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A880098)

作品数:6 被引量:57H指数:4
相关作者:张传燧陈艳君张绍军李卯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南华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课程
  • 3篇教师
  • 2篇教育
  • 2篇教育课
  • 2篇教育课程
  • 2篇课程改革
  • 2篇教学
  • 2篇本土
  • 1篇哲学
  • 1篇哲学视野
  • 1篇人性
  • 1篇生成性
  • 1篇生成性教学
  • 1篇生命
  • 1篇生命哲学
  • 1篇能力本位
  • 1篇文化
  • 1篇文化转变
  • 1篇伦理
  • 1篇伦理本位

机构

  • 6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作者

  • 5篇张传燧
  • 1篇张绍军
  • 1篇李卯
  • 1篇陈艳君

传媒

  • 2篇课程.教材....
  • 1篇教育理论与实...
  • 1篇教育科学研究
  • 1篇大学教育科学
  • 1篇教师教育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教师教学个性的湮没与凸显——从控制性教学文化向生成性教学文化转变的视角被引量:1
2014年
教学个性是教师作为真实个体人的生命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受到不同类型教学文化的深刻影响。在控制与规训占主导的课堂教学中,控制性教学文化直接导致了教师教学个性的湮没,表现在忠顺失语、行为预设、科层制约、符号指向等方面。积极构建生成性教学文化,教师的教学个性才能得以彰显,这是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的关键。其主要策略为:确立生命化的教学理念,培育自主型的行为文化;注重共同在场与共同探究,生成体验型的教学文化;赋予教师更大的专业自主权,营造民主型的管理文化;突破单一静态数字的束缚,实施发展型的评价文化。
李卯张传燧
关键词:教学个性
课程改革在路上:历史、现状与未来被引量:33
2015年
20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多次改革,但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改革实验只有两次,一次是1922年新学制颁布前后,一次是21世纪伊始。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教学进入了"新常态"发展时期。未来课程教学改革,应当确立"三个重要"新理念,实现"三个转向",确立"教学中心取向"。为此,必须采取加强本土课程教学理论建设,为课程改革实践提供科学适宜的理论指导;加强课程教学实验,探索中国课程与教学实践规律等策略。
张传燧
关键词: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被引量:6
2014年
为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进而增强综合国力,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各国基础教育改革在时间和进程上平行又继起,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管理、评价等具体改革内容上呈现出诸多共同趋势。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①处于这一浪潮之中,受其影响,各种"国际化"的课程与教学理念、制度规范、文本设计等因素充斥着我国新课改,以致传统优秀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亦有意无意地遭到忽视。然而,21世纪十余年的课改实践证明,单一向度的国际化参照谱系不能从根底上解决我国实践层面的课程与教学问题,"国际化"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不是盲从地"削足适履",而是在坚守本民族优秀的课程与教学传统及其文化基础之上的变革与创新,是基于国际视域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土化。
张绍军张传燧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土化
基于“五会型教师”培养的教师教育课程设计被引量:4
2014年
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变,标志着我国教师培养价值取向由伦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基于能力本位的教师教育目标是培养"五会型教师";为了保障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设计与之相匹配和适应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这个体系由培养实践能力、培养教育理念和培养教师素养等几大板块课程所组成。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实施应当做到:确立新的教师教育理念,制定多样化的课程实施方案,设计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实行必修与选修结合的选课制度,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提供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张传燧
关键词:伦理本位能力本位教师教育课程
本土课程教学论:实践呼唤与理论自觉被引量:10
2016年
建设本土课程教学理论,不仅是课程教学实践的迫切呼唤和课程教学论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民族文化主体自觉、本土课程教学理论自信的表现。建构本土课程教学论,应采取以下策略:继承和创造性转化传统课程教学论思想;借鉴和创造性转化国外课程教学论思想;大力开展课程教学实验;推进当代课程教学论的整体创新和原创性探索。
张传燧
关键词:本土课程教学论
生命哲学视野下的教师成长被引量:9
2014年
教学是人学,教师为人师。人之师具有属人性、为人性和人为性三个特性。生命哲学视野下的教师生命成长经由依于生命、向着生命和超越生命三个阶段。依于生命,教师具有了生命之根,是教学原力的处所;向着生命,教师的教学不仅内含教者的生命世界,更指向学者向学的生命体,是教师成长的旨归所在;超越生命,即达教师生命的最高境界。教师应在无限开放的空间里围绕教学主体构建一个教学不再分离,师生间充满相遇与思想碰撞,超越了现实的生命、朝向生命共通体与教学共同体融通的自由通达之境。
陈艳君
关键词:生命哲学教师成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