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2008194)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张绪富吕志平华何与刘强贺松其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肾间质
  • 2篇肾间质纤维化
  • 2篇间质
  • 2篇间质纤维化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变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流变
  • 1篇血液流变学
  • 1篇血黏度
  • 1篇压积
  • 1篇异病
  • 1篇异病同治
  • 1篇器官
  • 1篇器官纤维化
  • 1篇全血黏度
  • 1篇微循环
  • 1篇细胞

机构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吕志平
  • 4篇张绪富
  • 2篇华何与
  • 2篇刘强
  • 1篇吕小燕
  • 1篇孙学刚
  • 1篇郭云波
  • 1篇刁建新
  • 1篇陈育尧
  • 1篇孙显赫
  • 1篇贺松其

传媒

  • 1篇新中医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

  • 3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从络论治”器官纤维化异病同治研究思路探讨被引量:12
2009年
张绪富贺松其吕志平
关键词:器官纤维化络病异病同治
红背叶根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血流变及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红背叶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变化的影响,从络病学说探讨其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病机。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法复制单侧输尿管梗阻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将其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和红背叶根组,并设假手术组;观察红背叶根对该模型动物全血黏度150/s切变率、30/s切变率、5/s切变率、1/s切变率、红细胞压积、舌下及耳廓脉络变化的影响。结果红背叶根能显著降低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全血黏度150/s切变率、30/s切变率、5/s切变率、1/s切变率、红细胞压积(HCT)、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IV)、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指数,改善纤维化大鼠舌下、耳廓脉络的循环状态。结论红背叶根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血流变和微循环变化的改善,提示活血通络可能是其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主要病机之一。
吕小燕吕志平孙学刚刘强张绪富孙显赫郭云波刁建新
关键词:肾间质纤维化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
大黄蟅虫超微粉剂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比较大黄蟅虫传统丸剂与超微粉剂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的药效作用。方法实验动物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传统丸剂组(0.54g/kg/d)、超微粉剂组(0.27g/kg/d)4组。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的方法复制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用大黄蟅虫传统丸剂与超微粉剂进行干预,观察不同剂型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功能指标、血清纤维化指标、病理组织变化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清肌酐(Cr)、尿素氮(Urea)、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IV型胶原(IV-C)、Ⅲ型前胶原(PCIII)显著升高(P<0.01),肾间质纤维化明显。与模型组相比,大黄蟅虫传统丸剂组与超微粉剂组血清Cr、Urea、HA、LN、PCⅢ、IV-C降低(P<0.01),肾小管损害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减轻。与传统丸剂组相比,超微粉剂组血清Cr、Urea较低(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黄蟅虫传统丸剂与超微粉剂对实验性肾间质纤维化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能降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改善肾功能;在改善肾功能方面,超微粉剂型优于传统丸剂型。复方"大黄蟅虫"药材超微粉碎后减少药量的同时有助于提高药效,有利于剂型现代化。
华何与吕志平陈育尧张红栓张绪富
关键词:肾间质纤维化
大黄虫超微粉剂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比较大黄虫传统丸剂与超微粉剂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药效作用。方法:用猪血清诱导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传统丸剂组(大黄虫丸,2.7g/kg/d)、超微粉剂组(大黄虫丸,2.0g/kg/d),观察大黄虫丸不同剂型对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指标、血清纤维化指标、病理组织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各纤维化指标显著升高(P<0.01),肝脏出现典型纤维化表现。与模型组比较,传统丸剂组与超微粉剂组血清各纤维化指标降低(P<0.01),肝纤维化程度减轻,肝组织结构明显改善;与传统丸剂组比较,超微粉剂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较低(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黄虫传统丸剂与超微粉剂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在改善肝功能方面,超微粉剂型优于传统丸剂型。
华何与吕志平刘强张红栓张绪富
关键词:大黄[庶虫]虫丸免疫性肝纤维化动物实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