钢基体上离子束混合沉积的C -SiC涂层进行了H+ 辐照模拟试验 ,由SIMS测量H+ 辐照前后氢的浓试分布 ,采用沟电子能谱 (XPS)对H+ 辐照前后涂层元素C和Si进行了内层电子结合能的测量分析 ,研究C及Si的化学键态的变化与H的关系 。
熊器杨斌刘耀光汪德志黄宁康雷家荣
关键词:涂层XPS碳化硅
热处理对注入氢离子的C-SiC涂层表面成分的影响(英文)
2013年
采用中频磁控溅射结合离子束混合技术在不锈钢基体上制备C-SiC涂层。对制备的涂层进行能量5 keV、剂量1×1018ions/cm2的氢离子注入,模拟涂层阻止氢渗透。之后,分别将样品从273 K加入到1173 K。采用SEM、XPS和SIMS分析表面形貌、表面成分及各元素的深度分布。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的加热处理使涂层的成分发生变化,在723 K以下温度处理时,C-50%SiC涂层仍能保持非常好的氢阻止性能,在1023 K以上温度处理时,涂层不再具有阻氢性能。
杜纪富胡永红董珍张光学李月生赵龙
H^+辐照前后C-SiC涂层的红外吸收光谱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对在不锈钢基体上用离子束混合技术沉积的C SiC涂层 ,进行了二次离子质谱 (SIMS)及傅氏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I IR)的分析。研究了不锈钢基体涂覆前后的H+ 辐照的氢浓度分布以及H+ 辐照前后涂层的红外光谱振动吸收峰的变化 ,对SiC涂层阻氢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杨斌熊器刘耀光雷家荣汪德志黄宁康
关键词:红外吸收光谱聚变堆
H^+辐照前后C-SiC涂层的红外吸收光谱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对在不锈钢基体上用离子束混合技术沉积的C -SiC涂层 ,进行了二次离子质谱 (SIMS)及傅氏变换红外吸收光谱 (FI-IR)的分析。研究了不锈钢基体涂覆H +辐照前后的氢浓度分布以及H+辐照前后涂层的红外光谱振动吸收峰的变化 。
熊器杨斌刘耀光汪德志黄宁康雷家荣
关键词:SIC涂层红外吸收光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