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319)

作品数:17 被引量:254H指数:11
相关作者:羊向东刘恩峰况雪源刘健吴艳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篇流域
  • 4篇沉积物
  • 3篇太湖
  • 3篇太湖流域
  • 3篇湖泊
  • 3篇湖流
  • 2篇营养化
  • 2篇人类活动影响
  • 2篇土地利用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湖泊沉积
  • 2篇降水
  • 2篇硅藻
  • 2篇富营养化
  • 2篇巢湖
  • 1篇地区降水
  • 1篇定年
  • 1篇定年方法
  • 1篇东亚冬季风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南京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7篇羊向东
  • 6篇刘恩峰
  • 5篇刘健
  • 5篇况雪源
  • 4篇吴艳宏
  • 3篇王红丽
  • 2篇刘倩
  • 2篇夏威岚
  • 2篇邴海健
  • 2篇薛滨
  • 2篇张耀存
  • 2篇吴敬禄
  • 2篇曾海鳌
  • 2篇王苏民
  • 1篇周俊
  • 1篇张恩楼
  • 1篇汪敏
  • 1篇沈吉
  • 1篇王文睿
  • 1篇仝秀芳

传媒

  • 3篇海洋地质与第...
  • 3篇湖泊科学
  • 3篇第四纪研究
  • 2篇高原气象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科学通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中国历史地理...

年份

  • 1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源对太湖河口沉积物有机质贡献的同位素示踪被引量:12
2009年
分析了太湖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河口表层沉积物及主要生物的有机碳含量和同位素分布特征,并利用端元混合法求取了陆源输入对湖泊沉积物有机质的贡献及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流域表层土壤有机质δ13C受植物群落的δ13C值影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质δ13C值存在差异。茶园、菜地、林地和农田δ13Corg平均值分别为-25.4‰、-25.8‰、-27.1‰和-28.1‰,其中茶园有机碳同位素值最高。河口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变化范围为-27.5‰~-25.1‰,平均值为-25.7‰。河口近岸区域表层沉积物δ13Corg偏低,且以河口为轴心向湖心逐渐增大,呈扇形条状分布,其分布主要受低δ13C值的陆源有机质输入影响。利用端元混合法求得近河口表层沉积物中陆源有机质贡献高达70%~80%,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陆源有机质贡献量逐渐减少。
曾海鳌吴敬禄
关键词:碳同位素土地利用类型沉积物太湖流域
南京市两个小型富营养湖泊浮游硅藻的季节性变化被引量:12
2009年
为研究浅水富营养湖泊硅藻季节演替的规律,选择南京两个城市湖泊(前湖和月牙湖)作为对象,对水体硅藻和水质进行逐月采样和实验分析.结合数理统计分析手段,对2006年硅藻浓度、种群组合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两湖硅藻都呈现较明显的季节演替特点,冬季浮游硅藻组合主要由Cyclostephanos的种类为主,代表了冷水富营养种组合类型;夏季和秋季以Cyclotella atomus和C.meneghiniana暖水耐营养种优势组合为主.硅藻和环境指标月富营养湖泊,春季硅藻丰度增加对初级生产量的贡献很小;随着营养程度的不断提高,温度对浮游硅藻的限制更为突出.
姚敏刘倩李艳玲羊向东
关键词:浮游硅藻水温营养因子
湖北太白湖孢粉记录揭示的近1500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被引量:13
2009年
太白湖TN1孔总长153cm岩芯的孢粉组合与炭屑指标,揭示了近1500年以来太白湖流域的植被经历了7个阶段的变化,对引起植被发生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探讨认为,520-1310AD期间,植被变化主要受气候变化的控制,人类活动的影响相对较弱;1310-1710AD期间,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强度增加,为以自然控制为主向人类活动驱动为主转化的过渡期;1710AD以来,植被变化以人类活动驱动为主,反映的气候信号相对较弱.在孢粉组合所反映的气候变化中,具有520-720AD、1050-1310AD和自1950AD以来的三个暖期和720-1050AD、1310-1710AD期间的两个冷期.
仝秀芳肖霞云羊向东王苏民萧家仪
关键词:孢粉气候变化
太湖流域东氿、西氿近百年汞的富集特征被引量:10
2008年
通过对太湖流域的东、西沉积岩芯中汞(Hg)等金属元素的分析,研究了Hg的富集特征;在精确定年的基础上,计算了近百年来Hg的累积通量、人类活动导致的增量及累积通量变化,揭示了人类活动与降水等自然因素对东氿、西氿沉积物中Hg含量变化的贡献量.结果表明,近百年来,东氿、西氿沉积物中Hg浓度呈持续上升趋势,人为贡献量占到沉积物中Hg浓度的2/3左右.20世纪早期,沉积物中Hg浓度的增加主要与邻近地区城市发展、化石燃料使用和西方工业革命导致的全球Hg的释放通量增加有关;20世纪30年代以来,沉积物中Hg的人为贡献量随着流域工业规模阶段性的变化而变化,总体呈增加趋势.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期,沉积物中Hg的人为污染程度最高;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流域内重污染工业规模的压缩,沉积物中Hg的含量逐渐降低.
吴艳宏蒋雪中刘恩峰姚书春孙照斌朱育新
关键词:人为污染沉积物太湖
1391-2006年龙感湖-太白湖流域的人口时间序列及其湖泊沉积响应被引量:4
2011年
龙感湖、太白湖是经济发达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浅水湖泊。本研究首先利用历史学的方法复原了黄梅、广济(武穴)和宿松三县1391-2006年的人口时间序列,这是首次将中国历史人口序列的重建深入到县一级。以此为基础,重建了1391-2006年龙感湖-太白湖流域的历史人口序列。在复原方法上,重点吸收了何炳棣等学者关于史载人口数字真实含义变迁等制度研究成果,在把握宏观人口变动大势的基础上,分段复原各时段内的次级波动。龙感湖、太白湖的沉积记录揭示了流域开发强度的变化,这为重建所得人口序列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检验参照。1391-2006年流域内人口整体呈增长趋势,1634-1644年的明末战乱和1853-1864年的太平天国战争造成了两次重大的人口损失,且后者的程度远甚于前者。硅藻组合、总磷、磁化率、碳屑和孢粉等沉积指标序列清晰地反映了同期人口的波动趋势。这令沉积指标波动得到人文因子解释的同时,也证明了本研究中明代以降县级人口序列的重建方法是可信的。
邹怡
关键词:人口明清
四种再分析资料与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观测资料的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为了获得对中国区域降水刻画能力较好的再分析资料,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将PREC/L、CMAP、GPCP及NCEP2四种再分析降水资料与台站降水观测资料进行了多年和逐年平均的年、季、月降水量距平的时空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比较了再分析资料对该区降水刻画能力的差异。首先对该区域的观测资料、CMAP、GPCP及NCEP2资料进行插值,使所有资料具有相同的空间分辨率,在此基础上比较再分析资料与观测资料年、季、月平均的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四种再分析资料与观测资料的距平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由大到小(由小到大)的变化次序为:PREC/L→CMAP→GPCP→NCEP2,四种再分析资料均能较好地刻画出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尤以PREC/L资料对该区域降水变化的时空演变规律描述得最好。最后,利用PREC/L资料与观测资料对该区域降水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相关分析、EOF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结果显示夏季平均降水量具有2.3和3.1年的显著周期,EOF分析的前两个模态的时间变化分别具有2.3和2.8年的显著周期,这些显著周期都通过了95%的红噪声检验。
王红丽刘健况雪源
关键词:GPCPCMAP长江中下游降水
基于嫦娥一号激光测高数据的月球三轴椭球体模型被引量:9
2010年
基于月球大地测量参数在月球探测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目前能够获取的测量数据类型,选取嫦娥一号测高地形数据及Lunar Prospector月球重力场模型作为数据源,采用地形逼近方法,解算了月球主惯性矩、主惯性轴指向、月球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月球形状扁率及质心与形心偏移量(DCOM-COF)等大地测量参数,得到地形逼近三轴椭球体和三轴水准椭球体,并与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新计算的三轴水准椭球能较精确地反映月球质心与形心的不重合状况以及偏移的方向和量级。
王文睿李斐刘建军任鑫邹小端牟伶俐鄢建国邹永廖张洪波吕昌刘建忠左维苏彦温卫斌边伟汪敏李春来欧阳自远
关键词:嫦娥一号月球重力场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长江中游龙感湖近代湖泊沉积年代序列被引量:16
2010年
龙感湖流域人类活动导致了用于计年的210Pb在沉积剖面上的分布状况受到影响,直接影响到沉积年代的确定;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在沉积指标上有明显反映,具有时标意义,可以用于近代沉积物年代学研究,以提高计年的准确性.通过龙感湖LS-1孔和LGL-1孔上部210Pbexc分布特征分析,结合粒度等指标所指示的人类活动历史,推算两孔上部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0.19cm/a和0.23cm/a.两个孔的沉积物质量累积速率进一步表明:在修建水库、闸坝等水利设施前龙感湖沉积通量的变化主要受到流域降水与径流等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人类活动改变了湖泊流域的水系结构,改变了自然的沉积过程,使得入湖碎屑通量明显减少.在人类活动改变水系结构前1940年代,在长江中下游湖泊沉积中都出现了210Pb的高值时段,与流域内这一时期降水偏少有关.将这一210Pb蓄积的异常作为时标将有助于建立更可靠的近代湖泊沉积物年代序列.
吴艳宏刘恩峰邴海健羊向东薛滨夏威岚
关键词:^210PB环境指标
基于^(210)Pb与^(137)Cs分布的近代沉积物定年方法——以巢湖、太白湖为例被引量:43
2009年
对巢湖、太白湖沉积岩心中210Pb、137Cs活度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37Cs活度均低于20Bq/kg,但具有明显的1963年蓄积峰;210Pbex活度随深度增加呈指数降低,指示了较为稳定的沉积特征。采用CIC、CRS模式计算得到的沉积岩心210Pb年代结果均偏离137Cs时标,反映了源自大气沉降的210Pb的流域输入以及湖泊水体中210Pb河流输出的共同影响。根据137Cs的1963年时标深度,把沉积岩心分为上下两段,依据210Pbex活度变化,分别采用不同公式进行沉积岩心年代计算。由此得到的巢湖与太白湖近百年来的沉积速率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反映了长江中下游地区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对湖泊沉积记录影响的一致性。其中20世纪60年代初期,巢湖与太白湖主要入湖河流上游地区水库的建成投入使用,对入湖泥沙起到调蓄作用,使得沉积速率降低;20世纪70年代末期、80年代中期以来,巢湖与太白湖呈现较高的沉积速率,主要反映了流域农业发展等人类活动的影响;1991年与1999年洪水事件在沉积物中也有明显的表现。
刘恩峰薛滨羊向东吴艳宏夏威岚
关键词:湖泊沉积定年方法沉积速率
对流层上层副热带西风急流与东亚冬季风的关系被引量:54
2008年
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研究冬季对流层上层西风急流的时空变化特征,提出表征急流强度和位置变化的指数,进而探讨西风急流与东亚冬季风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西风急流强度指数体现了西太平洋与高纬大陆的热力对比,较好地反映了西伯利亚高压与阿留申低压的强度变化,可作为表征冬季风强弱变化的一个定量指标,急流增强(减弱)对应西伯利亚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加强(减弱),东亚冬季风偏强(弱)。急流强度指数与不同高度冬季风子系统的显著相关表明,东亚冬季风活动异常不只是对流层中低层的现象,而在整个对流层都有明显反映,低层的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中层的欧亚脊、东亚大槽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高层的西风急流是同相变化的。在此基础上还比较了急流强度指数和北极涛动指数(AO)与东亚冬季风的关系,急流强度变化体现了欧亚大陆与西太平洋的热力差异,而AO则主要反映极地与中纬度环状模的反相变化,所以急流强度变化与东亚冬季风的关系更为密切。
况雪源张耀存刘健
关键词:东亚冬季风北极涛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