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XJC751008)

作品数:13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殷晓燕续静万平陈丹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大学四川大学内江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文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宇文所安
  • 4篇汉学
  • 4篇汉学家
  • 3篇读为
  • 2篇杜甫
  • 2篇细读
  • 2篇老舍
  • 1篇道德
  • 1篇电视符号
  • 1篇性格
  • 1篇雅俗
  • 1篇雅正
  • 1篇语境
  • 1篇中国饮食
  • 1篇诗歌
  • 1篇诗人
  • 1篇释义
  • 1篇收藏
  • 1篇收藏者
  • 1篇双重性

机构

  • 10篇成都大学
  • 4篇四川大学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作者

  • 10篇殷晓燕
  • 5篇续静
  • 1篇万平
  • 1篇陈丹

传媒

  • 3篇成都电子机械...
  • 2篇北方论丛
  • 1篇兰州学刊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当代文坛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老舍与R.K.纳拉扬小说的底层叙述
2012年
比起与狄更斯、康拉德等西方作家的比较研究,将同处亚洲文化圈的印度英语作家R.K.纳拉扬小说同老舍小说放在一处解读或许更具特殊价值。"底层叙述"是二人最具可比性的话题之一,具体体现在主题设置、形象塑造、创作技法等层面意味深长的暗合及背离。
续静
关键词:道德民族
《猎人笔记》的文体与视角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自问世以来一直是学者热衷的研究对象。它多被定位为一部现实主义短篇小说集,并且研究者多运用传统小说理论进行审视。《猎人笔记》是一部开放性文本,存在着多种阐释可能。本文拟运用当代叙述学相关理论,重新对其进行文本细读,对它进行文体和视角2个方面的分析。
续静殷晓燕
关键词:《猎人笔记》文体
论汉代思想家桓谭《新论》的文艺观被引量:1
2010年
桓谭是两汉时期卓越的思想家与文学家,《新论》是其代表作,他的哲学思想与文论观点在许多方面显示了与同时代人颇为不同的见解,具有进步的一面,被东汉初年进步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赞誉为"君山为甲",并给其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也为晋代的范缜所承袭,带给后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本文对其《新论》中的文艺观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殷晓燕陈丹
关键词:桓谭
他者视野下自我完整映像的矛盾解析——以陶潜、杜甫自传诗为案例被引量:3
2013年
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在对自传诗进行解读时,以其擅长的"细读语义"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了善于写自传诗的陶渊明与杜甫。陶、杜的自传诗写作,手法、技巧、动机以及内心隐秘各不相同。他们在自传诗中呈现给读者的角色,与诗人真正的自我和想要留给后世的印象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
殷晓燕
关键词:他者
诗歌中的“面具”美学——以宇文所安对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解读为例被引量:2
2015年
诗歌主要是表达诗人思想、抱负、志趣的文体,侧重于表述内在心声。但文学中呈现出的"声音"却是非常复杂的,未必是作者本人的真实声音,有时是寄托的声音,美国汉学家孙康宜把这种仿若戴着"面具"不以真实面貌示人的文学现象称为"面具"美学。晚唐诗人李商隐受党派之争牵连,政治上徘徊彷徨表现,在诗歌中欲言又止、隐喻深婉,内在心声隐藏在"面具"之下,反而成就了诗歌含蓄蕴藉之旨、神秘朦胧之韵。
殷晓燕万平
关键词:诗歌面具美学
文化语境与“文学经典”的释义——宇文所安对中国文学经典的解构与建构
2012年
在研究中国文学经典时,哈佛大学教授宇文所安并没有采用现成的中国文学史中作品,而是采取"史"的角度与"他者"的眼光,在跨文化的视野中,选取他眼中的中国文学经典来研究,即将目光对准在传统的经典作家与作品身上。在编选经典作品与研究经典文本时,宇文所安这一前后左右贯通的手法,不仅是对中国文学史的挑战,同时也为中国学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殷晓燕
关键词:文学经典汉学家宇文所安
他者视阈下的陶渊明双重性格解读
2011年
长期以来,陶渊明一直以平和、恬淡的隐逸诗人形象立足于中国文坛,并成为众多文人学习与效仿的楷模。可以说,他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形象是稳固不变的,但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Stephen Owen),却以一种他者的眼光,从陶渊明的作品文本与创作行为出发,为我们分析了其诗歌中所流露出来的焦虑与意欲成名的隐秘心理。本文即据此剖析了隐居后的陶渊明写诗背后的双重性格。
殷晓燕
关键词:汉学家陶渊明
韩剧的中国饮食符号研究
2011年
韩剧的中国饮食符号作为一个整体呈现中韩文化交流的如影随形和有意味的变异。从求同的角度,可以剖析这些符号体现的亲缘文化关系及其对中国文化传承的启示;从相异的角度则宜于考察韩剧电视符号中中国饮食符号如何被标出、被误读而形成他者的另一重身份。
续静
关键词:韩剧电视符号
论汉学家周蕾对老舍《恋》的双向阐发
2012年
美国汉学家周蕾运用本雅明关于收藏者的理论解读老舍短篇小说《恋》,并通过对两者的互文性解读,展开对以下命题的剖析和论述:恋物的本质,《恋》的人物特征、心理冲突,老舍和本雅明对于"物"之思的异同,忠诚的命题及其生发出的取舍之精神实质、儒家传统道德观念与爱国主义等。她为中西比较文学的双向阐释在现实语境中如何操作提供了一个创造性范例。
续静殷晓燕
关键词:收藏者忠诚
他者视野下经典作家的解构与建构——论汉学家宇文所安的经典作家观
2013年
华夏五千年文明产生了大量优秀的作家与作品,但为人们所熟知的却只有在文学史中出现的少量经典作家,如何使其他非经典作家及其作品能重现诗学魅力,为人们所认知,一直是新时期文学史家们思考的问题。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不囿于中国传统经典认知,在对中国经典文学进行研究时,以唐代经典作家为核心,带动同时期非经典作家的出现,为中国文学史的重写提供了借鉴。
殷晓燕
关键词:汉学非经典作家宇文所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