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ZD017)
- 作品数:13 被引量:369H指数:5
- 相关作者:李向前王璟怡王松奇徐虔王爱俭更多>>
- 相关机构:天津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银行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协调的研究动态综述被引量:13
- 2012年
- 宏观审慎政策并不是维护金融稳定所有政策的集合,其他的宏观经济政策也都对金融稳定产生各种影响,特别是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从货币政策目标的扩展入手,首先回顾了价格稳定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而后对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补充和潜在冲突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综述了二项政策的措施协调和管理当局的安排问题,从中总结出理论和实践中的发展情况,找出不足之处,以便日后进一步的研究。
- 王璟怡
- 关键词:宏观审慎政策货币政策
- 中国货币政策通胀指标的选择研究——基于消费者货币定价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通胀指标的选择是货币当局长期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在消费者货币定价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两国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通过实证模拟考察在技术冲击条件下央行钉住消费者价格指数对中国经济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冲击的理论传导机制。模拟显示,技术冲击对两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没有影响,并且在货币政策约束下能够使短期出现剧烈波动的PPI指数迅速恢复平稳。在技术进步的冲击下,央行实施钉住消费者价格指数的最优货币政策能够有效维持经济增长、改善贸易条件、维护汇率稳定,说明钉住消费者价格指数的最优货币政策在本国货币定价模式下更加合理。
- 王爱俭刘玚
- 关键词: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 宏观审慎政策效应及其与货币政策关系研究被引量:235
- 2014年
- 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以价格稳定为目标的货币政策并不能保证金融稳定,因而需要引入宏观审慎政策,对金融系统的稳定进行管理。鉴于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并非完全相互独立,政策制定者需要首先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进行经济管理。本文使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认为:第一,宏观审慎政策中的逆周期资本工具是福利增进的,该工具的使用对于稳定金融波动有积极的意义;第二,宏观审慎政策对于货币政策能够起到辅助作用,特别是在市场受到金融冲击的时候,辅助的效果最明显。因而我国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互相配合,发挥协同效应。
- 王爱俭王璟怡
- 关键词:宏观审慎政策货币政策DSGE模型
- 基于宏观审慎的我国监管框架构建研究
- 2013年
- 随着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的推出,国际金融监管界逐渐确立了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相结合的金融监管新理念,并得到世界各国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实践。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的实践情况,研究了我国完善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和关注点,而后在借鉴国际宏观审慎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建议。
- 王璟怡翟玮
- 关键词:宏观审慎金融监管
- 加总模式变迁视角下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演进评述被引量:1
- 2012年
- 系统性金融风险分析框架的选取问题是理论与实务界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争论的焦点之一。建立完善的分析框架需要立足于合理的宏观加总,而用于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分析框架的加总模式主要包括简易累加、新古典宏观加总和宏观审慎原则下的新加总模式。对不同加总模式下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成果进行纵向梳理与横向比较分析发现:当前对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研究应着眼在货币量值加总的基础上,形成具备一定理论基础的整体分析框架。
- 温博慧袁铭
- 关键词:系统性金融风险宏观审慎
- 逆周期资本缓冲的顺周期性研究——基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数据的对比
- 2014年
- 2010年,巴塞尔协议Ⅲ公布了关于设立逆周期资本缓冲的建议,旨在降低各国的经济波动,但是逆周期资本缓冲的设立也引起了理论界的争论。一些学者认为逆周期资本缓冲非但不能带来金融稳定,反而会加大经济的波动幅度。本文重点阐述逆周期资本缓冲与金融周期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国内外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此来检验逆周期资本缓冲是否具有显著的顺周期性。最后得出结论,逆周期资本缓冲对一国经济波动的影响会随着国家发展程度的不同而不同。
- 李向前贺卓异郭强
- 关键词:顺周期性经济波动
-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汇率作为重要的价格信号,能影响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成本,改变我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引导国内资源的重新配置,并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和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结构调整两个角度展开分析,分别研究人民币有效汇率对其影响。其中,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对国家和地区层面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表明人民币有效汇率变动对第二产业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第三产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且对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的影响明显大于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从资源配置的角度,以劳动力、资本要素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流动为切入点,对汇率变动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机理及其路径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结论表明,人民币有效汇率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具有促进作用,且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大于名义有效汇率的影响。
- 王松奇徐虔
- 关键词:名义有效汇率实际有效汇率产业结构
-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的顺周期性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违约率的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金融危机后,各国银行监管机构开始反思传统监管政策存在的问题,并一致认为应当对银行监管的理念和方式进行改革。加强逆周期监管理论的实践与探索是各国银行监管的主要发展趋势。作为银行传统监管手段的内部评级法同样具有顺周期性。缓解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法的顺周期性可以通过扩大违约率计算的时间区间、开展压力测试和引入杠杆率指标等途径。
- 李向前贺卓异
- 关键词:商业银行顺周期性内部评级法违约率资产收益率信用评级
- 我国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中的核心作用被引量:4
- 2012年
- 宏观审慎监管通过对风险相关性的分析、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的监管,来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次贷危机后,人们对于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但对于由谁来扮演监管主体则存在很多争议。本文研究指出,中央银行所承担的维护金融稳定、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最后贷款人等职能,使其能够在宏观审慎监管中发挥核心作用。次贷危机后,美、欧、英、法逐步调整了监管格局,表明对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中中央银行的核心地位认识比较一致。本文通过对我国央行货币政策麦克洛姆规则的检验,证明其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中具有有效调控的能力。指出我国中央银行应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中扮演监管主体角色,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 周胜强李向前范芮彤
- 关键词:宏观审慎监管中央银行金融稳定
- 影子银行系统对我国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被引量:96
- 2013年
- 近年来影子银行系统的快速扩张已成为我国经济中不可忽略的问题。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及VAR模型,对2000~2012年的相关经济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三点结论:第一,影子银行系统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负向作用,对于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以及传导机制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第二,影子银行系统使我国金融稳定性有所降低;第三,近年我国相对稳定的金融系统、较快的经济增长以及货币供给的不断增加是影子银行系统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 李向前诸葛瑞英黄盼盼
- 关键词:影子银行系统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宏观审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