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407241)

作品数:10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陈晓峰林才李玉莉罗小刚孟永春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生物活性玻璃
  • 6篇活性
  • 5篇胶原
  • 2篇多孔支架
  • 2篇降解
  • 2篇胶原复合
  • 1篇单晶
  • 1篇单晶材料
  • 1篇弹性模量
  • 1篇电纺
  • 1篇电纺丝
  • 1篇冻干
  • 1篇性能研究
  • 1篇修饰
  • 1篇压痕
  • 1篇增强型
  • 1篇溶胶
  • 1篇溶胶-凝胶法
  • 1篇生物材料
  • 1篇生物相容

机构

  • 10篇华南理工大学
  • 7篇温州医学院附...
  • 3篇教育部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8篇陈晓峰
  • 7篇林才
  • 5篇李玉莉
  • 4篇罗小刚
  • 3篇张娟娟
  • 3篇孟永春
  • 2篇沈德勇
  • 2篇赵娜如
  • 2篇刘群峰
  • 2篇张海希
  • 2篇邓春林
  • 2篇雷波
  • 2篇韩雪
  • 2篇原波
  • 1篇南开辉
  • 1篇周嘉安
  • 1篇姜晓锐
  • 1篇张鑫鑫
  • 1篇胡庆

传媒

  • 2篇复合材料学报
  • 2篇广州化工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高分子通报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1
  • 4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生物活性玻璃颗粒的制备及形态控制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纳米生物活性玻璃颗粒,通过在溶胶中加入柠檬酸来控制生物活性玻璃的形态结构。利用比表面积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纳米生物活性玻璃的结构和形成机制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柠檬酸作为水解催化剂可以方便地控制生物活性玻璃的纳米结构形态,有利于制备较小粒径、大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的生物活性玻璃。这种制备技术提供了一种简单、低成本制备纳米生物活性玻璃并控制其纳米粒子形态的方法。
张娟娟雷波陈晓峰赵娜如林才
关键词:生物活性玻璃溶胶-凝胶法柠檬酸
特殊分相结构对生物微晶玻璃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以K2O-MgO-Al2O3-B2O3-SiO2-F为基础玻璃体系,按氟磷灰石元素组成向其中添加不同含量的Ca、P和F,配合料经过1500℃高温熔化后在580℃退火处理1.5h,具有特殊分相结构的前躯体玻璃经过两步晶化后得到了不同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微晶玻璃。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测试结果表明:微晶玻璃的主晶相为片状氟金云母和针状氟磷灰石;随着分相结果的不同,针状磷灰石表现出随机分布和取向聚集分布两种分布形式;在具有磷灰石取向性的样品中,平行于磷灰石c轴方向的可切削性明显低于垂直方向的,而在磷灰石随机分布的微晶玻璃中,可切削性则介于两者之间。
张海希陈晓峰李玉莉邓春林赵娜如林才
关键词:微晶玻璃分相可切削性取向性
基于表面能理论的单晶纤维材料尺度效应研究
2011年
实验发现在纳机电系统中纳米结构的力学性能存在尺度效应。本文通过表面能理论研究了纳米结构的尺度效应,建立了单晶纳米纤维在拉伸、弯曲变形条件下的理论模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对纳米结构所表现出的尺度效应作出了准确的预测,该模型有望为深入理解材料纳米结构的尺度效应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原波刘群峰杨啸帅
关键词:弹性模量单晶材料
胶原/磷酰胆碱复合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2011年
用静电纺丝-溶液浇注法制备胶原/聚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pMPC)双层复合膜。用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DTG)分别表征了pMPC的化学结构、胶原/pMPC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共混相容性;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静态接触角仪(SCA)分别分别研究了GTR膜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及含量、亲疏水性等性能。结果表明,当pMPC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0%时,复合膜中两相分子间共混效果最佳;膜表面磷脂基团的微量引入可以有效改善膜材料表面的亲水性。
罗小刚陈晓峰韩雪张海希沈德勇林才
关键词:胶原相容性亲水性
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与胶原复合多孔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实验前期用冷冻干燥法合成一种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BG/COL)与粗胶原纤维复合的组织工程支架.本实验将支架与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s)共同培养,评价支架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并将复合了成骨细胞的支架材料植入裸鼠皮下,探讨其异位成骨的性能.研究结果显示rMSCs可以在BG/COL多孔支架材料表面成功粘附、铺展、并向多孔支架内部迁移,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双链DNA(ds DNA)数量增多,细胞增殖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明显.将种在复合材料上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培养14d后切片染色,其碱性磷酸酶(ALP)和钙素表达均呈强阳性.体内植入实验的裸鼠健康状况良好,伤口完全愈合,6w后BG/COL周边及内部有骨组织和血管生成.由此证明,这种新型的复合多孔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复合了成骨细胞的组织工程骨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的性能,因此这种材料是理想的应用于骨组织修复和再生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韩雪陈晓峰孟永春周嘉安林才姜晓锐张鑫鑫
关键词:生物活性玻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原生物相容性
胶原改性的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多孔骨修复材料的制备被引量:3
2011年
结合粒子沥滤-溶剂挥发法,制备以胶原作为孔壁修饰体的生物活性玻璃(BG)/聚己内酯(PCL)多孔骨修复复合材料。用SEM、FTIR、XRD、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和pH计等对材料的多孔及孔壁形貌、矿化活性、矿化溶液中离子浓度、pH值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采用比重法和称重法研究了胶原对多孔材料的孔隙率和吸水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胶原蛋白成功的黏附到了多孔材料的孔壁,有效改善了BG/PCL复合材料的亲水性、矿化活性和降解性能,其孔隙率和吸水倍率分别高达96.400%±0.018%和13.65±1.65。
罗小刚陈晓峰李玉莉沈德勇胡庆林才
关键词: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修饰矿化降解
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胶原复合多孔支架的力学性能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胶原组织工程支架的力学性能及降解性能,为胶原基复合支架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纳米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为添加相,利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4种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胶原基复合多孔组织工程支架。结果(1)溶液中胶原纤维的聚集状态,制备出具有直径约为400~600nm的粗胶原纤维束支架材料,这种粗胶原纤维束对改善胶原基组织工程支架的力学强度和减慢其降解速度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胶原与生物活性玻璃质量比为40∶60时,具有最高的抗压强度(1.5469±0.0995)MPa。(2)利用FTIR和Raman等技术综合分析研究了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对胶原蛋白的二级结构的影响,当复合材料中胶原含量小于20%时,胶原蛋白二级结构破坏严重。结论当胶原与生物活性玻璃质量比为40∶60时,所制备的复合支架具有最好的抗压性能和降解性能,为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张娟娟孟永春陈晓峰李玉莉罗小刚林才
关键词:胶原生物活性玻璃力学性能降解
胶原/生物活性玻璃/壳聚糖增强型复合支架被引量:9
2014年
背景:生物活性玻璃/胶原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成骨活性和的生物学性能,然而其在人体环境中易降解而导致支架溃散、力学性能下降。目的:构建具有良好力学性能、抗降解性能和骨修复特性的胶原/生物活性玻璃/壳聚糖增强型复合支架。方法:以壳聚糖作为分散剂,将生物活性玻璃粉体预先在壳聚糖溶液中均匀分散,然后与胶原溶液混合,结合冷冻干燥法制备多孔胶原/生物活性玻璃/壳聚糖增强型复合骨修复支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动态生物力学试验机等对复合支架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与结论:由于壳聚糖和生物活性玻璃粉体在微酸性环境下的电荷吸引,使在壳聚糖中预分散的生物活性玻璃颗粒在复合支架中分散更均匀;壳聚糖的引入大量增加了机体中的羟基和氨基,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显著提高了材料的抗压模量和强度;壳聚糖和胶原在分子尺度的混合,使胶原分子被壳聚糖包裹,降低了胶原酶对胶原分子的酶切能力,显著提高了复合支架的抗胶原酶解性;壳聚糖分子使生物活性玻璃颗粒更均匀的包裹在大分子基相中,减少了生物活性玻璃颗粒的团聚和暴露,导致复合支架在模拟体液中的矿化活性略微降低。
孟永春陈晓峰南开辉李玉莉罗小刚邓春林
关键词:生物材料壳聚糖生物活性玻璃胶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高分子纳米纤维表面压痕及其分形特征研究
2010年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纳米级高分子聚己酸内酯(PCL)纤维,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聚己酸内酯纳米纤维的表面结构和微观特征,并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对纤维表面进行纳米压痕实验。实验发现随着压痕深度的变小,纤维的弹性模量呈现增大的趋势。利用统计分形理论对高分子纤维表面压痕过程进行建模,通过拟合实验曲线得到了材料的分形参数,该模型可以很好的模拟高分子纤维材料在纳米压痕实验中的尺寸效应。
原波刘群峰杨啸帅
关键词:纳米纤维静电纺丝法纳米压痕分形
聚乙二醇为分散剂制备纳米生物活性玻璃粉体被引量:7
2010年
采用溶胶-凝胶共沉淀方法结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颗粒尺寸在纳米级的生物活性玻璃(NBG),研究了加入分散剂聚乙二醇(PEG-10000)对玻璃颗粒的分散性能、微观形貌和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没有加入PEG制得的纳米生物活性玻璃颗粒呈现不规则形态,粒径小于50nm。加有PEG的玻璃颗粒形状趋于规则的球形,分散性大大提高,颗粒粒径在40~100nm,而且加入PEG的浓度越高,制备的颗粒粒径越小。通过比较纳米级的生物活性玻璃与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在模拟人体体液(SBF)中的表面矿化研究,发现纳米生物活性玻璃比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有更高的生物活性。
张娟娟陈晓峰林才雷波李玉莉
关键词:生物活性玻璃聚乙二醇冷冻干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