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2010K13-01-01)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3
相关作者:徐虎王迎春张春礼张强孙芳菲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韧带
  • 4篇三维重建
  • 4篇前交叉韧带
  • 4篇交叉韧带
  • 2篇移植物
  • 1篇单束重建
  • 1篇印迹
  • 1篇止点
  • 1篇韧带重建
  • 1篇韧带重建术
  • 1篇术后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技术
  • 1篇前交叉韧带重...
  • 1篇前交叉韧带重...
  • 1篇前交叉韧带重...
  • 1篇重建术
  • 1篇重建术后
  • 1篇胫骨
  • 1篇交叉韧带重建

机构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4篇张春礼
  • 4篇王迎春
  • 4篇徐虎
  • 2篇孙芳菲
  • 2篇李光政
  • 2篇韩先伟
  • 2篇张强
  • 1篇李晓建
  • 1篇赵阳

传媒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胫骨隧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通过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三维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印迹及胫骨骨道,比较胫骨端单双束面积覆盖率以及自然印迹与骨道中心点相对位置,总结规律,为临床改进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实现解剖重建提供依据。方法对14例双束重建及20例单束重建术后患者双侧膝关节进行DSCT扫描。64排工作站(GE,Volume Share2-AW4.4版本软件)三维重建膝关节胫骨平台模型,再现胫骨平台ACL自然印迹及骨道。圈画、测量自然印迹、骨道面积等,比较单、双束骨道面积覆盖率及单、双束骨道中心点与自然印迹中心点相对位置。结果 (1)术后面积覆盖率比较:单束(50.50±13.58)%,双束(61.07±11.53)%(t=2.370,P=0.024),双束面积覆盖率显著大于单束。(2)单束:矢状面上,骨道中心点相对位置(43.80±5.56)%,自然印迹中心点相对位置(44.90±6.69)%,无显著性差异(t=0.631,P=0.536);冠状面上,骨道中心点相对位置(55.15±2.96)%,自然印迹中心点相对位置(51.85±2.80)%,有显著性差异(t=5.592,P=0.001)。(3)双束:矢状面上,前内束(anteromedial bundle,AMB)骨道中心点相对位置(37.00±6.00)%,自然印迹中心点相对位置(37.43±9.84)%,无显著性差异(t=0.120,P=0.908);冠状面上,AMB骨道中心点位置(53.00±2.00)%,自然印迹中心点相对位置(51.14±1.83)%,有显著性差异(t=4.192,P=0.001)。矢状面上,后外束(posterolateral bundle,PLB)中心点相对位置(55.00±7.00)%,自然印迹中心点相对位置(40.79±6.42)%,有显著性差异(t=9.121,P=0.001);冠状面上,PLB中心点相对位置(56.00±2.00)%,自然印迹中心点相对位置(51.64±2.12)%,有显著性差异(t=7.280,P=0.001)。结论 (1)ACL胫骨骨道双束重建面积覆盖率大于单束重建,要实现ACL解剖重建需尽可能采用个体化双束重建技术。(2)双源CT三维重建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术后骨道与自然印迹相对位置关系,对改进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有指�
张强张春礼徐虎王迎春孙芳菲李晓建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三维重建
双源CT三维重建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术后移植物及其走形与骨隧道定位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利用双源cT三维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单束重建术后移植物,并评价移植物走形与骨隧道定位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12月至2013年l1月收治的76例(男33例,女43例;平均年龄为33.4岁)ACi。单束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进行双源Crr三维重建。根据患者ACL移植物与骨隧道的位置分为3组:撞击组22例(ACL移植物与髁间窝存在撞击),偏后组2l例(胫骨隧道位置偏后),满意组33例(胫骨隧道及ACL移植物位置满意)。测量并比较3组患者股骨隧道中心点的相对位置百分比(Fx、Fv)和胫骨隧道中心点的相对位置百分比(Tx、Ty)。结果76例患者均成功重建r隧道及移植物图像。撞击组患者的Fx、Fv平均分别为22.6%±1.2%、22.4%4-1.1%,Tx、Tv平均分别为53.6%±2.O%、34.7%±1.7%;偏后组患者的Fx、Fv平均分别为22.4%±1.O%、23.7%±1.4%,Tx、Tv平均分别为56.8%±0.8%、50.9%±1.3%;满意组患者的Fx、Fv平均分别为21.7%±1.O%、23.3%±1.1%,Tx、Ty平均分别为55.4%±1.6%、43.0%±1.9%。3组患者的Fx、Fv比较差异均尢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rx、rr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后组、满意组的.rx均高于撞击组,偏后组Ty〉满意组Ty〉撞击组Tv,以上组别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舣源CT能够清晰重建术后骨隧道及ACL移植物的图像,临床上可用于评估骨隧道定位与移植物走形的关系,从而指导术者改进手术。
李光政韩先伟张春礼徐虎王迎春赵阳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移植物
双源CT三维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印迹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通过双源CT(DSCT)三维重建前交叉韧带(ACL)股骨止点,测量双束止点印迹,为临床实现解削重建提供依据。方法对55名志愿者双侧共110个膝关节进行DSCT扫描,其中男32名.女23名;年龄20~50岁,平均28岁。64排工作站三维重建膝关节股骨外髁,再现股骨外髁内侧壁ACL印迹,测量并比较不同性别及不同膝关节侧别印迹角、长短轴、印迹边缘至周围软骨的距离,以及双束中心点距离等.结果110个膝关节的印迹角平均为6.8°±4.6°,印迹长轴平均为(16.8±1.7)mm.印迹短轴平均为(7.5±1.4)mm,印迹边缘至股骨软骨后缘最短距离(DPCM)平均为(1.9±1.0)mm,印迹边缘至股骨软骨远端最短距离(DDCM)平均为(1.5±1.3)mm,双束中心距离平均为(8.0±1.0)mm。男性左、右侧膝关节印迹角、印迹长轴、印迹短轴、DPCM、DDCM及双束中心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左、右侧膝关节印迹角、印迹长轴、印迹短轴、DDCM及双束中心距离比较箍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左、右侧DP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膝关节印迹角、印迹短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女性印迹长轴、DPCM、DDCM及双束中心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CT对正常人群ACL股骨止点自然印迹的测量结果可靠,具有代表性。ACL股骨止点自然印迹角、双束中心点距离以及与印迹至周围软骨距离等形态、位黄参数存往个体差异。
张强徐虎王迎春孙芳菲张春礼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股骨
双源CT三维重建前交叉韧带移植物新技术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三维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移植物的技术方法。方法:对30例ACL损伤后移植重建术后患者进行DSCT扫描,利用软件三维重建ACL移植物的三维图像,对图像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采用设定的参数和方法,30例患者的ACL移植物均获得三维重现,其中24例获得清晰的移植物图像,6例移植物图像略模糊。结论:DSCT可以重建出移植术后ACL移植物的三维图像,对临床检验、评估重建技术、修正重建方法、实现解剖重建有重大价值。
李光政韩先伟徐虎王迎春张春礼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移植物体层摄影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