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322)

作品数:8 被引量:293H指数:6
相关作者:刘盛和邓羽胡章汤青徐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主体功能区
  • 2篇主体功能区划
  • 2篇流动人口
  • 2篇功能区
  • 1篇新区
  • 1篇中国流动人口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人口
  • 1篇人口特征
  • 1篇石化
  • 1篇石化工业
  • 1篇土地资源
  • 1篇区位
  • 1篇资源指标
  • 1篇西江经济带
  • 1篇经济带
  • 1篇空间分布特征
  • 1篇化工
  • 1篇化工业
  • 1篇黄金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国家基础地理...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5篇刘盛和
  • 3篇邓羽
  • 2篇樊杰
  • 2篇徐勇
  • 2篇汤青
  • 2篇胡章
  • 1篇刘若梅
  • 1篇王江浩
  • 1篇董科国
  • 1篇张文忠
  • 1篇王丽
  • 1篇田山川
  • 1篇安祥生
  • 1篇杜红亮
  • 1篇兰肖雄
  • 1篇周艺
  • 1篇缪艳萍
  • 1篇刘冉

传媒

  • 4篇地理研究
  • 2篇地理学报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经济地理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国流动人口地域类型的划分方法及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121
2010年
随着中国流动人口规模快速增长和影响日趋深远,各级政府在制订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区域与城市规划等各类重大决策时,亟需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不同地域类型。本文在综合比较现有流动人口地域类型划分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考虑净迁移率和总迁移率的复合型指标及其修正方法,并根据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分区县的流动人口数据,运用以上多种划分方法实证研制出中国流动人口地域类型的多种划分方案,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综合考虑净迁移率和总迁移率的复合指标法,可以同时测度区域流动人口的方向性与活跃度,兼具以上两种单一性指标法的特色和优势,特别是能清晰地分辨出区域流入人口与流出人口的规模均比较大的平衡型活跃区这种独特类型,具有显著的优势。②进一步考虑份额指标的修正型复合指标法,能有效地消除因区域人口总量过小或过大而导致流动人口活跃度被高估或低估的偏差,划分结果更加符合实际。③中国流动人口地域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其自然环境、人口密度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关系密切。中国各类流动人口活跃区主要分布在位处第三阶梯和大于800 mm等降雨线的东部季风区,其人口密度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刘盛和邓羽胡章
关键词:流动人口
基于区域差异类型的流动人口快速监测方法被引量:5
2011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增长迅猛,但目前我国还缺乏对流动人口进行快速动态监测的有效方法与方案,特别是未能考虑我国流动人口的区域差异性,这已成为各级政府在进行科学决策和及时行动时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本文尝试提出一种基于区域差异的我国流动人口快速监测方法,旨在应用流动人口区域差异的知识来改正流动人口监测样点网络布局方案和监测指标体系,突出监测重点,节约监测成本,提高监测绩效。该方法依次由划分流动人口区域类型、制定监测样点网络布局方案、设计监测指标体系、估算流动人口规模与特征、数据校核及区域类型调整等五个步骤所组成。
刘盛和胡章邓羽
关键词:流动人口
基于改进场模型的城市影响范围动态演变——以中国中部地区为例被引量:70
2011年
由于在认清城市与腹地、城市与城市之间相互关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城市影响范围成为目前中国区域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城市影响力指数及区域可达性两方面对传统的场模型进行改进,更为合理地界定出城市影响范围。以中国中部地区1990、2000、2007年3个年份的研究为例,研究城市影响范围的动态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从空间形态演变方面提炼出城市影响范围演变的3大阶段及其对应的5种类型,并对各阶段城市的较快发展提出建议。从理论及实践层面对城市影响范围的研究进行了探索,以期为城市影响范围甚至区域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王丽邓羽刘盛和王江浩
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开发与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空间结构重构被引量:9
2012年
以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开发规划为例,采用层次(AHP)分析法,提出了由经济区位、水运能力、综合交通条件和产业发展潜力等4个方面13个因素所构成的评估指标体系,预估西江黄金水道开发规划对区域内各城镇的差异性影响,发现其具有轴向集聚性和轴线分异性,因而不同次区域应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同时,本文对反映不同的城镇发展战略与重点的"金三角"、"倒T字型"和"中心辐射型"等三种空间结构进行综合比较,认为广西城镇体系规划原来所提出的"中心辐射型"空间结构已不适宜,而"倒T字型"模式和"金三角"模式各有优缺点,可将它们进行组合集成,构建特色鲜明、疏密有致的城镇体系。
刘盛和兰肖雄樊杰
关键词:西江经济带黄金水道
主体功能区划可利用土地资源指标项及其算法被引量:58
2010年
测算和评价可利用土地资源(即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潜力)是开展主体功能区划的关键基础工作之一。在重点阐述主体功能区划可利用土地资源指标项涵义、功能、重要因素参数选择以及算法和技术流程的基础上,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数字地形高程图(DEM)、2000年TM遥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图、县级行政区划图和国土部门土地利用变更数据,测算和评价了2005年我国可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我国可用于建设用地的可利用土地资源面积约28.54×104km2,占全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3.01%;全国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面积为0.34亩/人,其空间分布的基本特点是高值区相对集中于东北、华北北部、西北以及黄河中游地区,低值区成片集中于青藏高原和中、东部人口密集地区。
徐勇汤青樊杰刘若梅周艺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划
中国石化工业发展和区位变迁轨迹被引量:22
2009年
本文回顾了中国石化工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各阶段的特征。目前,中国石化工业正在向规模大型化、布局集中化、炼化一体化、生产园区化方向发展。其次,本文分析了中国石化工业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来看,中国石化工业的空间格局呈现出"东西强、中部弱","北方强、南方弱","沿海强、内地弱"的分布特征;辽中南、京津冀和沪宁杭等八大石化产业基地已成为支撑中国石化工业发展的基础。最后,本文分别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尺度等视角,探讨中国石化工业在大区域层面空间布局的演化趋势,石化企业的临港布局指向以及向专业园区集聚的区位选择特征。通过以上分析,对中国石化产业在宏观空间上的合理布局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张文忠董科国田山川
关键词:石化工业
新区转型期的人口挑战与应对--以天津滨海新区核心区为例被引量:4
2009年
天津滨海新区核心区正处于产业结构、城区职能、"港—城"关系的转型阶段与人口快速集聚时期。利用第四、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和2005年抽样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详细分析了天津滨海新区核心区转型期的人口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该区存在着人口吸纳能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明显加重、行业和职业呈现低端化、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较弱等问题,虽与区域的发展阶段、产业基础、自然本底相吻合,但严重制约了该地域的社会经济转型。为推动该区转型,亟需转变人口发展模式,通过借鉴浦东新区的经验教训,从就业与社会极化、"银发经济"、教育与创新、集约环保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
刘冉刘盛和杜红亮缪艳萍
关键词:人口特征
山西省后备建设用地潜力评价被引量:13
2010年
主体功能区划背景下,后备建设用地潜力评价研究成为指导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以及优化、重点开发区土地利用定位和发展方向的重要基础。文章利用山西省1∶250 000 DEM数据、1∶250 000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国土资源部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以及分县行政区划矢量数据,基于后备建设用地提取规则和计算公式以及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山西省后备建设用地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未来可用于建设用地的后备建设用地面积合计为7 482.90 km2,约占全省陆地国土总面积的4.78%,略高于全国后备建设用地丰度(全国为3.28%);人均后备建设用地面积的平均值为0.337亩/人,略低于全国0.377亩/人的水平;全省后备建设用地潜力空间分布的总体趋势是南北部大于中部,地势平坦地区大于地势高的地区;从全省人均后备建设用地潜力来看,全省人均后备建设用地潜力空间分布的总体趋势是西北部地区和东南部太岳山地区较丰富,而经济相对发达、人口相对集聚和国土开发强度较高的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以及晋中地区较为缺乏,同时吕梁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忻州东部五台山地区以及晋城、长治东南部地区也较缺乏。未来太原盆地、临汾盆地以及运城盆地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开发区的土地利用方向应该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开展建设用地整理和挖潜为主要方向。
汤青安祥生徐勇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