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XLX039)

作品数:11 被引量:176H指数:8
相关作者:师保国邢淑芬林崇德刘霞王芳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流动儿童
  • 4篇自尊
  • 4篇儿童
  • 3篇心理
  • 3篇幸福感
  • 3篇知觉
  • 3篇歧视知觉
  • 2篇中介
  • 2篇社会支持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心理效应
  • 1篇心理行为
  • 1篇心理学
  • 1篇心理研究
  • 1篇依恋
  • 1篇依恋风格
  • 1篇中介因素
  • 1篇中介作用
  • 1篇少年
  • 1篇少年儿童

机构

  • 10篇首都师范大学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洛阳理工学院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师保国
  • 3篇林崇德
  • 3篇邢淑芬
  • 2篇王芳
  • 2篇许晶晶
  • 2篇刘霞
  • 2篇俞国良
  • 2篇肖敏敏
  • 1篇温颖
  • 1篇赵景欣
  • 1篇刘欣
  • 1篇陶晓敏
  • 1篇邓小晴

传媒

  • 2篇中国特殊教育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心理发展与教...
  • 1篇心理科学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社区心理学研...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少年儿童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安全感的中介作用被引量:15
2011年
研究以249名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了少年儿童的自尊、主观幸福感和安全感等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为0.41,达到非常显著水平;安全感进入回归方程后,自尊的效应值显著下降,表明自尊通过安全感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安全感在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年级对安全感的中介作用具有调节效应。
师保国许晶晶陶晓敏肖敏敏
关键词:少年儿童自尊主观幸福感安全感中介作用
依恋内部工作模型对心理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是婴儿在早期与看护者的互动中形成的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表征,是一种认知/情感构造。内部工作模型在个体的一生中以一种相对稳定的方式影响个体的人际互动模式,并使个体对人际关系形成预期。不同依恋风格的个体通过不同的内部工作模型,进而影响其行为、情绪以及整体心理健康。塑造或修正个体的内部工作模型,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温颖
关键词:依恋依恋风格心理健康
表扬对儿童心理效应的调节与中介因素被引量:10
2011年
表扬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外在心理环境因素。能力和努力取向的表扬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效应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表扬者的真诚程度、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性别等主体因素,以及文化因素和任务难度等外在环境或客观因素。同时,表扬通过影响儿童的成就目标取向、内隐智力理论和归因风格等中介因素对其心理发展起到不同的影响效应。文章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父母的表扬与儿童心理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型。
邢淑芬林崇德
关键词:中介
歧视知觉、社会支持和自尊对流动儿童幸福感的动态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以北京市公立和打工子弟学校387名流动儿童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他们进行了为期10个月的追踪研究,探讨了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歧视知觉随时间的变化特点,以及歧视知觉、社会支持与自尊对幸福感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随着时间的增加,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显著降低、幸福感显著增加;自尊在社会支持和歧视知觉对幸福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前测社会支持、自尊和歧视知觉共同影响前测幸福感;前测幸福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后测幸福感;前测歧视知觉能够通过后测歧视知觉间接预测后测幸福感;前测社会支持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后测歧视知觉;前测社会支持无法直接预测后测幸福感,但可以通过影响后测歧视知觉间接影响后测幸福感。
王芳师保国
关键词:流动儿童幸福感歧视知觉社会支持
流动儿童的自尊与幸福感——不同学校类型的作用被引量:10
2012年
选取836名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为问卷调查对象,考察了流动儿童的自尊和幸福感的特点及关系。结果发现:城市儿童的自尊和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流动儿童,不同学校类型的流动儿童的自尊和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对于流动儿童,自尊在年级与不同学校类型上的交互作用显著;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流动儿童的自尊可以显著预测其幸福感;年级在流动儿童自尊和幸福感的关系上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刘欣师保国肖敏敏
关键词:流动儿童自尊幸福感
国内流动儿童心理研究:回顾与展望被引量:26
2014年
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近20年来国内流动儿童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并从研究对象、内容、方法与结果等方面对其中103篇流动儿童心理实证研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提出了以往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未来开展流动儿童心理研究应借鉴积极心理学的思路,转换视角,包括:(1)全面考虑流动儿童的参照群体;(2)关注公立学校的流动儿童发展;(3)重视流动儿童的积极情绪体验与积极人格特质;(4)开展对流动儿童认知领域能力的研究;(5)增加流动儿童心理发展的追踪研究;(6)尝试流动儿童心理发展的干预训练研究。
师保国王芳刘霞康义然
关键词:流动儿童心理积极心理学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自尊:社会支持与流动时间的作用被引量:16
2013年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503名流动儿童为对象考察了其歧视知觉与自尊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和流动时间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在歧视知觉方面,公立学校流动儿童显著低于打工子弟学校儿童,小学生显著低于初中生;(2)在社会支持方面,公立学校流动儿童显著高于打工子弟学校儿童,小学生显著高于初中生;(3)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对二者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流动时间对二者关系起调节作用,即对于流动时间达3.5-10.5年的儿童,歧视知觉对自尊的负向预测力最强。
邓小晴师保国
关键词:流动儿童歧视知觉自尊社会支持
歧视知觉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被引量:78
2011年
近年来,歧视研究领域中的"强势心理学"现象开始减弱,研究者们逐渐重视弱势群体自身对于歧视现象的知觉与反应。本文在整合歧视知觉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就歧视知觉的概念内涵、测量进行阐述;继而从"风险"与"弹性"两个方面,分别探讨歧视知觉的消极影响效应与间接性的积极影响效应;最后从整合的视角,对歧视知觉影响效应的内在机制——拒绝认同理论进行讨论。未来歧视知觉领域的研究将会进一步细化群体成员资格;重视考察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的作用差异;加强探讨个体水平的中介变量的作用;更多关注儿童群体的歧视知觉问题。
刘霞赵景欣师保国
关键词:歧视知觉
小学高年级儿童的内隐智力理论及其与表扬的关系被引量:16
2011年
以101名小学五年级的儿童为被试,采用实验法考察小学高年级儿童内隐智力理论的特点,及不同归因取向的表扬对儿童内隐智力理论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组儿童对智力不可控性的得分显著低于中值,说明小学高年级儿童持有智力的发展观;控制组对努力因素的重要性评定显著高于能力因素,说明小学高年级儿童强调努力的重要性;(2)接受能力取向表扬的儿童对智力不可控性的得分显著高于接受努力取向表扬的儿童和控制组,表明能力取向的表扬使儿童倾向于认为智力是不可控的。
邢淑芬俞国良林崇德
不同归因取向的表扬对儿童失败后的影响效应被引量:4
2011年
以103名小学五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考察不同归因取向的表扬对儿童遭遇失败后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接受能力取向表扬的儿童在遭遇失败后表现出无助取向的反应模式,接受努力取向表扬的儿童表现出掌握取向的反应模式;(2)接受能力取向表扬的儿童倾向于采取防御性的失败归因策略,将失败更多地归因于测试焦虑,但其对能力因素的归因仍高于努力组和控制组,接受努力取向表扬的儿童更多地将失败归因于努力因素;(3)接受能力取向表扬的儿童表现出自我设限倾向,他们报告更多的测试焦虑,并缩短后测的做题时间和更低的后测成绩。
邢淑芬俞国良林崇德
关键词:归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