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基金(0852nm06500)

作品数:11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林健冯昭彬魏恒勇李东卫茅敬雨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河北联合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纳米
  • 3篇纳米晶
  • 2篇银纳米晶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增强
  • 2篇溶胶
  • 2篇溶胶-凝胶法
  • 2篇凝胶法
  • 2篇碲酸盐
  • 2篇非水解溶胶-...
  • 2篇感器
  • 2篇传感
  • 2篇传感器
  • 1篇单分散
  • 1篇单分散聚苯乙...
  • 1篇电场
  • 1篇电场诱导
  • 1篇氧传感器
  • 1篇乙烯
  • 1篇直流电场

机构

  • 11篇同济大学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作者

  • 11篇林健
  • 5篇魏恒勇
  • 5篇冯昭彬
  • 4篇李东卫
  • 2篇周婷
  • 2篇孙天拓
  • 2篇隋鑫
  • 2篇茅敬雨
  • 1篇覃爽
  • 1篇黄文旵
  • 1篇雷淑华
  • 1篇卞亓
  • 1篇祝林锋
  • 1篇解庆红
  • 1篇马妍
  • 1篇陶桥
  • 1篇陈晶晶
  • 1篇何渊
  • 1篇赵沙沙
  • 1篇王骏威

传媒

  • 3篇功能材料
  • 3篇材料导报
  • 2篇硅酸盐学报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功能材料与器...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金属纳米颗粒表现出来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器领域。综述了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基本原理,对比了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和表面等离子体的异同,详细介绍了胶体化学平板印刷术、电子束光刻法、聚焦离子束光刻法、纳米球光刻术等多种金属纳米颗粒阵列和图形制备技术、特点及应用,分析了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的应用前景、现存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茅敬雨林健马妍
关键词:生物传感器金属纳米颗粒
利用TeCl_4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TeO_2薄膜被引量:2
2009年
利用四氯化碲与乙醇反应生成前驱体氯代乙醇碲,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eO2凝胶薄膜,通过热处理获得非晶态TeO2薄膜。利用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和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非水解TeO2的溶胶-凝胶机制、物相变化、以及薄膜制备过程中的析晶现象。结果表明:四氯化碲可与乙醇发生部分亲核取代反应,在非水解溶胶-凝胶体系中生成了含桥氧、桥氯的Te—O—Te和Te—Cl—Te网络结构,凝胶薄膜在热处理过程中有机物碳化和Te—Cl结构的不稳定性易导致Te4+被还原,而对凝胶薄膜煅烧前在200℃进行预烧处理可抑制金属碲的析出,进而获得厚度约150nm、折射率为1.86的TeO2非晶薄膜。
冯昭彬林健魏恒勇李东卫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
工业及生活废渣制备彩色微晶玻璃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介绍了国内外以冶金矿渣、尾矿渣及粉煤灰、城市垃圾焚烧飞灰为主要原料的废渣微晶玻璃的研究概况,分别对其组成、结构与性能、种类与制备等方面做了分析。重点综述了彩色废渣微晶玻璃的研究现状,在废渣微晶玻璃的基础上,调节玻璃组分,以硒粉、氧化铬、氧化锰等作为着色剂,通过采用一次着色或二次着色工艺,可制备出色彩丰富的废渣微晶玻璃,市场潜力巨大。最后展望了工业及生活废渣制备微晶玻璃的未来发展。
周婷林健
关键词:矿渣粉煤灰
稀土离子掺杂碲酸盐发光薄膜的制备及其荧光增强
2010年
利用直流电场辅助固态膜离子交换技术,将金属银引入硅酸盐玻璃基片中,制备了表层含银纳米颗粒的改性硅酸盐玻璃基片。以1,2-丙二醇碲和硝酸锌、硝酸铒、硝酸镱为原料,通过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稀土离子掺杂的碲酸盐发光薄膜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差热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荧光光谱仪、立体显微镜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玻璃基片中的银纳米颗粒及其形貌、薄膜的物相、形貌、发光性能及改性基片的荧光增强效应。结果表明:改性硅酸盐玻璃基片表层含有粒径为10~20nm的银纳米颗粒;制备的Er^(3+)-Yb^(3+)掺杂的碲酸盐发光薄膜为无定形态,薄膜的微观形貌良好,厚度约200nm;在改性玻璃基片上制备的薄膜在980nm激光泵浦下,可在410,527,547,660nm和1540nm附近发射荧光,其发光强度显著提高,最大可提高180倍。
冯昭彬林健魏恒勇黄文旵隋鑫李东卫孙天拓
关键词:荧光溶胶-凝胶法稀土离子
银纳米晶掺杂玻璃基片对Er^(3+)/Yb^(3+)共掺碲酸盐薄膜的荧光增强及其数值模拟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电场辅助热扩散工艺制备了银纳米晶掺杂玻璃基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在基片上制备了Er3+/Yb3+共掺碲酸盐薄膜,研究结果表明,玻璃基片中的银纳米颗粒对Er3+/Yb3+共掺碲酸盐薄膜具有明显的荧光增强效果.利用菲克第一、第二定律、欧姆定律、泊松方程对电场辅助热扩散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了玻璃内银的浓度分布.结果表明:玻璃内银纳米颗粒的总量越大、近玻璃表面银纳米颗粒的浓度和粒度越大、银耗尽层的厚度越小,荧光增强效果越好.此外,不仅近玻璃表面的银纳米颗粒可以产生荧光增强效应,而且远离表面的银纳米颗粒也有荧光增强效应.
孙天拓林健魏恒勇冯昭彬
关键词:银纳米晶数值模拟
泵氧型铈锆固溶体参比氧传感器的制备被引量:1
2012年
传统片式浓差型氧传感器存在陶瓷成型工艺复杂、成本高等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利用铈锆固溶体储氧材料的储氧特性,将其作为固体氧参比材料代替空气参比,研制铈锆固溶体参比氧传感器,探讨不同化学组成和厚度的CeO2-ZrO2固溶体对传感器氧敏信号的影响。并通过增加泵氧单元以抑制氧敏信号衰减,解决了实际使用中因铈锆固溶体中氧消耗而导致的氧传感器输出信号衰减问题,可满足车用氧传感器的正常工作需要。
隋鑫林健陶桥周婷
关键词:铈锆固溶体氧传感器
TeO_2薄膜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及聚合机制
2011年
分别以1,2-丙二醇碲和四氯化碲为原料,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TeO2薄膜.研究了非水解溶胶-凝胶聚合过程的聚合机制以及TeO2薄膜热处理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2-丙二醇碲为链状齐聚团簇结构,齐聚团簇间通过非水解脱醚聚合反应形成凝胶网络;四氯化碲则先与乙醇发生部分取代反应生成中间产物氯代乙醇碲,中间产物间发生非水解脱氯代烷聚合反应形成凝胶.分析表明,2种凝胶中残余有机基团的数量和所处地位存在差异,其造成薄膜中的Te4+以不同方式还原为Te0.脱氯代烷聚合凝胶网络中残余的氯离子会造成薄膜中非桥氧数目增加,并导致Te2O5晶体析出.随着煅烧温度提高,金属Te和Te2O5分别氧化分解为TeO2,同时依次析出了β-TeO2和-αTeO2.
魏恒勇林健李东卫冯昭彬
关键词:非水解溶胶-凝胶法
醇化法合成碲醇盐及其Sol-gel法制备碲酸盐薄膜被引量:1
2009年
以二元醇和TeO2为反应物,通过醇化反应合成金属碲醇盐。利用FT-IR、Raman、DTA和OM测试手段研究了醇化反应过程及产物性质。结果发现,以反应活性高的乙二醇和1,2丙二醇为反应物可以合成出乙二醇碲和1,2丙二醇碲。与1,2丙二醇碲相比,乙二醇碲聚合程度相对较高,因此,其溶解性差、熔点高;而1,2丙二醇碲溶解性好、熔点低。XRD和FE-SEM分析表明,采用本实验合成的1,2丙二醇碲,通过溶胶-凝胶法可制备出适用于光电器件的碲酸盐薄膜材料。
解庆红魏恒勇冯昭彬林健
关键词:碲酸盐
Ag^+在硅酸盐玻璃中电场诱导扩散与纳米晶析出
2009年
利用直流电场诱导热扩散技术,引导金属银离子扩散进入硅酸盐玻璃基片内部,并通过后续热处理析出金属银纳米晶体。研究发现,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和扩散温度的升高,扩散进入到玻璃基片中的金属银离子数量也随之增多。电场诱导热扩散后银以Ag+和Ag0的形式存在于玻璃基片中。经后续热处理在玻璃基片中形成2~5nm的金属银纳米晶粒,并在410nm附近产生明显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现象;银纳米晶体主要分布在基片表面以下30~100μm区域。
李东卫林健雷淑华卞亓覃爽
关键词:硅酸盐玻璃直流电场纳米晶扩散
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其模板表面形貌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以丙烯酸为分散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水为分散介质进行了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讨论了丙烯酸浓度、引发剂浓度、pH值、反应时间与温度等因素对微球制备的影响规律并确定了最佳的制备工艺参数。采用旋涂法制备聚苯乙烯微球模板,并发现其表面排布存在两种排列方式:(1)呈现面心立方〈100〉面的排列方式;(2)呈现面心立方〈111〉面的排列方式。
茅敬雨赵沙沙林健何渊刘博源王骏威
关键词:聚苯乙烯微球分散聚合单分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