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科技厅项目(2009C33115)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刘丽温从生费雪芬张烈焚应淑女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咬合
  • 1篇咬合重建
  • 1篇面肌
  • 1篇咀嚼
  • 1篇咀嚼肌
  • 1篇肌电
  • 1篇嚼肌
  • 1篇标志点
  • 1篇表面肌电

机构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2篇刘丽
  • 1篇费雪芬
  • 1篇应淑女
  • 1篇张烈焚
  • 1篇温从生

传媒

  • 1篇口腔医学
  • 1篇口腔颌面修复...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面部解剖标志点与垂直距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为探索垂直距离与面部软硬组织标志点关联性,研究确立垂直距离的新方法。方法以100例50岁以上咬合关系稳定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Photoshop软件将其在治疗过程中拍摄的数码侧位片与X线侧位片重叠,测量垂直距离、软硬组织标志点间距离及相关角度,分析垂直距离与面部解剖标志点间距离及角度的相关性。结果测得垂直距离平均值为(62.83±6.11)mm,与年龄显著相关,但与性别无显著相关性。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部分面部解剖标志点间距离与垂直距离显著相关,且存在一定线性关系,其中下颌平面角是上述相关性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面部解剖标志点对临床确定垂直距离有一定参考价值。
应淑女张烈焚刘丽
咬合支持丧失患者修复前后咀嚼肌表面肌电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咬合支持丧失患者修复前后咀嚼肌肌电的变化。方法:对24例咬合支持丧失患者进行常规修复,记录不同时期双侧咬肌和颞肌前束在下颌姿势位及牙尖交错紧咬位时的肌电活动,分析肌电幅值、不对称指数及咬肌/颞肌活动指数的变化。结果:(1)修复前后下颌姿势位肌电变化,咬肌肌电幅值和不对称指数在不同时期无明显变化(P>0.05);颞肌肌电幅值和不对称指数在义齿戴用3个月以上后显著小于义齿早期(P<0.05);咬肌/颞肌前束活动指数在各时期均小于0。(2)修复后牙尖交错位紧咬时肌电变化,咬肌及颞肌前束肌电幅值在戴牙3个月后显著高于戴牙早期(P<0.05);不对称指数与初戴牙时接近(P>0.05),较戴牙1周及1个月显著减小(P<0.05)。咬肌/颞肌前束活动指数值在各时期均接近0。结论:咬合支持丧失患者进行咬合重建过程中,咀嚼肌肌电活动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肌电测量可为咬合重建效果的评价提供参考。
费雪芬刘丽温从生柴璐毅
关键词:表面肌电咬合重建咀嚼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