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070028)

作品数:5 被引量:52H指数:4
相关作者:马建华管华施其仁千怀遂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土壤
  • 2篇亚热带
  • 2篇暴雨
  • 1篇地理
  • 1篇湿润
  • 1篇土壤PH
  • 1篇土壤发育
  • 1篇土壤性质
  • 1篇气温
  • 1篇自然地理
  • 1篇棕壤
  • 1篇最高气温
  • 1篇淋溶
  • 1篇淋溶土
  • 1篇黄淮
  • 1篇黄淮平原
  • 1篇海拔
  • 1篇暗棕壤
  • 1篇北亚热带
  • 1篇大暴雨

机构

  • 5篇河南大学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马建华
  • 2篇管华
  • 1篇千怀遂
  • 1篇施其仁

传媒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山地研究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4
  • 1篇199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试论伏牛山南坡土壤垂直分异规律——兼论亚热带北界的划分被引量:26
2004年
在野外土壤调查和室内土壤理化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伏牛山南坡土壤组成和性质垂直分异、土壤类型划分以及亚热带北界问题的讨论.研究表明:(1)调查断面上土壤表层HA/FA随高度增加而增大,且均小于1,海拔900 m左右土壤胡敏酸的芳构化程度最低;随高度增加土壤pH和盐基饱和度先下降后上升;海拔900 m以下的土壤中均有明显的黏化层,向上土壤黏粒淋溶淀积逐渐减弱;海拔900 m以下的土壤土体风化程度高,大部分氧化物的平均迁移系数和土体淋溶率小于1,土体Saf小于5.06,淀积层游离铁含量大于20 g·kg-1,铁游离度大于40%,具有弱富铁铝作用,剖面中出现明显的铁锰新生体,而向上土体风化程度减弱,不发生富铁铝作用,剖面中不出现铁锰新生体.(2)伏牛山南坡海拔550 m以下出现黏磐黄褐土(饱和黏磐湿润淋溶土),550~950 m出现普通黄棕壤(普通铁质湿润淋溶土),950~1900 m出现棕壤(普通简育湿润淋溶土或暗沃简育湿润雏形土),1900 m以上出现暗棕壤性土或草甸暗棕壤(暗沃冷凉湿润雏形土).(3)伏牛山南坡亚热带北界约在海拔950 m.
马建华
关键词:淋溶土海拔土壤PH亚热带湿润暗棕壤
暴雨对土壤组成和性质的影响——以河南省泌阳暴雨中心区为例被引量:3
2004年
本文以河南省泌阳暴雨中心区为例 ,在野外土壤调查和室内理化分析的基础上 ,分析讨论了暴雨对土壤组成和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暴雨中心区土壤因长期的暴雨冲刷 ,土层浅薄 ,发生层数目少 ,土体构型简单 ;砾石含量高 ,物理性粘粒含量低 ,质地类型多属多砾质砂土 ;土体中不出现肉眼可辨的铁锰结核 ;土壤淋溶作用强烈 ,呈微酸性反应 ;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较高 ,而速效钾含量偏低 ,有机质表聚化现象不明显 ;盐基淋溶率小于 1 0 0 ,土体SiO2 /R2 O3小于 7 0 0 ,脱硅和富铁铝化作用明显 ,土体风化程度较高。对暴雨中心区附近的土壤来说 ,上述土壤组成和性质均出现明显的差异。
马建华
关键词:暴雨土壤性质
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自然地理若干特征分析被引量:16
2004年
文章探讨了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划分的依据和方法,然后就其自然地理过渡性、暴雨频繁发生和坡地暖带及其自然地理效应进行讨论。研究表明:交界带自然地理要素不仅具有西部山地和东部平原之间的过渡性,而且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地理成分在这里彼此交汇。交界带暴雨频繁,且以大暴雨为主,集中分布在海拔100~200m之间。交界带冬季气温高于平原0.5~0.8℃,1月最高气温出现在海拔350~400m之间,形成特有的坡地暖带,暖带厚度100~250m。交界带暴雨频繁和暖坡效应是大气环流和交界带地貌格局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对本区土壤发育和植物分布等具有重大影响。
马建华千怀遂管华施其仁
关键词:黄淮平原北亚热带土壤发育大暴雨自然地理最高气温
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土壤物质迁移与积累被引量:8
1997年
以横断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中部的土壤断面为研究对象,应用土壤地球化学观点,讨论了交界带土壤物质迁移和积累规律。自西向东,随着海拔下降,土壤表层硅铝率逐渐增大,大部分土壤表层物质遵循迁移-积累-迁移-积累规律;“暖坡”地带是交界土壤地球化学活跃地段。并讨论了土壤物质迁移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马建华马向忠
关键词:土壤
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土壤物质强淋溶效应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在山地迎风坡最大降水高度以下区域,土壤物质的淋溶性具有随高度的降低而逐渐减小的高度分布规律。然而,对沙河一线7个土壤剖面土壤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内,土壤物质的淋溶性具有随着高度的降低而增大的反常现象,我们称之为土壤物质强淋溶效应。与两侧的山地和平原地区相比,在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海拔高度150~300m之间的区域内,表层土壤的硅铝铁率陡然减小,土壤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氧化物的淋溶率显著增大,硅、钛、锰、磷氧化物的积累率明显增大。此处出现土壤物质强淋溶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山前“暖坡效应”的存在。较高的气温增大了当地土壤物质的活动性,为其淋溶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地球化学条件。
管华马建华
关键词:土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