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4010)

作品数:19 被引量:378H指数:11
相关作者:江在森武艳强方颖张希杨国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地震
  • 8篇地壳
  • 7篇地壳运动
  • 7篇GPS
  • 5篇最小二乘配置
  • 4篇汶川地震
  • 4篇GPS观测
  • 3篇形变
  • 3篇位错
  • 3篇模拟数据
  • 2篇地震带
  • 2篇地震前
  • 2篇应变场
  • 2篇震前
  • 2篇配置方法
  • 2篇强震
  • 2篇最小二乘
  • 2篇汶川8.0级...
  • 2篇位错模型
  • 2篇南北地震带

机构

  • 17篇中国地震局地...
  • 14篇中国地震局
  • 2篇国家测绘局
  • 2篇河北省地震局
  • 2篇同济大学
  • 2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兰...
  • 1篇中国地震应急...

作者

  • 13篇江在森
  • 9篇武艳强
  • 7篇张希
  • 7篇方颖
  • 6篇杨国华
  • 3篇张四新
  • 3篇王双绪
  • 2篇崔笃信
  • 2篇王武星
  • 2篇平建军
  • 2篇潘国荣
  • 2篇周跃寅
  • 1篇张晓亮
  • 1篇陆明勇
  • 1篇刘晓霞
  • 1篇侯贺晟
  • 1篇王敏
  • 1篇杜方
  • 1篇张致伟
  • 1篇李鹏

传媒

  • 7篇大地测量与地...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地震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Earthq...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1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train Fields and Crustal Movement before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M_S=8.0)被引量:1
2009年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crustal movements, strain field changes and large scal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horizontal deformation before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M_S=8.0) using GPS data obtained from the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 The following issues are discussed. First, the strain fields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located at the epicenter show slow accumulation, because of the tectonic dynamics process subjected to the eastward movement of the Bayan Har block. Second, the different movements between the Longmenshan fault and South China block are smaller than the errors of GPS observation. Third, the high value of compressive strain (2004~2007) is located at the epicenter, which shows that the local squeezing action is stronger than before. Fourth, the data from GPS reference stations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show that crustal shortening is faster than before in the north-eastern direction, which is part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local tectonic dynamics increase in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Jiang Zaisen Wu Yanqiang Fang Ying Li Peng Wang Wuxing
关键词: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应变场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构造动力学
基于GPS观测的汶川地震参数反演与库仑应力变化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利用汶川MS8.0地震前后的GPS观测资料,借助Okada矩形位错模型反演汶川地震参数,进而应用反演所得地震参数,计算地震在其周围GPS资料负位错反演所得震前应变积累断层段上可能造成的库仑破裂静应力变化,分析地震对其周围构造断裂应变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汶川震区呈显著逆冲兼右旋走滑同震变化,对甘川交界东段—甘川陕交界区、鲜水河断裂南段与安宁河断裂北端应变积累有一定程度影响,可能以增强作用为主。
张希崔笃信蒋锋云
关键词:汶川地震参数反演库仑应力位错
两种坐标系转换计算方法的比较被引量:40
2011年
出于对目前常用的两种坐标系转换模型的学习和理解,对原本适合于小角度坐标转换的布尔莎模型进行了拓展,使其适合于任意角度坐标转换。将改进后的7参数布尔莎模型与13参数的大角度模型,结合盾构三棱镜法解算盾首盾尾坐标的工程实例,通过大旋转角和小旋转角两组数据以及编程实现两者的对比,并得出了结论。
潘国荣周跃寅
用球谐函数整体解算GPS应变场方法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探讨利用球谐函数方法整体解算大区域应变场的方法。用该方法对1999—2004年中国大陆区域网GPS速度场数据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该期间的中国大陆应变率场分布,并从残差分布规律角度讨论了球谐函数方法的有效性。针对该方法产生的边缘效应问题,提出了对研究区域外部进行插值后再进行应变计算的解决办法。
武艳强江在森杨国华魏文薪刘晓霞
关键词:球谐函数模拟数据
地形变观测揭示的汶川Ms8.0级地震同震响应与影响被引量:12
2009年
利用GPS、跨断层长水准、跨断层短水准与基线等多手段、不同时空尺度地形变观测资料,研究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Ms8.0级地震同震响应及对周围地区的影响。分析表明了汶川地震发震区呈相当显著的逆冲兼右旋走滑同震变化,大震对其附近的甘川交界东段——甘川陕交界区、鲜水河断裂南段及与龙门山断裂、安宁河断裂的Y字型交汇区及其附近影响相对明显,对其应变积累可能以一定程度增强作用为主。
张希崔笃信张四新王双绪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形变观测同震响应
川滇地区近期地壳运动的应变积累被引量:17
2007年
利用1994~2006年川滇地区GPS和区域水准观测资料,借助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模型,结合近年来跨断层形变总体特征,研究了川滇地区构造块体及其边界断裂的应变积累状况与强度。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川滇地区总体呈现能量积累为主的构造应力态势;安宁河断裂及其与则木河断裂、鲜水河断裂交汇区,盐源-丽江地块及其边缘附近反映出相对高的应变能积累背景及可能的中-短期地震前兆特征。
张希张四新王双绪张晓亮陆明勇王文萍
关键词:负位错模型跨断层形变
利用多面函数整体求解GPS应变场的方法及应用被引量:24
2009年
通过对位移与应变微分公式的分析,提出了利用多面函数整体解算大区域应变场的方法,给出了模拟数据的理论应变场,并对该模拟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过程中,采用1°网格采样数据和50%限定输入数据,通过对比理论结果和计算结果,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对1999~2004年中国大陆区域网GPS速度场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该期间的中国大陆应变场分布,讨论了多面函数方法的特性,并给出了应变计算的建议。
武艳强江在森杨国华方颖
关键词:多面函数模拟数据
汶川8.0级地震前区域地壳运动与应变场动态特征被引量:28
2009年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GPS资料,通过获取水平相对运动、水平应变场分布变化等,研究了汶川8.0级地震前的区域水平运动与应变率场变化,以及大尺度地壳运动动态特征等。研究结果表明,发生汶川8.0级地震的龙门山断裂带,由于受到其西侧巴颜喀拉地块向东运动的构造动力作用,处于缓慢的应变积累状态。在汶川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相对华南地块的差异运动小于GPS观测误差。川滇地区应变场图像显示2004-2007年面应变率负值最高区出现在汶川8.0级地震震中区及其附近,可能反应了局部挤压增强。GPS基准站资料反映的大尺度北东向地壳缩短的相对运动增强,也形成了促进龙门山断裂带发生大破裂的区域构造动力增强的背景条件。
江在森武艳强方颖李鹏王武星
关键词:汶川8.0级地震GPS地壳运动应变场
汶川8.0级地震前区域地壳运动与变形动态过程被引量:118
2009年
利用GPS等观测资料研究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的区域地壳运动与构造变形、应变积累,以及大区域地壳运动微动态变化过程,结合同震位移场分布等分析、讨论了汶川地震前近10年区域地壳变形的表象所反映的大震孕震最后阶段的物理过程.结果表明,发生汶川8.0级地震的龙门山断裂带1999-2004年相对稳定的华南地块无明显的相对运动,2004-2007年有一定程度的相对运动显示,以右旋活动为主,年速率为1. 6mm/a.龙门山断裂带西北侧的巴颜喀拉地块东部为右旋剪切为主兼有推挤的大尺度缓慢变形状态,右旋扭动变形率为2.1±0.2(10^(-8)/a),地壳总体缩短变形率为-0.7±0.1(10^(-8)/a).由GPS基准站资料计算的基线时间序列显示,2005年以来大尺度北东向地壳缩短的相对运动明显增强,青藏块体相对华南地块的北东向运动明显增强.对汶川大地震前应变积累的特殊性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分析认为,汶川大地震的发生是四川盆地西缘的龙门山断裂带受到其西侧巴颜喀拉地块推挤导致大尺度、长时期、缓慢的地壳应变积累的结果.在发震前不仅龙门山断裂带为显著闭锁状态,且孕震区域可能存在地壳弹性变形趋于极限后难以发生变形的相持阶段,大尺度地壳运动与动力环境的动态变化对汶川大地震的发生有促进影响.
江在森方颖武艳强王敏杜方平建军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GPS动态过程孕震过程
最小二乘配置方法在提取GPS时间序列信息中的应用
通过对最小二乘配置方法的研究,应用该方法对 GPS 观测值时间序列和 GPS 基线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完成滤波并提取出不同频段的信息。首先,对最小二乘配置的具体解法进行了讨论。其次,对 GPS 基线计算方法进行了论述。最后...
武艳强江在森杨国华
关键词:最小二乘配置大地线并行计算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