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3FD023)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张媛彭艳琼杨大荣陈欢欢李宗波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重点学科“森林保护学”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榕小蜂
  • 3篇小蜂
  • 3篇互利
  • 3篇互利共生
  • 3篇传粉
  • 3篇传粉榕小蜂
  • 2篇寄主
  • 1篇榕树
  • 1篇花期
  • 1篇寄主识别
  • 1篇寄主选择
  • 1篇发育期
  • 1篇非传粉小蜂
  • 1篇传粉小蜂
  • 1篇雌蜂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云南省森林灾...

作者

  • 3篇张媛
  • 2篇杨大荣
  • 2篇彭艳琼
  • 1篇李宗波
  • 1篇陈欢欢

传媒

  • 1篇昆虫学报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母代雌蜂数、进果时间及非传粉小蜂对传粉榕小蜂后代数量及性比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对性比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生物的选择压力及其所产生的原因和结果,榕树和榕小蜂之间的互惠共生关系以及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使其成为研究性比和局域配偶竞争模型(local mate competition)的理想材料。本研究旨在探明榕小蜂性比调节和进化机制。【方法】对分布于西双版纳地区的鸡嗉子榕Ficus semicordata进行了人工控制性放蜂实验。测定了母代雌蜂数量及其进果时间间隔、非传粉小蜂Sycoscapter trifemmensis数量对传粉榕小蜂Ceratosolen gravelyi后代数量(成蜂数量)和性比的影响,并分析了小蜂后代数量和性比的相关性。【结果】在榕果发育期一致的前提下,随着母代雌蜂数量的增加,每头雌蜂的平均后代数量明显下降(P<0.001),后代性比显著升高(P<0.001),后代数量和性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随着雌蜂进果间隔的延长,后代数量亦呈现下降趋势,且性比增大,放2头雌蜂和3头雌蜂的处理呈同样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87;P=0.49),小蜂后代数量与性比无显著相关性(P=0.86)。此外,非传粉小蜂数量与传粉小蜂后代数量呈显著负相关(P<0.001),与传粉小蜂性比呈正相关(P<0.001),小蜂后代数量和性比同样呈现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本实验模拟了自然界中榕-蜂的相互作用,所得结果有助于我们理解自然状态下榕小蜂性比调节模式和机制,以及榕-蜂互利共生系统的进化机制。
张媛彭艳琼杨大荣
关键词:传粉榕小蜂互利共生
榕果及其传粉榕小蜂形态特征相关性研究
2015年
榕树和传粉榕小蜂是研究物种协同进化的经典模型,对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3种榕树的进蜂量、榕果直径、榕果雌花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每种榕树的专一性传粉小蜂的体大小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3种榕树的榕果直径与单果进蜂量并无种间相关性。3种榕树的进蜂量、榕果直径、单果雌花数呈现相同的种间规律,均为垂叶榕>高榕>钝叶榕,但3种榕树的传粉小蜂的体大小的对比却不同于其他3个特征,为高榕>钝叶榕>垂叶榕。研究结果说明,在大部分特征上,榕果与小蜂之间已经产生了种间严格的对应特征,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榕-蜂系统的稳定机制提供了依据。
张媛陈欢欢李宗波
关键词:榕树榕小蜂互利共生寄主选择
鸡嗉子榕隐头果雌花期特征对传粉榕小蜂选择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探讨榕树隐头果的发育期、性别、大小等外部特征对传粉榕小蜂选择的影响,采取人为控制雌花期的方法,对鸡嗉子榕(Ficus sermicordata)及其传粉榕小蜂(Ceratosolen gravelyi)的选择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隐头花序发育到雌花期后,如果阻止传粉小蜂进入,隐头果会继续生长。直径较小的雌果和雄果的进蜂量较多,且在雌雄果同时存在时,小蜂仍然会选择进入雌果,但进蜂量显著低于雄果。小蜂优先选择进入雌花期前期的隐头花序,雌雄果皆有此特点。对于相同发育期的隐头果,果径和进蜂量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对于相同发育期的隐头果,小蜂更倾向于进入较大的隐头果。因此,真正控制小蜂行为的是隐头花序所处的发育期,以及不同发育期所产生的化学挥发物,而非隐头果直径大小。这为进一步研究榕-蜂系统的稳定机制提供依据。
张媛彭艳琼杨大荣
关键词:榕小蜂互利共生发育期寄主识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