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8104)

作品数:23 被引量:76H指数:6
相关作者:吴轶杨春张春梅何铭基蔡健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建筑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2篇耗能
  • 11篇混凝土
  • 10篇地震
  • 9篇抗震
  • 9篇剪力
  • 9篇剪力墙
  • 8篇型钢
  • 8篇型钢混凝土
  • 8篇抗震性
  • 8篇抗震性能
  • 6篇地震易损性
  • 6篇地震易损性分...
  • 6篇动力分析
  • 6篇易损性分析
  • 6篇增量动力分析
  • 5篇时程
  • 5篇时程分析
  • 5篇墙结构
  • 5篇剪力墙结构
  • 4篇滞回

机构

  • 24篇广州大学
  • 20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广东省电力设...
  • 1篇华阳国际工程...
  • 1篇北京市建筑设...

作者

  • 24篇吴轶
  • 19篇杨春
  • 12篇张春梅
  • 7篇蔡健
  • 7篇何铭基
  • 5篇陈麟
  • 4篇陆祝贤
  • 4篇黄照棉
  • 3篇王宏伟
  • 2篇韦文兵
  • 2篇黄炎生
  • 2篇陈亮星
  • 2篇唐冬
  • 2篇吴嘉欣
  • 2篇张俊文
  • 1篇潘健明
  • 1篇蔡北海
  • 1篇廖祥盛
  • 1篇郑俊光
  • 1篇吴珊瑚

传媒

  • 6篇建筑结构
  • 4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土木工程学报
  • 3篇地震工程与工...
  • 2篇工程力学
  • 2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工程抗震与加...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能量及损伤的主余震地震动对超限高层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以第一周期为8.57s的某超限高层框架-核心筒建筑结构为研究对象,选取7条实际长周期主余震序列型地震动,并与单主震地震动一起作为输入样本,通过有限元软件PERFORM-3D对结构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着重从结构整体、楼层滞回耗能情况及构件材料损伤等反应量角度来研究主余震地震动对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单主震地震动,结构在主余震地震动作用下整体滞回耗能增幅最大达到31.34%,楼层滞回耗能增幅最大可达到45.71%;同时余震地震动作用会使结构中构件损伤逐步累积过渡,导致部分构件转变为严重损伤状态。因此,对于超限高层建筑结构,仅根据现行规范或超限高层建筑专项审查研究超限高层在单次主震地震动作用下的抗震能力并不能很好地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建议对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时补充余震地震动作用的影响,从而全面、安全可靠地评估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李钱吴轶Vincent Lee张春梅陈麟王宏伟
关键词:超限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滞回耗能
带耗能腋撑型钢混凝土梁转换结构抗震性能参数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带耗能腋撑型钢混凝土梁转换结构是新型的转换结构,通过试验研究验证该新型结构与普通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相比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和抗震性能。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框架柱轴压比、转换梁托柱轴压比、腋撑设置位置、腋梁刚度比等设计参数对该新型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框架柱和托柱轴压比较大的结构中设置耗能腋撑,可以更加明显的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综合结构响应分析和腋撑变形耗能分析的结果,得出腋撑角度θ的最佳取值为30°~45°,腋撑端部距梁端距离a的最佳取值为Lb/6~Lb/5,腋梁刚度比Kh'的最佳取值为0.2~0.3。
杨春吴轶郑俊光何铭基张春梅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抗震性能
基于IDA的阀厅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尽管近年来大型换流站阀厅结构越建越多,但是对阀厅结构的易损性研究仍十分缺乏。考虑到大型换流站阀厅结构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对这类结构易损性开展深入地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数值模型正确性得到验证基础上,对阀厅结构开展在不同类...
陆祝贤吴轶杨春蔡健何铭基
关键词:增量动力分析地震易损性分析
文献传递
型钢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型钢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具有延性好、受力特性明确等特点,在转换结构中应用广泛。但目前针对此类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也缺乏相应震害资料,整体结构抗震性能研究仍不充分。因此,为研究型钢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在不同地震水准作用下的抗震性能,以某实际工程为背景,建立了非线性分析模型,采用基于增量动力分析的方法对结构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建立起地震动强度与结构破坏程度之间的关系,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做出评估,预测结构达到各种极限状态破坏时的失效概率。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在小震作用下能够保持完好,基本未出现损伤;中震作用下结构产生轻度损伤,损伤仍处于可控范围;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产生倒塌破坏的概率很低,抗倒塌能力储备充足。
吴轶林柱帆杨春陈智远
关键词:框支剪力墙易损性分析增量动力分析
带高强混凝土钢板剪力墙的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基于11个高强混凝土钢板剪力墙模型试验,采用有限元软件PERFORM-3D完成了不同设计参数的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模拟分析,对比了抗剪承载力、刚度、滞回性能等参数,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确定整体结构中剪力墙模型参数。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对比研究带高性能剪力墙的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与带普通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整体地震响应和剪力墙材料损伤等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带高强混凝土钢板剪力墙的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底部剪力墙的损伤程度和范围明显减小,其底部剪力墙混凝土最大压应变与原结构相比最大可减小42.9%,钢板最大拉应变与原结构相比最大可减小64.9%。构件试验与整体结构分析均证明高强混凝土钢板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优越,结构底部剪力墙损伤得到有效控制。
吴轶林柱帆杨春莫真铭
基于IDA的阀厅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尽管近年来大型换流站阀厅结构越建越多,但是对阀厅结构的易损性研究仍十分缺乏。考虑到大型换流站阀厅结构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对这类结构易损性开展深入地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数值模型正确性得到验证基础上,对阀厅结构开展在不同类型地震动作用下的增量动力分析(IDA),基于增量动力分析结果建立阀厅结构处于不同破坏状态的地震易损性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当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5g时,阀厅结构刚度降幅比较缓慢,而随着峰值加速度增大,其刚度降幅逐渐增快。由地震易损性曲线可知,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阀厅结构处于不同破坏状态的超越概率均小于5%,该阀厅结构抗震设计满足要求并具有较大安全储备。
陆祝贤吴轶杨春蔡健何铭基
关键词:增量动力分析地震易损性分析
基于破坏模式的改进剪力墙双参数损伤模型
2016年
由于单一的性能指标难以对复杂高层剪力墙结构进行全面的抗震性能评估,通过引入考虑结构首次超越破坏和累积损伤破坏的双参数损伤模型,借助构件或结构的侧移、能量等性能参数评估结构的损伤状态,但现有的剪力墙双参数损伤模型缺乏考虑剪力墙不同破坏模式对损伤模型计算的影响,不同破坏模式试件侧移与累积滞回耗能差异近1倍,采用同样参数计算易导致低估剪压破坏类型试件的损伤状态,以至于错误判断结构抗震性能.为了弥补现有损伤模型评估不足,结合32个剪力墙试验试件,分析不同破坏模式剪力墙试件极限位移与滞回耗能对损伤计算的影响,提出改进的剪力墙双参数损伤模型,使之适用于评估不同破坏模式剪力墙试件的损伤状态,同时以剪力墙裂缝控制、承载力变化和层间侧移为性能指标,建立剪力墙试件损坏程度、破坏现象与损伤指数的对应关系,提出改进的剪力墙性能水准划分标准,完善剪力墙损伤评估体系.最后通过低周反复试验试件验证了改进损伤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损伤模型计算曲线与试件实际损伤曲线吻合良好,能合理评估构件不同阶段的损坏程度,为进一步研究地震作用下剪力墙的损伤评估以及完善剪力墙性能化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吴轶杨春黄照棉曾春辉
关键词:剪力墙破坏模式
带耗能腋撑型钢混凝土转换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综合利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和耗能减震技术,提出带耗能腋撑型钢混凝土新型转换结构,利用耗能腋撑改善转换结构抗震性能差的问题。以普通和带耗能腋撑型钢混凝土转换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建立该新型转换结构地震易损性曲线方程,研究防屈曲耗能腋撑对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破坏机制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防屈曲耗能腋撑有效降低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在中度、重度损伤破坏及倒塌破坏状态的超越概率,可作为一道可靠的抗震防线。耗能腋撑的设置避免了普通型钢混凝土转换框架结构在转换层及其相邻楼层处形成层侧移机构,减小转换构件的塑性变形,有效地防止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发生整体或局部倒塌破坏。
吴轶何铭基蔡健黄炎生杨春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增量动力分析地震易损性
型钢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方案越来越普遍,但震害调查表明由于结构竖向刚度的不连续导致框支剪力墙结构容易在转换层附近发生严重破坏。通过采用具有延性好、承载力大等优点的钢-混凝土组合转换构件,可提高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以某超限...
黄照棉吴轶杨春何铭基潘建明张春梅
关键词:框支剪力墙易损性分析增量动力分析
文献传递
基于构件损伤的某超限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评估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某超限剪力墙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提出了对应不同性能要求评定构件损伤的损伤指标,从结构整体地震响应与主要受力构件的损伤破坏层面上,对该超限剪力墙结构开展抗震性能评估.结果表明:在不同罕遇地震动作用下,结构各楼层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154,小于规范限值,结构整体变形满足预期的性能目标;根据构件破坏状态评估可知,强震下结构部分剪力墙,连梁和框架梁发生了轻微损伤破坏,达到了预期制定的构件性能目标.
陈亮星吴轶张春梅陆祝贤张俊文黄照棉
关键词:高层剪力墙结构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抗震性能评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