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7JJD770098)

作品数:10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戴鞍钢樊如森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清末
  • 3篇清末新政
  • 2篇农村
  • 2篇农村经济
  • 1篇代工
  • 1篇帝国
  • 1篇帝国主义
  • 1篇东西部
  • 1篇都市
  • 1篇都市文化
  • 1篇新式教育
  • 1篇新政
  • 1篇学术界
  • 1篇演进
  • 1篇战时
  • 1篇中国近代工业
  • 1篇盛衰
  • 1篇世博会
  • 1篇述论
  • 1篇水陆

机构

  • 15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4篇戴鞍钢
  • 1篇樊如森

传媒

  • 3篇云南大学学报...
  • 2篇安徽史学
  • 1篇社会科学
  • 1篇历史教学问题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民国研究
  • 1篇近代中国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建国方略》与东西部经济联动设想
2008年
发展中国的实业建设和实现中国的全面繁荣,一直是伟大的爱国者孙中山孜孜以求的目标。早在1894年,他就曾向李鸿章提出了一份在中国解除封建主义对民间工商业发展的束缚、改革教育制度和选拔人才制度的理想蓝图。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做到'人能尽其材,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物畅其流',1实现民富国强的愿望。但孙中山的美好愿望,却遭拒绝。严酷的现实,促使孙中山走上革命的道路,决意从推翻专制统治、创立民主共和政体着手。
戴鞍钢
口岸城市与农村经济演变——以近代上海和长江三角洲为中心被引量:8
2010年
1843年上海开埠后,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通商口岸城市,其内外贸易、近代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城市经济主干部分的较快发展,直接带动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经济的演进,促使后者的生产内容、技术手段和经营方式等发生相应的变革,上海与这一地区彼此间城乡经济的联系和互动,也因此日趋紧密。
戴鞍钢
关键词:农村经济长江三角洲
最后的奋斗:孙中山的国民会议主张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始终不懈地英勇奋斗。在他生命的最后时段,他提出召开国民会议并为之实现而多方努力。国民党"一大"前后,为了抗衡把持北京政府的直系军阀,孙中山与奉系、皖系军阀之间存在着...
戴鞍钢
关键词:孙中山军阀帝国主义
文献传递
近代中国乡村教育的困境
2013年
近代以前,中国城乡的教育与科举制度相联系,属传统文化的范畴。这种局面,在近代随着开埠通商和与工业文明相联系的新式教育的展开,发生变化。清朝政府宣布改革教育制度和废除科举后,新式教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助于以通商口岸为主体的近代文化和工商业的发展。无此依托的广大农村,则明显衰弱。一旦有机会走出乡村求学乃至出洋留学者,很少有人学成后再回到农村;即使那些土生土长的读书人,也不愿呆在农村。城乡间近代文化教育的联系微弱,甚至呈现出明显的断层。
戴鞍钢
关键词:乡村教育新式教育
清末新政与中国西部
<正>清末新政期间,中国西部地区近代化进程也有较明显的推进,近年来学术界已有一些综合性的研究,本文拟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论述,并与同时期的东部地区作适当的比较。
戴鞍钢
文献传递
清末新政与新疆、西藏、川边地区经济的演变——兼与东部地区的比较被引量:2
2008年
清末新政期间,僻远的新疆、西藏和川边地区的经济近代化亦有起步,但由于受资金、人才、技术等条件的制约,上述区域的社会近代化进程步履蹒跚,明显滞后于东部。本文将对这些原因作出一定的说明。
戴鞍钢
关键词:清末新政
中国近代工业与城乡人口流动被引量:3
2011年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随着列强在华经济扩张的加速,同时受实业救国思潮和清朝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中国的民族工商业和近代城市经济都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与原先因战乱涌入城市而呈现潮汐形态的人口升降不同,这一时期进入城市谋生的人口表现为持续增长的态势。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主要是迫于战乱、灾荒和农村经济的凋敝,而当时城市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却远不及实际需求。严酷的现实,使得很多流入城市的农村人口很难在城市安家或长期立足,因而只得辗转于城乡之间、彷徨失所。
戴鞍钢
关键词:中国近代工业
沿海港埠与内陆出口农副产品的水陆转运——以近代黄河流域为中心
黄河流域传统运输方式和近代运输方式的互联互补,大大伸展了出口农副产品产地及随之而来的各类商贸活动波及的地域范围,也为沿海港口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货源的支撑。
戴鞍钢
文献传递
清代漕运盛衰与漕船水手纤夫被引量:6
2012年
清代漕运在晚清由盛转衰,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其间原先藉漕运谋生的人数众多的漕船水手纤夫的遭遇和动向,反映了晚清社会转型中所面临的困局和难题。
戴鞍钢
近代上海都市文化对市郊农村的辐射
近代上海开埠后,都市文化对市郊农村的辐射强烈,并促使后者人们的思想观念、职业选择、社会习俗乃至家庭生活等各方面,都发生了顺应时代潮流的变化。
戴鞍钢
关键词:都市文化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