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961210609)

作品数:6 被引量:100H指数:5
相关作者:李蔚刘如林石梅杨振宇梁凤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低渗
  • 2篇油藏
  • 2篇驱油
  • 2篇矿场
  • 2篇矿场试验
  • 1篇低渗透
  • 1篇低渗透油藏
  • 1篇低渗油藏
  • 1篇性能研究
  • 1篇厌氧菌
  • 1篇油藏微生物
  • 1篇油田
  • 1篇脂肽
  • 1篇生物表面活性...
  • 1篇生物采油
  • 1篇特低渗
  • 1篇特低渗油藏
  • 1篇驱油效率
  • 1篇酰胺
  • 1篇酰胺基

机构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南开大学

作者

  • 6篇李蔚
  • 5篇刘如林
  • 4篇梁凤来
  • 4篇杨振宇
  • 4篇石梅
  • 3篇侯兆伟
  • 2篇韩培惠
  • 1篇陈星宏
  • 1篇马挺
  • 1篇张心平
  • 1篇韩培慧
  • 1篇李国强
  • 1篇刁虎欣
  • 1篇陈宗运
  • 1篇王颖
  • 1篇刘春林
  • 1篇陈文思

传媒

  • 2篇油田化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日用化学工业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南开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4
  • 3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大庆头台油田微生物驱油先导性矿场试验室内评价研究被引量:10
2003年
选定进行微生物先导性矿场试验的大庆头台油田,有效孔隙度11.5%,平均渗透率0.125μm2,油层温度60~65℃,原油含蜡25%,凝固点31.5℃,地下粘度4.0mPap·s,地面密度0.8624t/m3,地层水矿化度627mg/L,pH值7~8。对筛选出的多株采油菌进行了室内评价,结果表明:6个菌种(P24,SHB,X2,RB,A白,AQ)在65℃下与头台原油共同发酵后,原油中轻组分增加,按参数∑C21/∑C22计算的增加率为41.0%~97.0%,以X2(97.0%)和SHB(94.0%)为最高;原油粘度(48.9mPa·s)下降17.7%~44.2%,以A白(44.2%)和SHB(41.5%)下降最多;发酵液pH值由7.0降至5.0~6.0,发酵液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35.6mN/m)下降56.8%~66.3%;5个菌种(SHB,X2,P24,U1 6,A白)在45~65℃下都能生长,菌数达108~1010个/mL以上;7种菌(以上5种及AU1,5号)尺寸最大为1.2~2.4μm,与头台油藏的渗透率相适应;在渗透率0.559,0.581,0.590μm2的2个均质、1个非均质人造岩心上,水驱之后(水驱采收率33.1%,36.5%,53.6%)注入菌数为107~108个/mL的菌液0.3PV,继续水驱,流出液菌数为108~109个/mL,采收率提高6.08%,5.81%,4.60%,平均为5.81%。图2表6参5。
李蔚石梅侯兆伟杨振宇韩培惠刘如林梁凤来
关键词:微生物驱油先导性矿场试验
特低渗油藏微生物矿场试验效果评价被引量:5
2003年
大庆外围朝阳沟油田 2 0 0 2年 8~ 9月在 13口油井进行了微生物吞吐采油现场试验。所用菌种为兼性厌氧混合菌。 13口井的油层按渗透率分为 3类 ,Ⅰ类 6口 ,18.2× 10 -3 μm2 ,Ⅱ类 4口 ,8.2× 10 -3 μm2 ,Ⅲ类 3口 ,4 .5×10 -3 μm2 。单井菌液注入量为 0 .9~ 3.0t,注菌后关井 5~ 7d(一口井关井 2 0d)。原油与菌种作用后正构烷烃分布移向低碳数方向 ,粘度 剪切速率曲线大幅度下移。跟踪检测的 3口试验井 ,注菌后产出的原油含蜡、含胶、油水界面张力分别由 2 7%~ 4 0 %、18%~ 2 2 %、32~ 36mN/m降至 17%~ 15 %、11%~ 16 %、14~ 17mN/m ,产出水中有机酸含量由 5 0~ 6 5mg/L增至 10 9~ 138mg/L ,其中一口井注菌 2 0和 15 0d天后采出水中菌数为 10 7和 10 5个 /mL ,室内实验表明在注入营养物后地层的微生物可继续生长繁殖。现场试验结果表明 ,5口Ⅰ类地层井微生物吞吐采油效果 (增油减水 )良好 ,3口Ⅱ类地层井和 2口Ⅲ类地层井效果差但仍有效。对 3口井无效的原因作了分析。图 2表 5参
石梅侯兆伟李蔚王颖陈星宏韩培慧杨振宇陈宗运
关键词:特低渗油藏矿场试验兼性厌氧菌微生物吞吐
一种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生及特性研究被引量:20
2004年
从油田采出水中分离到一株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菌种发酵液具有高表面活性,经分离提取获得浅黄色固体产物,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值)为30 0mg/L,该产物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红外光谱(IR)、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纸层析(PC)分析表明:其疏水基半分子为β-甲基十四碳脂肪酸及β-羟基十八碳脂肪酸;亲水基半分子含Asp、Glu、Ile、Val、Lys等氨基酸,为一种由脂肪酸和肽组成的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特性分析表明:该表面活性剂可耐高温和高浓度盐,pH适应范围较广,对原油具有较强的乳化、增溶、脱附和降黏作用。
李蔚刘如林刘春林梁凤来张心平刁虎欣
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脂肽降黏
微生物与化学剂体系结合提高驱油效率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利用芽孢杆菌DY-5的培养液对原油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原油样品酸值由0.009 5 m g KOH/g增加至0.082 m g KOH/g,上升了7.6倍.菌液与原油接触72 h后,大庆脱水、脱气原油与碱/化学表面活性剂体系间的界面张力值由3.95×1-0 3mN/m降至1.5×1-0 4mN/m,达到超低界面张力.同时,微生物菌液与碱/化学表面活性体系结合,对其中的化学表面活性剂在油砂上的吸附量降低38%左右.岩心模拟实验表明,采用微生物与碱/表面活性体系驱油,比单独用碱/化学表面活性剂体系驱油提高采收率3.35%,这为三次采油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高效驱油方法.
李蔚马挺李国强陈文思梁凤来刘如林
关键词:微生物驱油效率
低渗透油藏微生物采油现场试验研究被引量:25
2003年
大庆油田朝阳沟低渗透油藏是高黏度、高含蜡油藏,应用一系列生化分析的方法和手段,评价、监测在该油藏进行的微生物采油矿场试验的效果。试验结果,使用的5种微生物在油层条件下都能较好存活,原油黏度的降低比率为43.7%,含蜡量平均下降32.6%,含胶量平均下降31%,微生物产生的脂肪酸等活性物质降低了油水间的界面张力;气相色谱分析发现,原油中的正构烷烃碳数分布曲线向轻组分方向移动。矿场试验所取得的增油效果证实,利用微生物能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原油采收率,增加原油产量,降低含水率,可能成为较好的增产调整措施之一。
李蔚刘如林石梅侯兆伟韩培惠杨振宇
关键词:大庆油田低渗透油藏微生物采油混合菌种
一株聚丙烯酰胺降解菌降解聚丙烯酰胺及原油性能研究被引量:37
2004年
以聚丙烯酰胺为能源和碳源从油田采出水中分离到一株菌,根据其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及生长试验,该株菌被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D 1菌株.对该菌的性能进行了评价,证明该菌能够在含原油、聚丙烯酰胺的水环境中生长,并对原油和聚丙烯酰胺具有降解作用.化学分析表明,在细菌的降解下,原油物性发生改变,姥鲛烷 nC17和植烷 nC18以及∑C-22和(C21+21 ∑C+C22)/(C28+C29)的比值明显增加,原油部分分解为丙酸、烯酸、十六烷酸;同时,聚丙烯酰胺的分子结构受到破坏,粘度降低,相对分子量由原来的1×107变为1×105~1×106,分子链上的酰胺基水解成羧基.
李蔚刘如林梁凤来杨振宇石梅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解聚性能研究酰胺基PD-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