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作品数:308 被引量:2,058H指数:21
相关作者:彭永臻张杰李冬马放马军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辽宁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理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7篇期刊文章
  • 10篇学位论文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1篇建筑科学
  • 27篇理学
  • 9篇化学工程
  • 9篇水利工程
  • 8篇生物学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天文地球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46篇污泥
  • 41篇硝化
  • 38篇污水
  • 30篇脱氮
  • 29篇水处理
  • 28篇厌氧
  • 26篇污染
  • 25篇除磷
  • 24篇反应器
  • 22篇污水处理
  • 21篇氨氧化
  • 20篇反硝化
  • 20篇废水
  • 17篇降解
  • 16篇厌氧氨氧化
  • 13篇水处理厂
  • 13篇污水处理厂
  • 12篇曝气
  • 12篇纳米
  • 12篇SBR

机构

  • 229篇哈尔滨工业大...
  • 77篇北京工业大学
  • 15篇辽宁大学
  • 13篇江苏大学
  • 12篇东北电力大学
  • 9篇大连理工大学
  • 9篇哈尔滨商业大...
  • 9篇南京航空航天...
  • 9篇辽宁石油化工...
  • 9篇南京水利科学...
  • 8篇哈尔滨理工大...
  • 7篇大连海事大学
  • 7篇长江科学院
  • 7篇辽宁师范大学
  • 7篇北京城市排水...
  • 7篇学研究院
  • 6篇江南大学
  • 6篇黄河水利委员...
  • 6篇加拿大环境部
  • 5篇哈尔滨工程大...

作者

  • 41篇彭永臻
  • 36篇张杰
  • 35篇李冬
  • 18篇马放
  • 15篇马军
  • 13篇王淑莹
  • 12篇张兰河
  • 11篇李法云
  • 10篇王树涛
  • 10篇吴迪
  • 9篇彭赵旭
  • 9篇吴一全
  • 8篇张树军
  • 7篇刘百仓
  • 7篇杜道林
  • 6篇曹永强
  • 6篇李一凡
  • 6篇陈永志
  • 6篇张乃东
  • 6篇王曼

传媒

  • 33篇中国给水排水
  • 28篇哈尔滨工业大...
  • 19篇中国环境科学
  • 15篇环境科学
  • 11篇化工学报
  • 11篇环境科学与技...
  • 9篇给水排水
  • 9篇环境工程学报
  • 8篇水处理技术
  • 7篇环境科学学报
  • 7篇气象与环境学...
  • 6篇高等学校化学...
  • 6篇北京工业大学...
  • 6篇工业水处理
  • 5篇中南大学学报...
  • 4篇黑龙江大学自...
  • 4篇微生物学报
  • 4篇环境污染与防...
  • 4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哈尔滨工程大...

年份

  • 7篇2023
  • 10篇2022
  • 7篇2021
  • 8篇2020
  • 6篇2019
  • 20篇2018
  • 30篇2017
  • 26篇2016
  • 13篇2015
  • 17篇2014
  • 38篇2013
  • 38篇2012
  • 45篇2011
  • 42篇2010
  • 18篇2009
  • 2篇2008
3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接触氧化用于河道治理的快速启动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为研究人工强化河道处理技术——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河道污水的能力,实现治理条子河的目的,采用砾石和火山岩填料作为微生物载体并利用稀释后的生活污水模拟河道污水。对工艺的的挂膜启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启动过程中的生物相及对COD、NH4+-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水温11~16℃时,2个反应器启动30 d时,对COD和NH4+-N、TN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80%和70%、50%以上,且生物相趋于稳定时,标志着系统启动成功。
王曼李冬张杰张杰
关键词:生物接触氧化河道污水
人工树叶BiVO4/InVO4/CdS光催化Z型体系的构建及其性能研究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的主要问题。利用光催化技术产生氢气并降解有机污染物,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受启发于自然界中树叶的良好捕光结构,课题组前期制备出了可降解有机污染物并产生氢气的人工树叶C...
范莹莹
关键词:电荷分离
文献传递
EPANET在城市多水源供水管网水力及水质计算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10年
采用EPANET软件对某城市多水源供水系统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实例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其计算精确性较高,利用其水质模拟功能对管网中余氯的分布进行了计算。最后,也指出EPANET有待于改进之处。
刘百仓林璐林佳琪郑佳梁丹青袁国翠
关键词:EPANET余氯衰减水力模型水质模型
Co/Zn双金属氧化物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双酚A的性能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本文通过一种简易高效且可控的微波加热法制备出了Co/Zn双金属氧化物.该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通过在过一硫酸盐(PMS)存在的情况下对双酚A的降解能力进行评估.在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中,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微波温度为80℃、微波时间为20 min、焙烧温度为400℃以及焙烧时间为3 h时,Co/Zn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PMS体系可以在反应15 min后将双酚A完全去除.通过不同表征发现,该催化剂呈薄层片状,且属于立方型Zn Co_2O_4,比表面积为94.0 m^2·g^(-1).通过研究不同氧化体系以及不同催化剂制备方法,发现微波加热法制备的催化剂表现出更优异的催化性能,且Co/Zn双金属氧化物与PMS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通过微波加热法制备出的Co/Zn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是解决金属离子溶出和催化效率低下等问题的有效方法.
刘萌胡莉敏张广山王鹏
关键词:微波降解双酚A
膜曝气提升菌藻生物膜反应器效能及稳定性被引量:1
2021年
比较曝气头曝气以及膜曝气两种曝气方式支持的菌藻共生系统在不同的运行条件下对污染物的去除效能,探讨去除机理。结果表明,以膜曝气为基础的MABAR对氨氮、总氮、磷、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负荷相对于以曝气头曝气为基础的HABAR,最高分别提升1.44、21.22、3.08、52.09 kg/m^(2)/m^(3)。藻类积累方面,MABAR在5个阶段的积累量都高于HABAR,最高提升15.17 mg/cm^(2)。这不但归因于膜曝气良好的无吹脱和高效的碳化能力为自养藻类提供了充足的无机碳,而且膜曝气为一些十分有利于藻类生长的细菌,例如Acidovorax、Rhodobacter和Acinetobacter,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MABAR不但能够提升去除效能,还能够促使光生物膜反应器抵抗冲击,维持稳定,这对未来光生物反应器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运行方式。
张晗公维佳白朗明曾玮琛陈睿李圭白梁恒
关键词:脱氮除磷膜反应器
农村健康水循环体系探析被引量:5
2010年
针对当前农村水资源急剧恶化的状况,分析了农村水资源开发利用生命周期中供给、利用、回归三个阶段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将水的社会循环与自然循环结合起来,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立农村健康水循环体系。
张铁坚张立勇代倩倩刘俊良
关键词:新农村水资源开发利用
膜吸附生物反应器(MABR)用于饮用水去除有机物被引量:6
2010年
为更加有效地制备优质饮用水,考察了膜吸附生物反应器(MABR)强化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效能.结果表明,当粉末活性炭(PAC)投加量为8mg/L时,MABR对进水中TOC、CODMn、DOC、UV254以及BDOC和AOC的去除率分别达41.3%,59.4%,36.7%,53.5%,67.9%和44.0%.在MABR中,膜的物理截留作用、生物降解作用以及PAC的吸附作用协同完成对溶解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就DOC而言,3种作用的贡献分别为11.1%,7.6%和18.0%.微观分析结果表明,MABR中膜表面的动态污泥层能强化膜对混合液中溶解性有机物的截留.考虑到0.5h的短水力停留时间,MABR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经济上考虑都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田家宇徐勇鹏潘志辉芦澍李圭白
关键词:饮用水处理粉末活性炭有机物
厌氧氨氧化微生物学机制及其在污水脱氮工艺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厌氧氨氧化反应(Anammox)是指将NH_4^+-N和NO_2^--N直接转变为N_2去除的生物氧化过程,近年来成为新型生物脱氮技术研究的热点。在厌氧氨氧化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的厌氧氨氧化细菌是一类对生态环境要求极为苛刻的微生物类群。目前,对于厌氧氨氧化生物转化过程的生物学理论与机制研究虽取得一定的突破,但有关厌氧氨氧化微生物代谢与调控机制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还不够深入,严重制约了该技术的工程化应用与推广。本文着重阐述了厌氧氨氧化菌的微生物学原理、生理特性,以及参与中心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基因等,进而讨论了典型的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化学与生化反应模型、影响厌氧氨氧化生物代谢过程的主要生态因子。最后,针对厌氧氨氧化技术在国内外典型的污水脱氮工艺中的应用现状与运行效果,深入剖析了产业化工程应用与推广的瓶颈,并对厌氧氨氧化技术未来的理论机制研究与产业化工程应用进行了前景展望。
郭星赵光孙婷冀丽爽马放
关键词:厌氧氨氧化菌脱氮工艺代谢途径
进水氨氮浓度对两种污泥系统CANON工艺的冲击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为考察氨氮质量浓度对不同污泥系统的CANON工艺的冲击影响,在温度(30±1)℃、pH 7~8的条件下,研究了两个稳定运行的高氨氮废水颗粒污泥系统和颗粒絮体混合系统的CANON工艺,在进水氨氮质量浓度突然降低后的脱氮性能.颗粒污泥系统在FA质量浓度为34、20和10 mg/L条件下,CANON工艺短程硝化反应运行稳定,硝态氮生成量与氨氮消耗量的比值小于0.11;颗粒和絮体混合的污泥系统在FA质量浓度为33 mg/L条件下短程硝化运行稳定,FA质量浓度降低至16 mg/L时硝态氮生成量与氨氮消耗量的比值接近0.11,系统内NOB活性得到恢复,在FA质量浓度为7 mg/L条件下系统内NOB活性得到完全恢复,硝态氮生成量与氨氮消耗量的比值升高至0.37.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污泥系统相比颗粒和絮体混合的污泥系统具有更好的抗冲击能力,较短的沉淀时间是维持颗粒污泥CANON工艺稳定运行的关键;短程硝化被破坏后,再次增加进水氨氮的质量浓度可恢复对NOB活性的抑制.污泥粒径的分布可较为直观地反映系统的稳定性,可参考系统内污泥粒径的分布规律判断CANON工艺的脱氮性能.定量PCR表明,随着进水氨氮质量浓度的突然降低,ANAMMOX丰度有明显的减少,NOB丰度有明显的增长,颗粒出现了解体的现象.
韩晓宇孙延芳张树军李星李星曹相生
关键词:全程自养脱氮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
氧化塘组合人工湿地提高污水厂出水水质
2022年
以提升出水水质为目标,采用氧化塘和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并回补于河道。在工程建设初期,先采用生态修复材料对氧化塘和湿地的底层土壤进行原位修复。通过在氧化塘中设置生态基、太阳能曝气装置,采用硅藻土和火山岩作为湿地填料,在湿地中种植多种水生植物等措施,污水厂出水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标准,既保障河道的水质又提升景观效果。
杨素霞姜久宁杨寓筠张立勇
关键词:人工湿地氧化塘生态基原位修复
共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