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通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S2006006)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高增栋仲崇俊刘麟陆晨希姚小平更多>>
相关机构: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通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肺开放
  • 4篇肺开放策略
  • 3篇体外循环
  • 3篇外循环
  • 2篇白细胞
  • 2篇白细胞介素
  • 1篇神经组织
  • 1篇神经组织工程
  • 1篇生物因子
  • 1篇术后
  • 1篇髓细胞
  • 1篇体外循环后
  • 1篇体外循环术
  • 1篇体外循环术后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细胞因子
  • 1篇下血
  • 1篇坏死因子

机构

  • 4篇南通大学第二...
  • 1篇南通市第一人...

作者

  • 4篇陆晨希
  • 4篇刘麟
  • 4篇仲崇俊
  • 4篇高增栋
  • 3篇姚小平
  • 2篇薛群
  • 2篇李峰
  • 1篇崔志明
  • 1篇薛群
  • 1篇徐冠华
  • 1篇谢纬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08
  • 2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肺开放策略对体外循环后呼吸功能及TNF-α IL-8的影响
2008年
目的研究肺开放策略(OLC)对体外循环(CPB)手术后呼吸功能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机械通气组(CMV)、早期肺开放组(EOL)、晚期肺开放组(LOL),EOL组在气管插管后实施肺开放策略,LOL组到达ICU后30min实施肺开放策略;分别于术前、CPB后及到ICU后120、240及360min记录各项呼吸指标:吸氧浓度、气道峰压、实际潮气量和呼气末气道正压(PEEP),计算动态肺顺应性。以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技术于术前、CPB后及到ICU后3、5、24和48h测定TNF-α、IL-8水平。结果CMV组及LOL组CPB后肺动态顺应性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EOL组肺动态顺应性CPB后未见下降;LOL组经实施肺开放后肺动态顺应性逐渐上升,但在到ICU120min前肺动态顺应性仍低于EOL组(P<0.05);维持肺开放的最低PEEPLOL组高于EOL组(P<0.01)。CPB后各组TNF-α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上升幅度EOL组低于LOL、CMV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PB后EOL组TNF-α水平逐渐下降,LOL、CMV组TNF-α水平进一步上升,在到达ICU后3h达峰值。IL-8水平在两肺开放组呈显著下降趋势,EOL组在到ICU后24h恢复术前水平,LOL组在到ICU后48h后恢复术前水平,但CMV组各时点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结论OLC可减少CPB后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CPB相关的肺损伤,早期实施OLC优于晚期实施OLC。
仲崇俊高增栋陆晨希薛群李峰姚小平刘麟
关键词:肺开放策略体外循环细胞因子
肺开放策略对体外循环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肺开放策略(OLC)对体外循环(CPB)手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机械通气组(CMV)、早期肺开放组(EOL)、晚期肺开放组(LOL),EOL组在气管插管后实施肺开放策略,LOL组到达ICU后30 min实施肺开放策略;分别于术前、CPB后及到ICU后120、240、360 min记录各项呼吸指标:吸氧浓度、气道峰压、实际潮气量、呼气末气道正压(PEEP)等并同时测动脉血气,计算氧合指数和动态肺顺应性。结果:CMV组CPB后及到ICU后120、240 min肺动态顺应性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氧合指数CPB后各时段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EOL组肺动态顺应性CPB后未见下降;LOL组经实施肺开放后肺动态顺应性、氧合指数逐渐上升,但在到ICU 120 min前肺动态顺应性仍低于EOL组(P<0.05);维持肺开放的最低PEEP LOL组高于EOL组(P<0.01)。结论:OLC可减轻CPB相关的肺损伤,早期实施OLC优于晚期实施OLC。
高增栋仲崇俊陆晨希薛群李峰姚小平刘麟
关键词:体外循环肺开放策略
脊髓细胞移植支架的理论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神经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在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细胞支架做为神经组织工程的重要部分,按材料可分为天然生物支架材料、人工合成支架材料和复合型支架材料3大类。此外,纳米技术也开始在支架材料中得到应用并取得初步成效。目前细胞支架在应用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随着生物学技术和其它相关技术的发展,细胞移植支架在脊髓损伤修复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徐冠华崔志明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组织工程
体外循环状态下血液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水平的变化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心脏移植、心脏直视手术过程中的体外循环状态可导致各种炎症介质含量升高,强烈的炎症反应可引起肺损伤。肺开放策略可改善体外循环后肺损伤,观察肺开放策略对体外循环术后呼吸功能及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水平的影响。方法:①选择2005-10/2007-10于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对实验及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②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机械通气组、早期肺开放组及晚期肺开放组,每组20例。早期肺开放组在气管插管后实施肺开放策略,晚期肺开放组到达ICU后30min实施肺开放策略。③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技术于术前、体外循环后及到达ICU后3,5,24,48h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水平。结果:患者6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体外循环后各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②体外循环后早期肺开放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上升幅度低于晚期肺开放、常规机械通气组(P<0.01);体外循环后早期肺开放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逐渐下降,晚期肺开放、常规机械通气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进一步上升。③血清白细胞介素8水平在期肺开放组、晚期肺开放组呈下降趋势,但常规机械通气组血清白细胞介素8水平各时点均高于术前(P<0.01)。④白细胞介素10水平只在早期肺开放组呈下降趋势。结论:肺开放策略可减少体外循环后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体外循环相关肺损伤,早期实施肺开放策略优于晚期实施。
高增栋仲崇俊陆晨希刘麟
关键词:肺开放策略生物因子
肺开放策略对体外循环白细胞介素的影响
2007年
目的研究肺开放策略(OLC)对体外循环(CPB)手术后白细胞介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机械通气组(CMV)、早期肺开放组(EOL)、晚期肺开放组(LOL)。EOL组在气管插管后实施OLC,LOL组到达ICU后30min实施OLC;分别于术前、CPB后及到ICU后3、5、24、48h以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技术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各组CPB后IL-8、IL-10、IL-6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或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IL-8水平在两肺开放组呈显著下降趋势,EOL组在到ICU后24h恢复术前水平,LOL组在到ICU后48h后恢复术前水平,但CMV组各时点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或P<0.05)。IL-10水平只在EOL组呈显著下降趋势,EOL组在到ICU后5h即恢复术前水平,而LOL组及CMV组在到ICU后24h仍显著高于术前(P<0.01或P<0.05)。未见OLC对IL-6的显著影响,各时点组间IL-6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OLC可减轻CPB相关的肺损伤从而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早期实施OLC优于晚期实施OLC。
仲崇俊高增栋陆晨希薛群姚小平刘麟谢纬
关键词:肺开放策略体外循环白细胞介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