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XLX026)

作品数:8 被引量:140H指数:6
相关作者:梁宗保张光珍陈会昌张萍宋媛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学前儿童
  • 6篇儿童
  • 3篇社会
  • 3篇情绪
  • 2篇社会能力
  • 2篇情绪表达
  • 2篇母亲
  • 1篇养育
  • 1篇幼儿
  • 1篇中介
  • 1篇中介效应
  • 1篇社会适应
  • 1篇述情障碍
  • 1篇气质
  • 1篇情绪理解
  • 1篇情绪性
  • 1篇消极
  • 1篇消极情绪
  • 1篇母子关系
  • 1篇积极情绪

机构

  • 8篇东南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苏州市立医院
  • 1篇中央财经大学

作者

  • 8篇梁宗保
  • 5篇张光珍
  • 3篇邓慧华
  • 3篇张萍
  • 3篇宋媛
  • 3篇陈会昌
  • 2篇徐得微
  • 2篇陆琪
  • 2篇王姗娜
  • 2篇张思启
  • 2篇徐燕
  • 1篇柏毅
  • 1篇郑文明
  • 1篇孙铃
  • 1篇张安慰
  • 1篇陆祖宏
  • 1篇刘宇

传媒

  • 3篇心理发展与教...
  • 2篇心理学报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幼儿教育(教...

年份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母亲情绪表达与母子关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本研究通过对391名5岁幼儿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母亲的情绪表达与母子关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母亲表达的积极情绪越多,其母子关系的亲密性越高,冲突性越低。(2)母亲表达的消极情绪越多,其母子关系的冲突性越多,亲密性则较低。基于此,研究者认为营造积极的家庭情绪氛围是建立良好母子关系的必要务件。
徐燕王姗娜梁宗保陆琪张思启徐得微
关键词:积极情绪消极情绪母子关系
父亲情绪表达与儿童社会适应:气质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7
2011年
通过对341名学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任务测查,考察了父亲情绪表达、儿童气质与儿童社会适应的关系。结果表明:(1)父亲积极情绪表达对儿童社会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父亲消极情绪表达对儿童社会能力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而对外显、内隐行为问题有正向预测作用。(2)儿童的积极情绪性对其外显行为问题与社会能力均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消极情绪性对其社会能力有负向预测作用,而对其外显行为问题有正向预测作用;儿童的努力控制对其外显行为问题有较强地负向预测作用,对其社会能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3)父亲情绪表达与儿童努力控制、消极情绪性对儿童社会适应有显著交互作用,父亲情绪表达对不同气质特点儿童的社会适应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梁宗保孙铃张光珍陈会昌张萍
关键词:社会适应情绪性学前儿童
学前儿童努力控制的发展轨迹与父母养育的关系:一项多水平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通过3年追踪研究,采用问卷法考察了474名学前儿童努力控制发展变化的轨迹,以及初始父母养育方式对其发展水平和发展速率的影响。多水平分析的结果表明:(1)学前儿童的努力控制呈线性增长,其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均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努力控制初始水平较高的儿童,其增长速度也较快。(2)初始的父母鼓励与接纳对儿童努力控制的最后发展水平有促进作用,而父母的拒绝与惩罚则起反作用。(3)父亲鼓励与接纳能加速儿童努力控制的平均增长速率,而母亲鼓励与接纳则会延缓其平均增长速率。(4)初始的父亲养育方式可分别解释儿童努力控制发展水平和发展速率10%和2%的变异,初始的母亲养育方式可分别解释其14%和3%的变异,父母养育方式累计可分别解释其19%和10%的变异。
梁宗保张光珍邓慧华宋媛郑文明
关键词:学前儿童父母养育
幼儿社会能力与行为评定简表的国内应用研究被引量:29
2012年
目的:检验幼儿社会能力和行为评定简表(SCBE-30)在国内被试中的信效度,调查我国城市学龄前儿童的社会能力和行为发展状况。方法:随机选取苏州市6所幼儿园的571名小班儿童及其母亲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因素分析、差异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因素分析表明社会能力和行为简表包括社会能力、愤怒攻击和焦虑退缩3个因子;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66~0.81之间,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各因子间相关显著。调查显示,国内小班幼儿的社会能力和行为发展的年龄差异不显著,但不同年龄段幼儿社会能力和行为的性别差异显著。结论:幼儿社会能力与行为评定简表在中国被试中的各项测量指标均符合测量学的要求,可以作为评定中国文化背景下幼儿社会能力和行为的有效工具。小班幼儿的社会能力和行为发展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刘宇宋媛梁宗保柏毅邓慧华
关键词:社会能力幼儿
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行为问题的追踪研究:儿童努力控制的调节作用被引量:23
2013年
本研究采用母亲报告法,对474名学前儿童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考察完整家庭中父母婚姻质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以及儿童努力控制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父母婚姻质量对学前儿童的外显和内隐行为问题均有即时的负向预测作用;(2)儿童的努力控制对其当前、后期的外显和内隐行为问题均有负向预测作用;(3)第一年儿童的努力控制对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行为问题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成立。
梁宗保张安慰张光珍宋媛邓慧华陆祖宏
关键词:学前儿童
学前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及其与父母元情绪理念的关系被引量:20
2011年
通过对341名3~5岁儿童情绪理解的测查及问卷调查,考察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父母元情绪理念的关系。结果表明:(1)女孩的情绪识别显著优于男孩;(2)学前儿童的情绪理解具有显著的年龄差异,年长儿童显著优于年幼儿童;(3)母亲情绪不干涉的元情绪理念对儿童情绪识别具有促进作用,而情绪紊乱的理念则对儿童情绪识别有阻碍作用;(4)与日常经验不同,父亲情绪紊乱的元情绪理念可能反而对儿童情绪识别、情景情绪理解具有正向作用。
梁宗保张光珍陈会昌张萍
关键词:学前儿童情绪理解
父母元情绪理念、情绪表达与儿童社会能力的关系被引量:55
2012年
对341名学前儿童及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考察父母元情绪理念、情绪表达与儿童社会能力的直接与间接关系。结果表明:(1)父亲情绪教导对儿童社会能力有促进作用,而情绪紊乱对儿童社会能力有阻碍作用;父亲的积极情绪表达对儿童社会能力有促进作用,消极情绪表达则有负向作用;此外,父亲情绪教导、情绪紊乱除了对儿童社会能力具有直接作用外,还通过其情绪表达对儿童社会能力具有间接影响。(2)母亲情绪教导对儿童社会能力具有积极作用,而情绪紊乱则具有消极影响;母亲积极情绪表达对儿童社会能力有促进作用,而消极情绪表达对儿童社会能力无显著预测关系;母亲情绪教导通过其积极情绪表达对儿童社会能力具有间接促进作用。
梁宗保张光珍陈会昌张萍
关键词:学前儿童社会能力中介效应
母亲述情障碍与儿童内隐问题行为的关系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儿童内隐问题行为的性别差异及其与母亲述情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20个项目的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核查表,对446名学前儿童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儿童的内隐问题行为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孩在强迫性行为上明显高于女孩,而女孩在抑郁倾向上显著高于男孩。(2)母亲的述情障碍对学前儿童内隐问题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母亲的情感识别障碍对儿童的抑郁倾向、社交退缩以及强迫性行为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其情感描述障碍对儿童的抑郁倾向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结论:母亲的述情障碍可能会对学前儿童的内隐问题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陆琪梁宗保徐燕王姗娜徐得微张思启
关键词:学前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