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01106120049)

作品数:10 被引量:139H指数:6
相关作者:杨志宏孙晓波候丛颂何雪辉刘胜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河北北方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药物
  • 3篇代谢
  • 3篇针药
  • 3篇探针药物
  • 3篇缺血
  • 3篇细胞
  • 3篇细胞色素
  • 3篇细胞色素P4...
  • 3篇脑缺血
  • 3篇COCKTA...
  • 2篇丹参
  • 2篇血脑
  • 2篇药代
  • 2篇药物法
  • 2篇微透析
  • 2篇细胞色素P4...
  • 2篇LC-MS/...
  • 2篇COCKTA...
  • 1篇代谢产物
  • 1篇代谢动力学

机构

  • 9篇河北北方学院
  • 9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9篇孙晓波
  • 9篇杨志宏
  • 5篇候丛颂
  • 2篇吉恋英
  • 2篇刘胜敏
  • 2篇何雪辉
  • 1篇梅超
  • 1篇徐利云

传媒

  • 3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8篇2013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C-MS/MS法研究Cocktail探针药物咖啡因、右美沙芬、奥美拉唑、咪达唑仑及其代谢产物在大鼠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建立灵敏、快速、稳定的测定大鼠血浆中CYP450探针药物/代谢产物,咖啡因/副黄嘌呤、奥美拉唑/5-羟基奥美拉唑、右美沙芬/右啡烷、咪达唑仑/1'-羟基咪达唑仑的LC-MS/MS方法,并用于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100μL血浆样品加入内标地西泮及乙酸铵溶液,乙酸乙酯进行液液萃取,离心取上清挥干复溶,LC-MS/MS检测。选用Agilent Eclipse Plus-C_(18)色谱柱(50 mm×2.1mm,3.5μm),乙腈和0.01%甲酸(1 mmol·L^(-1)甲酸铵)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 L·min^(-1),进样量10μL。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扫描方式为多反应正离子监测模式(MRM+),咖啡因m/z:195.0/138.1;副黄嘌呤m/z:181.1/124.1;奥美拉唑m/z:346.1/198.1;5-羟基奥美拉唑m/z:362.1/214.1;右美沙芬m/z:272.2/147.1;右啡烷m/z:258.1/157.1;咪达唑仑m/z:326.1/291.1;1'-羟基咪达唑仑m/z:342.1/324.1;内标地西泮m/z:285.1/154.0。结果咖啡因、副黄嘌呤、奥美拉唑、5-羟基奥美拉唑、右美沙芬、右啡烷、咪达唑仑和1'-羟基咪达唑仑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95~2 000、0.98~250、0.48~2 000、0.98~250、0.98~2 000、0.48~125、1.95~2 000和1.95~250μg·L^(-1)。RSD<15%且无基质效应。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血浆中上述探针药物/代谢产物浓度的测定,便于深入进行代谢酶CYP1A2、CYP2C19、CYP2D6和CYP3A4的代谢相关研究。
徐利云候丛颂杨志宏孙晓波
关键词:COCKTAIL探针药物法探针药物代谢产物CYP450LC-MS/MS
“cocktail”探针药物法及其在研究中药对细胞色素P450影响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0
2013年
"cocktail"(鸡尾酒)探针药物法作为一种快速、高通量的研究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药物对细胞色素P450(CYP450)活性影响评估、药物代谢途径确认、药物-药物相互作用预测、药物代谢表型分析、临床用药方案优化等诸多研究方向。此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从CYP450同工酶的特性、"cocktail"探针药物法的特点、探针药物选择依据、"cocktail"探针药物法在中药对CYP450代谢酶影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较为系统地梳理相关研究进展,并为此方面的深入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候丛颂杨志宏孙晓波
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代谢
LC-ESI-MS-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甲苯磺丁脲/4-羟基甲苯磺丁脲、氯唑沙宗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建立灵敏、快速、稳定的测定大鼠血浆中"Cocktail"探针药物甲苯磺丁脲及其代谢产物4-羟基甲苯磺丁脲、氯唑沙宗的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LC-ESI-MS-MS)方法。方法:100μL血浆样品加入内标格列齐特及乙酸铵,以乙酸乙酯进行液液萃取,离心取上清挥干复溶,LC-ESI-MS-MS检测。选用Agelient Eclipse Plus-C18色谱柱(2.1 mm×50 mm,3.5μm),乙腈和0.01%甲酸(1 mmol.L-1甲酸铵)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进样量10μL。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扫描方式为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MRM),甲苯磺丁脲m/z 269.1/170.0;4-羟基甲苯磺丁脲m/z 285.1/186.0;氯唑沙宗m/z 168.1/132.1;格列齐特m/z 322.3/170.2。结果:甲苯磺丁脲、4-羟基甲苯磺丁脲和氯唑沙宗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98~4 000,0.25~125,0.98~2 000μg.L-1。提取回收率均>70%,稳定性RSD<11%且无基质效应。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血浆中探针药物甲苯磺丁脲、4-羟基甲苯磺丁脲、氯唑沙宗浓度的测定,有助于深入进行代谢酶CYP2C9和CYP2E1的研究。
候丛颂杨志宏孙晓波
关键词:甲苯磺丁脲氯唑沙宗
沙鼠脑缺血模型特点及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脑缺血因其高的发病率而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用于研究脑缺血的动物模型较多,其中沙鼠因大脑基底动脉环先天性发育不完全而成为脑缺血研究的较理想模型。沙鼠脑缺血模型在研究单侧脑缺血和全脑缺血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在研究脑缺血后脑区的病理变化、再灌注损伤机制及开发脑保护药方面都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不同脑缺血模型尤其是沙鼠模型的制作方法、优缺点及应用领域,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综述。
刘胜敏杨志宏孙晓波
关键词:脑缺血动物模型
脑微透析与自动采血技术联用研究丹参素的药动学特性被引量:6
2013年
通过微透析法联合自动采血技术研究丹参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微透析探针植入大鼠侧脑室,连续收集静脉注射丹参素后的透析液样品及血液样品,采用LC-MS/MS测定丹参素浓度,经回收率校正后,用WinNonlin药动学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静脉注射丹参素后,丹参素在血液中、脑内的K e分别为0.04,0.018 min-1,t1/2为16.64,58.76 min,AUC0-t为812.59,51.19 min·mg·L-1,MRT为15.28,79.97 min。建立的LC-MS/MS方法简便、高效、无干扰,可进行丹参素生物样品的检测;微透析技术与自动采血技术联用,较好的反映了丹参素在血液及大脑中的动力学特征,为药物药动学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
吉恋英杨志宏候丛颂孙晓波
关键词:丹参素脑微透析药动学LC-MS
“cocktail”探针药物法及其在研究中药对细胞色素P450影响中的应用进展
"cocktail"(鸡尾酒)探针药物法作为一种快速、高通量的研究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药物对细胞色素P450(CYP450)活性影响评估、药物代谢途径确认、药物-药物相互作用预测、药物代谢表型分析、临床用药方案优化等诸...
候丛颂杨志宏孙晓波
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代谢
文献传递
基于细胞色素P450 3A和P-糖蛋白调节交叠性评述药物相互作用及相关机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系统的梳理和综述基于细胞色素P450 3A和P-糖蛋白的调节交叠性引发的药物相互作用及机制的相关研究,为此方面的深入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国内外研究文献为基础,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细胞色素P450 3A是一类重要的药物代谢酶亚族;P-糖蛋白是ATP结合盒类外排转运载体超家族的重要成员。发现细胞色素P450 3A和P-糖蛋白二者调控具有交叠性是近年来药物代谢动力学领域较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核受体调控途径可能是产生调节交叠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诠释细胞色素P450 3A和P-糖蛋白调节交叠性的分子机制对新药研发、药物靶标寻找和临床合理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何雪辉杨志宏孙晓波
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P-糖蛋白核受体药物相互作用
微透析技术在脑内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脑缺血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2年
介绍微透析技术在脑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及脑缺血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从药物跨越血脑屏障特性、药物转运、药物在脑内不同区域分布,以及神经递质和能量代谢产物变化、外源性药物的脑保护作用等方面,来介绍微透析技术在脑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及脑缺血研究中的应用。微透析技术能够实现对脑特定部位细胞外液中的内源性及外源性化合物的持续检测及动态观察,是脑内药代动力学、脑缺血研究的重要手段,具有独特的优势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吉恋英杨志宏孙晓波
关键词:微透析药物代谢动力学脑缺血
脑缺血性血脑屏障损伤机制与药物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3年
血脑屏障是脑内各种生命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其主要结构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和星形胶质细胞终足。脑缺血时,构成血脑屏障的紧密连接、基底膜以及星形胶质细胞遭到不同程度损伤,伴随着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的产生,血脑屏障遭到破坏,通透性增加,继而引起水肿和出血,加重缺血状况,形成恶性循环。明确脑缺血性血脑屏障的损伤机制对新药研发、药物靶点寻找及临床合理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刘胜敏杨志宏孙晓波
关键词:脑缺血血脑屏障药物保护作用
LC-MS/MS测定6种丹参主要有效成分及其脑靶向分布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建立测定大鼠血浆及脑匀浆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丹酚酸A、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Ⅱ。的LC—MS/MS分析方法。实验采用液液萃取的方法对血浆及脑匀浆样品进行处理,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C,。色谱柱(2.1mm×50mm,3.5μm),以0.1%甲酸乙腈和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电离源(ESI),多反应监测(MRM)。正离子模式下检测的离子对(m/z)为297.4/254.3(隐丹参酮),295.5/249.3(丹参酮11。),285.2/154.0(内标地西泮);负离子模式下检测的离子对(m/z)为154.3/153.1(原儿茶酸),137.3/108(原儿茶醛),493.0/295.2(丹酚酸A),718.0/520.0(丹酚酸B),321.4/152.3(内标氯霉素)。血浆及脑匀浆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Ⅱ。、原儿茶酸、原儿茶醛、丹酚酸A、丹酚酸B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5—1000,0.625~1000,0.625~1000,0.625~1000,1.25—1000,2.5—1000μg·L^-1;定量下限分别为0.15,0.625,0.625,0.625,1.25,2.5μg·L^-1建立的方法稳定、灵敏,可用于研究丹参6种成分的脑及血浆药物代谢动力学特性。通过动物实验比较了6种成分之间的血脑分配系数,初步评价其跨越血脑屏障的能力。
刘胜敏杨志宏孙晓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